家里有兄弟姐妹的家庭最常见的现象就是互抢,什么都抢,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再说。明明两个一模一样的玩具都非得抢一个来玩,妈妈们都有看过这些现象吗?我们看到这些情况都会很自觉的把小孩分开,或者分配谁玩哪个谁玩哪个。这样做真的对吗?
2岁左右的小孩子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已经掌握了一些,大人们讲什么他们基本都能听明白,而且2岁左右的孩子正是物权意识的敏感期。什么是物权意识敏感期?一天说八百遍“这是我的”、“我的”。
明明是别人吃口里的葡萄也说是“我的”,全家都是大人的话肯定就什么都让给了唯一的小孩,大人们也不舍得不给小孩任何东西。因此“小霸王”就容易从此诞生了,在家里大人当然觉得没问题,小孩嘛就让着点。但是到外面呢?跟同龄的孩子一齐玩的时候父母就会尴尬了,孩子抢啊,哭啊,闹啊。
在物权意识敏感期,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孩子朝健康的方向走呢?这不但是一个习惯的培养更是一个道德观念的建立。帮助孩子建立物权意识,区分自我的和他人的界限。自己的东西可以自由分配,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公共的东西先到先玩,在哪拿放回哪去。
如果想拿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征求别人的意见,不能偷偷拿也不能明着抢。有些大点的孩子偷偷拿家里的钱去买东西,看到其他同学的玩具可能会“顺手”拿回家。这正是孩子没有物权意识造成的,作为父母要帮助孩子承担责任。
属于孩子自己的东西由他们自己分配,不要强求孩子让给其他孩子玩。但现实中我们常见的现象是家长会出于礼貌介入让自家宝宝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小伙伴玩,自家宝宝当然没那么容易割爱了,因此抢戏就来了。家长尴尬了吧,嘴上边说“怎么那么不懂得分享呢”。
其实孩子是很乐意分享自己的东西给小伙伴的,但需要由他自由分配,由他主动给出。就像有的小孩不让自己的妈妈抱其他的小孩一样,他珍爱的东西他不希望随便“分享”给别人。
如何让孩子学会分享,首先要让孩子建立物权意识,懂得这是我的,这是你的,那是他的。分清了你我他,再来建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