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私不愿意分享? 父母们千万别强迫, 这样做孩子会更好理解!

作者:育儿经书 06-14阅读:4496次

欢迎大家来到我的大鱼号,小编会每天将为您推送不同的优秀文章,欢迎大家参与我们的讨论,对我们的文章点评,如果你对文章有什么看法和意见,可以在文章的下面进行评论,小编欢迎大家进行吐槽!

叮叮已经8岁了,在妈妈眼里,她是一个贪婪又吝啬的孩子。她常常毫无顾忌的拿别人的东西吃或者玩,但是她的东西她却舍不得分享。

几个小朋友一起出去玩,大家一起拿零食出来吃,叮叮吃别人的东西无所顾忌,但是轮到她拿东西出来吃的时候,她就会表现得犹豫又小气。

就拿吃薯片来说,叮叮吃别人薯片的时候一抓一大摞,但如果吃的是她的薯片,她就会精打细算,每次只分给小朋友一片,如果哪个小朋友多拿了几片,叮叮就会大叫着把多的薯片抢回来,或者要挟多拿的小朋友:“如果你不还回来,再也不给你吃。”

叮叮与小朋友玩玩具也是一样。她玩别人的玩具无所顾忌,但是别人去她家,玩她的玩具的时候,她常常是这个不能玩,那个不许碰。

每次遇到这样的状况,叮叮妈妈都会觉得抱歉又愧疚。她会及时教育叮叮,让她分享,叮叮在妈妈的教育下,也会做出适当的改变。但是下一次遇到类似的场景时,她还是会一样的小气。叮叮妈妈想不通,为什么女儿累教不改,都8岁了,还这么抠门。

因为跟叮叮比较熟,叮叮“小气”的状况我也见识过。之前每次我都是劝叮叮妈妈不要批评她。直到有一次我亲自领教了叮叮的“小气”。

那天,我带着仔仔在花园里遇到叮叮和叮叮妈妈。两个小朋友先分享了仔仔的樱桃,吃完,叮叮妈妈很开心的拿出一根黄瓜,说这是她种的,给仔仔吃。

这时,叮叮一把把黄瓜抢了回去,噘着嘴大叫:“这是我的。”

妈妈瞪了她一眼说:“你这么小气干嘛?这个黄瓜你在家吃过了,你刚刚吃了仔仔那么多樱桃,一根黄瓜你还舍不得?”

叮叮紧紧抓住黄瓜,说:“这是我摘的。”

妈妈又气又恨,也紧抓住黄瓜说:“家里还有,回家再去摘,这个给仔仔。”

看场面有点尴尬,仔仔说:“不用了,我不吃黄瓜。”

叮叮妈妈说:“你都8岁了,还这么小气,总是这么吝啬,以后到社会上怎么混啊。”

听了妈妈的话,叮叮更加紧张地抓紧黄瓜,眼看就要哭出来了。

我赶紧蹲下来,对叮叮说:“这个黄瓜是叮叮摘下来的,叮叮很宝贝对吗?”叮叮点点头。

“叮叮想自己做主对不对?”叮叮再次点点头。

“好,这个黄瓜你留着,你跟仔仔先去玩好吗?黄瓜我们先放在妈妈那里。”

叮叮这才放下,跟仔仔跑开玩去了。

叮叮妈妈长叹了一口气,说:“我女儿这样可怎么办啊?她这么吝啬以后可怎么办?这一点真的不知道像谁,我跟她爸爸都不是这样的!”

我仔细回想了叮叮的行为,对叮叮妈妈说:“是不是一直以来,你都是强迫她分享,尤其在她2岁左右的时候,你是不是从来不允许她有任何自私的表现?”

叮叮妈妈想了想,说:“是的。”

叮叮妈妈告诉我,她姐姐的女儿比叮叮大一岁。小的时候,外婆经常一起看两个孩子,两个孩子常常因为玩具或食物发生争执,每到这时,外婆就会要求他们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互相分享。

她说,从那个时候开始,叮叮就常常表现得特别吝啬。有些她从来不碰的玩具,每次姐姐拿出来玩时,叮叮就会一把抢过来,说“这是我的”,有时候姐姐带过来的玩具,叮叮也会一把抱住,说“这是我的”。

为了这个,叮叮爸妈教训过叮叮很多次。每次,被教训以后,叮叮会稍微好一点点,但是更多的时候,她就表现得特别小气。这一点,家里的老人,亲戚、爸妈都教育过很多次,但叮叮就是不改。

曾经以为随着年龄的长大,这个坏毛病会被纠正过来。谁知道,现在都八岁了,她还是这么小气。

我告诉叮叮妈妈,下次碰到这样的状况,把决定权还给叮叮。不管她觉得需要分享,还是完全不想分享,都告诉她,她可以自行决断。

叮叮妈妈说:“那可不行,如果这样的话,她一定完全不舍得分享的。”

我告诉叮叮妈妈,即使叮叮完全不肯拿出来,也要尊重她的选择。

叮叮会变成现在这样,完全是2岁左右时边界感缺失造成的。

孩子刚出生时,他认为自己与妈妈是一体的,他觉得“我”就是妈妈,妈妈就是“我”。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尤其在会爬会跑之后,他的自我意识逐渐产生,开始意识到妈妈和自己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在妈妈之外,有一个“我”,这个“我”可以控制自己的行动和方向。

伴随着这份自我的成长,孩子开始产生占有欲。刚开始,他分不楚“我”和“你”,他觉得自己看到的一切都是“我的”,所以他自己的玩具,他在外面看到的玩具甚至在商店里看到的,他都觉得这是“我的”。

这份认识会让他无所顾忌,不管自己的或是别人的,他都会抱在手里。他只懂得是“我的”,却不知道自己的东西应该和大家分享,也不懂得别人东西不能拿的道理。

所以在1岁半两岁多的孩子会有很多自私的表现:自己的不让别人碰,即使是那些放在家里从来不碰的玩具,如果有小朋友来了拿着玩,他也会一把抢过来。这是自我主权的宣示。同时他去外面会抢别人的玩具,这也是他没有界限感的表现。

叮叮就是这样,她因为从小界限感就被人为的破坏,她的自我没被尊重过,所以才更“吝啬”。因为不确定,才会患得患失。

所以,在孩子自我开始出现的时候,要让孩子明白“我的”和“不是我的”这两个界限,只要是孩子的东西,就彻底让他做主。允许他不给别的小朋友玩,允许他小气又吝啬。

在这么做的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不是你的东西没经允许不能碰。”“别人的东西未经允许不能随便拿过来玩。”

当孩子对自己的东西拥有绝对的支配权,同时又清楚明白别人的东西他不能碰以后,他就会清晰地建立界限。

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一定要态度一致。只要是孩子的东西,不管想玩的人是谁,支配权都要给孩子,任由他做主,告诉别人:“这个玩具是宝宝的,你要问他同不同意哦!”给不给别人玩,让别人玩多久,玩的方式都让孩子自己决定,这样孩子才会懂得自己拥有绝对的支配权。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逐渐认识到,原来这个东西是我的,只要是我的东西,我给别人玩一会,也不会失去。这会帮助他构建自我的安全感。当这份安全感建立起来后,孩子就会大方地允许别人玩他的东西。

这里的态度一致还包括对待外人的态度。有些家长在面对不同的客人态度会有差别。比如,普通朋友的孩子可能能够坚持让孩子自己做主,但是重要的客人带孩子来,家长就会改变态度,把孩子的玩具全部拿出来任人挑选。有时候,亲戚的孩子过来,家长也会害怕被指责觉得不能任由孩子这么“自私”,孩子太自私就说明自己教育得不好,而强迫孩子分享。

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都会让孩子患得患失,更加不确定、不自信,那么孩子就可能表现得更加吝啬,面对重要的客人或亲戚时更舍不得与人分享。因为他会把对方当成掠夺者。

其次,孩子玩别人的物品时,也要坚定地让他知道,要经过别人允许。只要不是孩子的物品,孩子使用之前,都要让他知道,这不是他的,如果想玩,就要遵守规矩。

觉得自己好像跟不上小孩子的思考世界﹔和孩子谈话时常常会有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或是不了解他们话题的情况,例如不知道他们喜欢的网络游戏、卡通内容到底是什么,甚至往往连人物都没办法搞清楚,有时候不知道他们在谈论什么电动玩具的议题,插也插不上嘴。

孩子大了、入了小学,开始有时候问他们问题,得到的回答是一种认为爸爸妈妈又不懂得态度,似乎不太爱理睬。有的妈妈也反映,孩子越大,好像离我们越远,心理实在很想了解他们,但往往问他们问题,所得到的响应态度却是认为彼此好像很难有交集,而我们越想了解或询问,他们却更加不想说,尤其是到了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

我认为在新式的教育观点洗礼下,许多家长逐渐想要用心的去了解孩子的心境,有时也确实耐心的想要去融入他们的世界﹔亲子之间的关系,从过去上对下的权威关系,想要变成接近的朋友和同伴的陪伴关系,但是在生活的照顾上,又用心的希望能满足孩子,太过于依从孩子的状况,反而因此而定型,一切都以孩子的喜好为主。

这样的亲子互动,导致孩子习惯认为自己是一个世界中心,爸妈来为我做一些事情是自然的,他们来了解我或问我也是应该的。但是,以孩子的观点来看,父母亲的生活状况他们几乎完全不了解、也完全不关心;外界的社会变化或动荡,实质的生活压力对父母亲工作的影响,或是父母亲的辛苦,他们从来不曾体会和关心。在一直被照顾得很好的孩子心中世界里,恐怕只有电动玩具、功课、才艺或是电视节目等,亲子之间的关系是从小养成的,拒绝爸妈的询问或关心,好像也是他们的权力,生活上的琐事则是由爸爸妈妈一手默默的承担。

因此,当爸妈来咨询的时候,有时我会建议妈妈们或爸爸们,在和孩子越来越像朋友关系的现在,开始去向孩子分享自己在白天工作上的趣事或困顿﹔过去,与孩子沟通都是以询问的方式开始「问话」,但现在则渐渐调整为「谈话」,有分享和互动,才会有共通的话题。较小的幼儿,我们有时可以在讲故事之后,也分享我们在工作上的小故事和小启发,或是当他提到与小朋友吵架时,我们也以自己和同事,如何协调沟通的故事来找机会分享一下。大一点的孩子,爸妈则可主动的与孩子分享白天所看见的一些小事,或是可告诉孩子自己最近的身体状况,或是坦承自己心情上的小变化。从相互的分享,特别是对孩子说说自己(不是只有以孩子需要为主的关心和询问),透过彼此分享,来拉进彼此的关系。

这样向孩子分享的好处,在于让他们了解:原来爸爸妈妈也有他们的生活和心情,这个世界不是只以我为中心,我现在也可慢慢练习去了解妈妈的生活点滴,了解爸爸在事业上的努力和辛苦,体会成人世界理一些简单的原则或道理﹔这样的相互性,让孩子渐渐学习,原来自己也是可以关心妈妈或爸爸的,更扩大他们原本狭窄而脱离现实的信息或媒体世界,这一点是苦干蛮干的中国式爸妈,很少向孩子进行的一种机会教育。

当孩子比较脱离自我中心,以及认为爸妈不是完全为我而存在等思考,渐渐的亲子关系不再像以前,一直是妈妈追着孩子问问题,孩子从爸妈的态度和做法中也观察、学习到,如何去主动分享自己生活的习惯。

有一个妈妈在开始和儿子谈谈自己的生活后一段时间,她告诉我说开始的时候好不习惯,儿子呆呆的看着她,不知如何响应﹔但渐渐地五年级的儿子发现原来妈妈也有很多事情是自己不了解的,甚至停下少边的电动玩具来安慰妈妈,过去那种不理睬的态度渐渐地有些转变。很温暖的!不是吗?亲子关系之间,能常有机会相互分享,应从年纪小的时候做起。

本说父母教育孩子学会分享,是没错的。但是太早让孩子学会分享,反而会伤害到两个小朋友,并没有发挥到”分享“这个美德!

所以,在确定孩子愿意主动分享之前,不要轻易给他做决定。因为你的决定不只是他手中的一袋零食,一个玩具,而是剥夺他捍卫自己所属物的权利。即使“分享”看起来是情谊满满的品质,也不见得都是好事。

什么在什么时期不建议学会孩子学会分享呢?

2岁之前不要谈分享

在宝宝1岁多的时候,你还在为宝宝主动给别人东西而沾沾自喜吗!但到了宝宝两岁,你会发现宝宝边抠门了,不在给被人东西,甚至爸妈也难要下来,你才发现自己高兴早了!

其实在宝宝1岁时,是没有这个东西是我的意识,等到了两岁,大部分的宝宝都进入了物权敏感期,所以他的东西往往会很难要,不愿跟被人分享。当然在这个时期也是不建议家长给孩子灌输分享思想的。

等宝宝到了3岁时,才会乐意主动分享,在这个时候父母才可以加以引导,而不是让宝宝强制去做哦!

另外这个时期,这个时候也不要跟孩子谈分享.

不熟悉的人不要谈分享

如果跟对方只有一面或几面之缘,不要轻易跟孩子提分享。大人熟的会很快,觉得同在公园里遛几次孩子、同住一棟楼,就不算是陌生人了。

但是对于小孩子孩子之间熟悉的还是比较慢,即便玩的很好了,也不见得就愿意分享东西。

家长如果真有让宝宝分享的想法,可以提前问问孩子的意见,如果这种有前奏的分享没问题之后,在慢慢的试试提出临时的分享。

其实孩子真正熟悉之后,即便家长不提,他们也会愿意一起分享。而且对于来自熟悉的小朋友的拒绝,孩子的心理也比较容易接受。

不论什么时候,如果是完全属于宝宝的东西,都别强制分享。如果长期被强制分享,那么宝宝的物权意识就会被混淆。

要么过于敏感,占有欲极强,对物质也格外迷恋;要么过于软弱,逆来顺受,不敢主张自己的权益,不敢提出自己的需求,也无法与别人建立真正的信任感,所以家长要注意了。

今天的文章就是这样啦,谢谢您百忙之中抽空来看小编的文章,欢迎在下方留言区留下宝贵评论,不当之处还望雅涵,小编一定努力改进,写出更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