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我就给他买”是在宠溺孩子? 没那么严重!

作者:猴子妈妈爱叨叨 06-15阅读:2240次

现代社会充满诱惑,这是个铁的事实。

对大人是,对孩子也是。

电子产品满天飞,手机、电脑、ipad……

垃圾食品遍地都是,可乐、薯片、泡面……

不健康图片、视频唾手可得……

作为家长,秉持着”为你好“的观点,肯定不希望孩子过早接触这些。

生活中有两类家长:一种是完全不让孩子接触,自己却做不到

这类家长比较奇特,自己玩手机玩得”震天响“,却指望孩子能做到充耳不闻。

就好像在大夏天把哈根达斯放在孩子面前,却不停地说:“你不能吃!你不能吃!”

这样确实说不过去,孩子只是孩子不是圣人。

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还是酌情考虑不要逼孩子去做了吧!

第二类家长以身作则,要求孩子照做

这类家长相对理智,他们通常不会把诱惑摆在孩子面前。

有了家长做榜样,孩子做到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但孩子作为社会的人,没有来自父母的诱惑,还有来自邻居、同学、小伙伴甚至陌生人的诱惑。

你确定他能抵挡地住一切诱惑吗?

2

所以,在我看来,

诱惑要接触,只有直面过诱惑,才能抵挡住诱惑;

不要禁止,越是禁止 ,越容易造成神秘感。

杨澜讲过自己的经历,说为什么女孩要富养?因为各种好的东西你都见过了,长大以后才不会因为别的男人抛出一点小诱惑就轻易上当。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小时候特别喜欢看电视。父母通常不会让孩子看,但其实父母不在家的时候通常我们都会偷着看!

特别喜欢看小说,老师不让看,我们都会使用各种手段偷着躲着看。

禁止无用!

反而由于禁止匮乏所带来的迷恋,会让我们想尽办法去得到,甚至有时候通过欺骗或撒谎来达到目的。

而这是父母们更不想看到的。

由于长期禁止、得不到所带来的匮乏感会有多严重呢?

心理学家李雪曾经说过:每个顽固的坏习惯背后,都是匮乏爱的痛苦呐喊

越匮乏,越渴求!

长期不让喝可乐,一旦尝过它的“美味”后,很容易一发不可收拾;

长期被禁止接触电脑,接触之后发现,很容易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人,都会有一种执拗情绪在。

更可怕的是那种根植于童年,伴随成长,一直未得到满足的执拗!

一旦被打开,很容易失控。

关键是这个机关还完全不受父母的掌控。

3

之前看到一句话,意识和潜意识的分裂,才是形成心理创伤的基础。

我觉得好有道理!

好心疼曾经那个小小的自己,为了当好父母的乖宝宝,各种压抑自己的天性。

说:“妈妈,我不想要!”

违心不违心啊?!

所以,我想说,对于孩子偶尔的一些小要求,只要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其实还是可以满足的。

千万不要压抑孩子的需求。

不一味地满足,但也不能蛮横地拒绝!

比如去超市,可以提前告诉孩子,今天妈妈只有给你买一件东西的预算,你自己先想好。

孩子实在喜欢某个东西你又不想买,告诉他过生日或儿童节的时候妈妈可以送给你,

这可以让他期待,并学会等待;

让他拿自己的零花钱来买,

这可以让他学会付出;

或付出一定程度的劳动来换取,

也许这样,他更能学会珍惜。

现在对于匮乏感有些争议,

有的人说满足孩子是在宠溺孩子,会让他们变得难以满足。

但我觉得,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信任,满足孩子合理的愿望,教他们逐步学会自控,进而实现自我管理,是父母必备的技能。

毕竟总有一天,他们会“杀”进这个风景又风霜的世界里,而我们不可能永远陪伴在侧!

教会他们自我管理,或许是我们能送给他们的最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