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和朋友在餐厅吃饭,周围有两个小孩乱跑乱喊,服务人员担心孩子的安全就和孩子父母说:“不可以让小孩乱跑,如果一不小心被汤烫着了,就不好了。”
两孩子的父母应了一下,说了几句,可孩子跟没听到似的,继续乱跑……我跟朋友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无奈。这样的场景其实很常见,现在的父母缺乏震慑力,而孩子在公众场合也丝毫没有规矩可言。
孩子缺乏规矩,不仅仅体现在公众场合;还体现在学校,上课时纪律差,总爱和別的小朋友说话,学校有活动需要站队时,要求快、静、齐,他们也管不住自己,总是让老师操心;体现在家里,吃饭的时候能分成三个地方——桌子、沙发、床,当着客人的面闹哄哄,爱插嘴,影响父母谈话。
为什么孩子会有这些行为呢?
那是因为溺爱孩子的父母认为,孩子要面临的压力已经很大了,趁着现在还小,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放纵孩子一下也不会对他造成什么影响。
如果我们给孩子的爱,造成了孩子的自私与懒惰,让孩子缺乏最基本的能力与教养,那这种爱就是贻害无穷的。
▲
规矩与爱的统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
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
民国年间,广东一位省长写过一本叫做《家庭教育》的书。书中写到:“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规矩,不活泼叫做呆板。”
那么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规矩又不失活泼的人呢?
首先需要倾听。在给孩子订规矩之前,倾听一下孩子的想法。最好是跟孩子进行一次充分的讨论,而不是把孩子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进行控制。
比如孩子总爱丢三落四怎么办?家长完全可以耐心的询问孩子是什么原因,是忘了?走的太着急?还是不小心弄丢的?
倾听、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再给孩子制定规矩。让孩子在做完一件事情后记得要收拾东西,如果想不起来,父母可以帮忙做一个备忘录戴孩子脖子上。
在帮助的这个期间,父母要做到三不——不提醒、不帮忙、不管他!如果调整之后还丢三落四,再约定具体的惩罚措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次需要感恩。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每一刻都需要感恩,感恩孩子的到来,才能让自己有勇气抗衡无数的琐事和头疼的问题,感恩他成为你的孩子,听从你的悉心教导。
前苏联教育家杰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孩子最喜欢爱她的人,也只有爱才能培养他,当孩子看到并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他会努力听话,不惹父母生气。
再其次需要尊重宽容。只有尊重宽容孩子,孩子才能学会尊重宽容他人。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与探索,喜欢爱玩爱闹。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同时也要教给他: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尊重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尊重规定。要让孩子明白在有些场所,是不可以影响他人的。
每个孩子都会有调皮捣蛋不听话的时候,这时候孩子的“没规矩”需要父母的宽容,宽容不是不作为,而是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让孩子看到规则之美,心悦诚服地接受。
父母破坏规则,孩子就会轻视规则
最后需要不妥协。爱孩子,是我们的本能,给孩子立规矩,让他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大人,是我们的责任。
孩子花钱如流水,你还在惯着他,这就把孩子培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人。要教会孩子,花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的,不可以乱花;孩子不好好吃饭,那就饿着他;孩子抢玩具,先到者先得,不然都别玩!教会孩子,社会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规则和秩序。
定了规矩,就要坚持下去,让孩子按照协议形式,才是关键。
我们终究无法陪伴孩子一生,终究有一天要目送他远去。
如果说有什么是我们能为他做,并且让他受益终身的事情,那就是给孩子我们全部的爱,并教会他做人做事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