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的孩子, 为什么不能打? ”这种想法有错吗?

作者:小小健将 06-24阅读:1624次

我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能打?”这种想法错在哪儿?

中国的父母,不打孩子实在是太难了。虽然现在满天飞的育儿理念都提倡不打孩子,强调打孩子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会伤害孩子等等。但是作为中国的父母,我们受到几千年儒家思想的熏陶,而且我们从小也是被父母打大的,打孩子已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很多父母都认为,我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能打?

去年,我在一家餐馆看到了这样一幕,一个9岁左右的小男孩很是顽皮,把腿伸到过道上,故意挡行人的去路,妈妈几次劝阻,孩子仍然嬉皮笑脸,对妈妈的话充耳不闻,不但继续伸出来,而且妈妈强行拽回来后,他又伸出去。

妈妈忍无可忍,站起来用力拽孩子的腿,一边骂孩子不听话,一边打了孩子。说是打,其实这时,只是用力地拍了几下孩子的后背。

没想到却激起了孩子更加猛烈的反抗,孩子坐在过道上,用手更加用力地撑住两边座椅,死死抵住,这下把过道完全堵死了。

妈妈见状,情急之下,使劲地拉扯孩子,孩子双手双脚死死抵住,就是不松手。妈妈这下可是真生气了,这次下手就很重了,打在孩子身上硬生生地脆响。孩子也发了疯似的,小拳头使劲全身力气砸在妈妈身上。

这时候爸爸腾一下站起来,二话不说,一个胳膊,一把把孩子夹起来,孩子动弹不得,爸爸拿起烟头就往孩子身上准备烫,“你听话不?”“你给我闭嘴,不许哭。”

眼看烟头就在孩子脸上几公分的地方,随时就会落下去,旁边的人好心劝阻,“别打了,好好说。”,“孩子知错了”,“这样打孩子,孩子哪能服,以后反抗更厉害的。”

妈妈来了一句:“我自己的孩子,我为什么不能打?现在就敢打他妈了,打死他也不要这种孩子。”

旁人哑然。

关于孩子该不该打,有的父母认为,“棍棒出孝子”。诚然,中国的历史有多久,棍棒教育的历史便也有多久。所以这些父母有此类想法,也是理所当然的。而中国教育界近几年刮起一阵风,提倡不打孩子。

我们暂且不论“应不应该打孩子”,“打孩子对不对”这种还存在争议的问题。但是我很确定的是,就拿这件事情来说,上面这个家庭,如此这般打孩子,肯定、确定,以及一定是不对的。

为什么?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和父母发生对抗与冲突。有的时候是挑战父母的权威,有的时候是故意不听父母的劝告,因为孩子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在建立自我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和家长产生对抗,既然冲突不可能避免,那么如何应对冲突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事情了。

上文提到的这组家庭,关键错误在于应对冲突的模式采取“暴力解决”。当孩子顽皮伸腿挡住过道的时候,妈妈劝说了几次后,就直接上手打了孩子,虽然打的也不重,但是,孩子的自尊心在大厅广众之下,被打碎,孩子立马反抗,从孩子的反抗模式可以看出来,家庭已经形成了这种“两句说不通,就上手打”的教育模式,所以当孩子在那种情况下,家庭中惯用的模式,孩子立马被激活,还手打妈妈。孩子打家长,这可是中国传统中认为大逆不道的事情,这简直是反了,于是爸爸立马更加暴力,要用烟头烫孩子。

我们看到这件事情一系列的反应,就是在发生冲突时,没有共情,没有链接,直接很迅速地进入暴力解决问题的模式。

所以,我们不要教条地谈论孩子能不能打,该不该打。事情的关键在于,在发生冲突和对抗的时候,家长采取什么模式。最常见的两种错误模式如下:

第一类,中国70%-80%的家长采取唠叨的模式,也是语言暴力。

唠叨模式三部曲:第一步:先下命令,“把鞋子放好”,“把脏衣服放进篓子里”,“饭前洗手”发现孩子不听;妈妈采取第二步,并开始不耐烦,“跟你说了多少遍了,就是不听”,“妈妈这都是为了你好”,孩子仍然不理;第三步:开始苦肉计,“妈妈幸苦把你拉扯大,说句话你都不听了,白养你了”,“为你操碎了心,父母不图你回报,至少说话你要听啊”,“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

第二类,常见的应对冲突的错误模式就是,打孩子。

首先,孩子可以打,但在必要的时候。孩子是很聪明的,当孩子已经拿捏住父母,觉得自己无论怎么样胡作非为,父母都不会打他的时候,这种情况下,真的是要出大问题了。这时,还不打孩子,孩子就真的要上房揭瓦了。任何的教育都不能教条,不能走极端,光谈论不打孩子的好处,或者一味强调不能打孩子,就连孩子已经摸清父母的套路,已经不再怕父母的时候,这时父母还不打孩子,就是害了孩子。不懂变通,一根经走下去的教育,都将会是失败的教育。

但是,回到上面这个案例故事,当孩子和父母发生冲突与对抗的时候,用打孩子的方式,让孩子屈服,来解决与孩子的对抗,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对的。

是的,这种情况下,一定不能打孩子。因为,孩子将学会用这种模式解决问题,当孩子以后和其他人发生冲突时,他只会用暴力解决,因为他没学过其他解决冲突的方法,比如共情,比如积极暂停,他只会用拳头解决问题。他打完别人之后也许会后悔,但是他控制不住自己,因为这个模式已经像电脑程序一样自动运行,一但出现类似冲突情况,立马自动运行。孩子是何其无辜,父母都给孩子安装了哪些程序?父母你自己知道吗?

可见,以上两种都是很不理想,也是非常没有效果地解决冲突和矛盾的方法。

那应该怎么办呢,什么才是正确地解决冲突和对抗的方法呢?

首先当孩子和父母发生对抗的时候,先平复情绪。因为双方的情绪已经是由我们人脑中较为原始的动物脑控制,展示的是动物的本能,愤怒,应激,恐惧等,而理性的前额叶皮质已经不工作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生气时(动物脑工作)打了孩子,气消了以后又十分后悔打了孩子(气消后是前额叶工作,而理性让你内疚)。

在第一步,主管理性的大脑额叶工作的情况下,父母不生气,然后才能运用后续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些方法有建立在阿德勒心理学基础上的正面管教,又有父母效能训练的PET,还有人本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等,都能帮助我们不打不骂的方式教育孩子。

其中,正面管教里面有52种工具,直白地讲,也就是解决冲突的52个小诀窍,譬如转移注意力,逻辑后果,认同感受和共情等等,这些小技巧和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和孩子好好地,心平气和地把问题解决,而不用打骂孩子。其实很多家长已经知道,就算唠叨或者打一顿孩子,孩子下次还是继续犯错,似乎没什么效果,那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试试新的方法呢,不打不骂是真的了可以让孩子明白下次该怎么做,找到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模式,才能真正解决与孩子的冲突。

“我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能打?”这种想法错在哪儿?

可以打,但是不能乱打。打与不打孩子,不是讨论的焦点。当孩子与我们发生冲突与对抗的时候,采取科学的方法,去解决与孩子的冲突,才是正确的育儿模式。我们现在做了父母,不要以为只有打孩子才是教育孩子,也不能以为我们不打孩子就是教育的进步,要知道,教会孩子应对冲突的模式,学会解决问题,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