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生完孩子以后,我和小婉到餐馆吃饭,很少两人一起吃完饭。多多很小的时需要人喂,有时小婉喂,有时我喂,大人轮流吃。等他能自己吃饭,免不了别的麻烦。
餐馆是封闭的环境,孩子坐不住,他会吵闹纠缠,需要有人哄。后来孩子能久坐,也和大人不一样。他乖乖吃完饭,却不想陪大人在餐桌聊天,想玩手机,想到楼上儿童乐园。你不答应,他会磨人央求,让大人心烦意乱。
现在孩子四岁了,能听懂大人说话,也能安静吃饭。我们总算松了一口气,可毕竟他是孩子,会出状况,我们还是很注意。不给别人添麻烦,这是我和小婉带孩子出门的重要原则。我自问不算熊家长,孩子也不算熊,可真是折腾起来,谁听你解释呢。
前两周,我带孩子到餐馆吃饭,本来一切好好的。突然邻座一个孩子,不知为何尖叫起来。(我也无意把他称为熊孩子,因为那孩子一开始也很安静,不知哪个点上突然就失控。身为父母我很能理解,孩子不是大人,他们是没有自控力的。)那边一尖叫,多多也跟着尖叫起来,此起彼伏,叫了好几声。
孩子的尖叫,很多人是难以忍受的。你能想象现场那个尴尬的气氛。我和小婉很生气,放下筷子,瞪着他,让他赶紧安静。多多看我们两人同时严厉,一时之间,吓得不知所措。
“妈妈,我不能尖叫吗?”
“是的,你不能尖叫。这里还有好多人在吃饭。”
“小朋友也在尖叫。”(他指的是邻座小朋友)
“她妈妈也不让她尖叫。”
“可我还是想尖叫呀。”
我想起来,在小区的游乐场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有时玩着玩着,不知道为何,他们会比赛尖叫。对此大人是莫名其妙的。那边叫这边也叫,在他看来自然而然。小孩子通常分不清楚时间和场合。
他既然问,我就要回答和安抚,和他讲道理。想不到他委屈起来,哄着哄着,竟然呜呜哭起来。
那时候的我,既心疼,也非常窘迫。边上还有人在吃饭呢,他们才不管你的孩子内心世界,正在上演一出大戏。在他们眼中,多多可能已经是熊孩子了。无可奈何,我只好赶紧抱着孩子出去,在外面哄好再回来。
我自己讲了一个带孩子的经历,想说明什么呢?
带孩子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这种艰苦不只是体力疲乏,也包括随时的手足无措。不是说孩子是你生的,他就像装按钮一样,想安静就安静,想不哭就不哭,可以任你摆布。身为父母,往往也会一时搞不清楚,他闹情绪的点在哪里。
带孩子是学习和适应的过程,充满了各种无奈和崩溃。没有亲身经历,你理解不了,为什么在家这么乖巧的小朋友,到商场会变成猴。明明上一次没问题呀,下一次就是另一个小孩。
于是,一些人就会说:既然你控制不了他,就别带他出门啊。餐馆是你们家开的呀,没看见别人在边上吃饭吗?吵到别人,还挺有理啊。生了孩子,很了不起啊。
我的回答是:餐馆不是我开的,那也不是你开的,我只要听老板的就可以。出于自觉,我不会带孩子到安静的餐厅吃饭,而是选择有儿童椅的餐馆吃饭。像肯德基那样,有儿童游乐角落,那就更好。带孩子出门,本身就是学习适应的过程。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的天使。为了考虑你的感受,我的面子,不顾孩子的身心成长,拒绝他出门?对不起,我做不到。
很多妈妈经常会说一句话,他还是个孩子。这句话经常被嘲讽,说孩子了不起啊,熊孩子不就是熊爸妈带出来的嘛,等等。据我观察,生活中放任孩子胡闹,不管不教的奇葩爸妈,还是非常少数。绝大多数情形,都是满头大汗,手足无措的父母。他们或是累得管不动,或是极力控制,却不能让孩子安静。后者才是生活的主流真相。
“他还是个孩子”,这句话看似在辩解,真实意思却往往是无奈:他还是个孩子,真是听不进去话,我拿他也没办法,想管也管不住啊(也还请你理解体谅)。父母说这话时候,他是在推托责任,还是无奈地请求谅解,是能看出来的。
一听到对方说“他还是个孩子”这话,就原地爆炸,想起身踹脚的人,真相往往是:这人确实不谙世事,不知道带孩子的艰难,也不想有任何的体谅。
这种人的观念世界是,我认为该怎样,就应该怎样。你们做不到,那是你们的事情。你这样的熊爸妈熊孩子,互联网上不是一片讨伐吗?可是,如此任性骄纵,缺乏体察能力,和婴儿有什么区别?恕我偏颇,持这种想法的,有太多是80后和90后的年轻女性。
一方面,她们没有经验,对生养孩子这事,各种想当然,结论很粗暴。你好好带,他还会哭吗?熊孩子不都是熊爸妈带来出的吗?这就是她们一惯的诘问。
一个特征是,她们全都是教养决定论者,小孩一哭闹,就是没教养的“熊孩子”。孩子有问题,就和父母品德教养挂钩。这些其实都是想当然。
还有一个特征,她们往往会给一些很可笑的建议。(你好好哄他,好好地和他说。你温柔耐心,小孩就不会哭,等等。更可笑的还有,你给他喂点药啊。)
这两个特征,都是他们不知世事,自大狂妄的表现。
另一方面,她们普遍不喜欢小孩,甚至说得上是敌视。
我当然不是说,每个人都该喜欢小孩,而是认为:视他人为地狱,视小孩为怪物,以此作为高标自榜的姿态,真的好吗?他们往往深情赞美欧美日本,说那里的公共设施如何人性化,对老弱病幼如何友好。可是到自己身上,却拒绝忍耐,不想宽容友好,以至于出现“生了孩子别出门”的正确。
有这样普遍的心态,就难免出现极端分子;真的有人自以为是,抱着“帮你教育熊孩子”的心态,出手打人。更可怕的是,这样无知和野蛮的行动,在微博居然被一片叫好。她们都疯了吗,已经失去理理智,缺乏同理心到这种程度。
大连“餐馆打小孩”事件,一个年轻的女人,受不了四岁孩子吵,就径自跑去殴打。懦夫和暴力狂,才会在烦躁时想用暴力解决。我支持孩子妈妈毫不犹豫的保护。带孩子这方面,她或许做得不够好,在保护孩子方面,她却堪称英勇。
孩子在餐馆吵闹,那样确实不好。你有再大意见,尽管向老板说,冲着大人来也行,为什么要对孩子施暴呢?叫嚣“你不管教孩子,会有人帮你管教”的看客,真是恶心又可怕。动不动“帮你管教”,这是把自己当谁!说这种话的人,以他们的性格脾气,真给她一个孩子,分分钟会闹到炸,对此我绝对相信。
最后,作为带了四年孩子的爸爸,分享一点个人体验吧。给不想给别人添麻烦,又想好好带娃的爸妈。希望你们在这个对孩子不友好的时代,能愉悦地度过艰难的那几年。
一,不要害怕带孩子出门。城市里有相当多场合适合孩子。餐厅只要有儿童餐椅,都是欢迎小孩子。公交车和地铁,火车和飞机,这些都没问题。带孩子出门很能显示家长的能力和自信,也是生活的常态。即便有麻烦,见机处理就行,没什么可丢人。大人把带孩子出门视为正常,心态平和,小孩子不会以为怪。
正常的社会活动,不能因少数人不耐烦,就变成见不得人。小孩子会观察和适应环境,经常出门,他也会适应,不容易慌乱失神。孩子总要长大,关注其身心成长,这是为人父母的自然做法。
二,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体察孩子心理状态,这是日常经验的积累;每次出门,可以准备一个“出门包”。
这方面我可以分享小婉的经验。她在家里准备了一个“儿童包”,里面有尿不湿,纸巾、玩具、童书,还有零食。
东西可以不多,但是一定要有,准备齐全。这些东西一次性准备好,其实非常简便。每次出门就带上“儿童包”,遇上孩子不听话,哄不动时,就掏出孩子喜欢的东西,吸引他的注意力,可以解决相当多烦恼。
带孩子坐火车,可以玩电子产品,手机里有很多儿童游戏(很多家长对电子产品的排斥,简直匪夷所思);坐飞机问题也不大,座椅后背通常有音乐和动画片,还可以带两本童书,拼图玩具,等等。当然,还是要有耐心。我是从两岁之后开始带多多坐飞机,最远北京到广州,幸好始终顺利,孩子一上飞机就睡,让人倍感幸福甜蜜。
三,孩子闹情绪,父母先别失态,要保持耐心。我的经验,孩子大哭,通常是父母恼羞成怒,连责带骂。严肃和生气是两码事。严肃也可以温柔地哄娃,让他平静下来;一旦大人生气发飚,孩子会体察出来,连哭带闹,事态失控。当然,谁也无法保证家长做得完美。这时候有一招,迅速将他带离现场。
四,要对受打扰的人表示歉意。向老板(服务人员)寻求帮助,向别人连声道歉,这些都能缓和尴尬的气氛。对于别人的不耐烦神色,要保持克制。虽然孩子吵闹你无能为力,别人的不满你也要理解。现场气氛实在尴尬,就带着孩子走人,能少一大堆麻烦。要注意,几乎所有因“熊孩子”起冲突的事情,都是大人出问题。
五,对于出手攻击孩子的疯子,一定一定,不要迟疑,要勇敢地还击,保护孩子。即便孩子有错在先,保护他免受暴力伤害,是你的天职。由于你的懦弱迟疑,孩子受伤害,他所蒙受的心理阴影,可能要大过伤害本身。你自己也会后悔自责,深陷在负面情绪里。保护孩子,果断出手,其他道理和后果,慢慢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