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小孩眼中, 是哪一类父母呢?

作者:娘娘育儿 06-13阅读:4878次

孩子天上有分类的能力,你的应对甚至语言,幼儿都会区别,分类能力是孩子了解和适应环境的重要天分。

婴幼儿是天生的分类专家,不用别人的教导,他们会自动的、而且热衷于把周围的东西和环境做类别处理。比如: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把所有四只脚的都称为狗/猫;凡是大肚皮的,无论男女老少,都是要生孩子了。甚至吃饭、道别和睡觉,也有自己的不同类型的“仪式行为”,不能错乱。

分类,是孩子成长里,一个很重要的能力!

我知道谁真心,谁假意

美国已故的儿童节目大师罗杰先生曾说过:幼儿有一种天生的感觉力,他一根别人接触,总可以立即区分出谁是真心欣赏他或是假意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碰见有些大人很有孩子缘,有些呢,孩子很快的就对他们敬畏三分。其实,你只要仔细看看那些孩子缘的大人如何与孩子应对,很快就会发现,他们都细心听孩子说话、会回应孩子的问题、会关心孩子的情绪。

反过来看,那些被孩子敬畏的大人,总会不经意的以大人的角度来批判孩子、要孩子表现(“有没有叫人呀”)。道理很简单,感觉那个人能真心的欣赏自己,那天才有可能对自己好。孩子的分类,你是属于哪一种呢?

我知道谁最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孩子也一直在细细的体会和分辨,哪一个大人说的话算数?哪一个大人是当家的?这个分辨,有可能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但它也可能让孩子养成见风转舵的行为。就在不管环境里的大人又怎样不成文的长幼排序,但只要他们彼此间有一定的尊重,不在孩子面前批判其他的家庭成员,孩子的常规不但能建立得很好,也从成人的彼此尊重里,学会人生中很重要的尊重品德。相反的,假如孩子的爷爷奶奶,动不动就要干涉孩子爸爸和妈妈的管教,或孩子的爸妈总要当着孩子的面,批判爷爷奶奶的教导是老掉牙,孩子不用到四岁,很快的就会懂得如何穿梭在大人的矛盾里,得到他想得到的。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不但常规很难建立,更会让大人间的矛盾越演越烈。

这样的排序分类,是我们生活中的真相,不是件坏事,它让孩子体会了家庭和学校里的角色分工,也了解合作可以是和谐的。但关键是在,我们成人如何尊重彼此,让孩子和自己的世界里,虽有分类和分工,但没有高下阶级呢?在孩子的分类里,你家的成人排序是和谐的、还是斗争的呢?

为什么幼儿要这样固执呢?

打从孩子一出生,外在的环境对他而言是如此复杂。他唯一能适应环境的方式,就是先从定点,推敲出每样东西在哪里?是做什么用的?这样他才能成为掌握环境的自主个体。例如,我的鞋在前厅里,只要我一出门、或想要出门去玩,就去穿鞋。

孩子唯一能了解环境的方式,就是从归属关系的划分里,分类出:我的、妈妈的。专属权让孩子学会语言、也学会人我间的概念。而孩子也从“同与不同”的比较中,分类出:是这样的、该那般的……然后再从这样的分类中,了解和掌握外在世界类别之间的互动方式和规律。例如,孩子学习分辨什么是有用的东西?什么是垃圾?而垃圾必须丢垃圾筒。再过来,他又在学习分辨哪些垃圾是厨余?哪些是要回收的?

所以对于幼儿来说,只要他越能掌握外在世界的互动方式和规律(外在世界越有预测性),他就越觉得有安全感和能力! 所以育婴和教养专家们才一再的叮咛您:婴幼儿的生活作息一定得规律哟!正因为分类能力,就像是已预先写好的基础成长程式,婴儿一出生就得立即启动它,用以了解和适应环境。

其实,在孩子的发展里,分类能力处处可见!例如,儿童语法的错误,其实是智能和语言发展的分类过程……因为我们的小小科学家们,是自己从分类的基础里,归纳和推论出语言和外在世界的运作方式,然后想办法掌握它们。

分类会越来越精密

当然,幼儿的年龄越大,对类别间的了解,也就越精密和越有弹性。现在,你不妨先去仔细观察那些未来的、精密的能力是从哪儿开始的?比如说,婴幼儿最早、也使用最频繁的分类原则正是:大小。别小看这个原则,从“大小”里,幼儿会逐渐把它推及到:重要与否、长幼、先后……

曾经在节日前夕问过侄女最想要的圣诞礼物是什么?她说:我不想爸爸和妈妈总是吵来吵去。才四岁的小女孩,已将大人的世界分类成争论不休的。

而在小宝宝眼中的你或家,又是属于什么类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