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州大学的心理学实验室马丁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把一只狗放到特制的箱子里,然后给它电击。电击的强度不至于伤害小狗,但会让它非常难受。小狗蹦跳乱窜,很快发现当它的鼻子撞到箱壁的其中一块时,电击就会停止。在几天内多次开启电击,小狗很快就学会了用鼻子去推那块板。在几天后,马丁把小狗带到另一个大箱子中。这个大箱子叫作“往返箱”,分为两部分,中间用一个矮闸隔开,一边有电,一边没有。小狗在进入大箱子后,几秒钟就发现可以跳过矮闸来逃避电击。于是一直待在那边躲过了电击。
马丁又换了一只狗,放到小箱子里,加电击。只是这次没有可以关掉电源的板了,小狗无论做什么都无法让电击停止。
几天后,他把这只狗带到往返箱中。虽然矮闸很容易跳过去,但小狗没有跳。它待在有电击的那一边忍受着电击,平静而无奈。它根本没想尝试去看看另一边是什么样子。
小狗学会了“无助”。
这个实验非常著名,它首次确认了“习得性无助”这种现象,进深的研究发现“习得性无助”广泛发生在现代人类身上。
看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有很多感触?
联系到正面管教里的两个知识点:
1、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我能行”。
2、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
实验中的小狗第一次陷入险境时,它们的乱蹦乱跳就是在想办法、在尝试、在探索。第一只小狗没有被人为禁锢死,它找到了一线生机,于是它学会了相信自己;而第二只小狗,被人为设限禁锢死了,它在多次尝试探索无望后,放弃了思考放弃了努力,以至于在今后的生活中(往返箱)都不再相信自己也许有能力,也没想过要再去尝试,而甘于现状,学会了忍受。
记得在女儿还小的时候,有一次吃饭时她不小心把盛好汤的碗打翻在餐桌上,女儿马上趴到桌上去喝,试图阻止汤四处流开同时也减少“损失”,这时我在一旁着急的说“还不快点,桌上到处流得是”,她赶紧用小手去擦桌上的汤,试图将它们赶到地上,不要在桌上散开,我一看更着急了,怒声说“你这样弄到木地板上更糟”(一边说一边冲进厨房拿毛巾过来擦),女儿在惶恐中看着我把汤汁处理干净……
再后来也遇到过几次类似的情境,但往往我都是等不及看女儿用她的笨办法去处理的时候,就赶紧去处理了。(当然,那时我还没学正面管教)
直到有一次女儿再大一些了,在商场她非常渴的情况下买了一杯鲜榨果汁,她捧在手上视若珍宝。结果刚喝了一口就手一滑打翻在地,当时我走在前面并未看到,只听女儿叫“妈妈、妈妈……”我一回头看见女儿手足无措的站在还在继续流出果汁的杯子旁很茫然的望着我,我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为她在一件小事上的无能表现。
其实杯子因为是有盖子盖住的,里面的果汁并没有完全流出,只要及时拾起杯子,还有大半杯的果汁可以喝。
而我在第一时间的恼怒过后,很快便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连这么基础的思维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都没有交给女儿?
后来我通过学习正面管教终于明白了,原因就是在生活中我剥夺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当她在犯错或可能会犯错时,我总是及时否定和阻止她的尝试,多次过后她就不再信任自己有能力去处理这样的问题,而是等待我去替她处理、做决定。就像实验中的小狗,它也是在犯了很多次错,并且坚持不放弃,终于找到了出口。如果我也能在她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时给她留一道可以犯错的口子,让她去体验自然后果,去感受自己的能力,在她试图用嘴去舔、用手去擦时,给她机会的试验,而不是全盘否定、一一打击,那么在以后遇到问题时她便会能想出更多的办法、更加愿意去尝试,更能够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