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内宝宝打人怎么办?爸爸妈妈的行为才是关键!

作者:恩吉拉国际早教 03-06阅读:2566次

文|球球妈

周末带孩子去闺蜜家玩儿,可能是两个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的关系,球球和闺蜜家依依两个人坐在地毯上摆积木,就像两个双胞胎,画面十分和谐。

然而,这份和谐并没有保持几分钟,不一会儿就传来了孩子的哭声。我下意识的以为肯定是依依欺负球球,但是我错了。

因为争抢玩具,球球不仅打了依依,还咬了依依。要不是依依手上红红的牙齿印,我不相信我女儿竟会如此暴力。

球球的表现让我手足无措,闺蜜一边心疼地哄着孩子,一边冲我笑笑表示没事。小孩子嘛是不会记仇的,不一会儿两个孩子又腻在一块儿了。

有了这次经历,回家后我专门研究了下3岁前宝宝“打人”的行为,发现大有学问,今天呢就跟大家分享下。

3岁前宝宝为什么打人?

我们经常会看到两三岁的孩子开始出现打人,推人,或者是抢玩具的行为。在很多时候,这其实是孩子在语言表达和社交技巧还没有建立之前,他们与人互动的一种直接的方式。

因为他们还不会说“我们能不能一起玩?”或者“我还想再玩一会这个玩具,你能先玩其他玩具吗?”,所以他们用打人,推人或者抢等肢体动作来表达他们的意见。

而且他们会发现,如果他/她打别人,对方一定会有反应,甚至可以引起家长的关注,虽然对方的反应不见得是自己想要的。

有时候,他/她打人,对方会哭,这会让一些孩子觉得好玩和惊奇,他/她可能会继续打人,或者下一次去打其他人,看看会不会得到同样的反应。还有些孩子占有欲比较强,可能更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所以,从孩子心智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打人行为是非常正常的,关键在于作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引导。

家长该如何引导?

方法一

教会宝宝如何表达友好

无论孩子有没有这种状况,平时在玩的时候,父母需要有意识地教宝宝如何正确地表达友好。

比如,给孩子买个娃娃。平常的时候教宝宝去抱抱娃娃,亲亲娃娃。当宝宝破坏娃娃的时候,告诉孩子娃娃会痛、会哭。

平时教宝宝打招呼,这些示范其实就是在教宝宝,当她们语言还不完善,但他们想表达的时候,怎样的动作才是正确的。

方法二

教会宝宝明白打人对他人的影响

当宝宝出现了打人,不管是打家庭成员还是其他宝宝。首先,最关键的是,父母需要及时干预,千万不要一笑了之。父母的干预行为本身就是在告诉宝宝,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不被允许的。

如果我们不及时干预,其实就是在默许宝宝这样的行为。但如何干预也是需要讲究技巧的,毕竟这只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

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立场

很多宝宝打了家庭成员,有时候父母或者长辈会顺势和孩子继续打闹:

“呀,你敢打妈妈,小坏蛋!”

通常都是带着开玩笑的语气,这是很不正确的。

因为我们这样的表现,会让孩子错误地以为自己“打人”的行为原来是可以得到关注,让父母和我进行互动的方式。那以后,她出门,看到自己喜欢的孩子,想要得到关注就会用同样的方式。

另一种家长会是另外一种极端,一看到孩子打人,就觉得特别气愤,于是也会打他,或者教训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惩罚让孩子记住不可以打人。

但对于3岁之前的孩子,这样的行为有点高估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对于他们来说,他们还不能明白“惩罚”的意思,相反,我们父母的行为本身在给他们进行一个错误的示范,让孩子学会了“原来就是可以打人的,因为爸爸妈妈也是这么做的。”

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马上把宝宝移到一旁,用平静并且坚定的语言,看着孩子的眼睛和他说,“不打人,打人会让他人受伤”,来进行制止。这里最关键的是要让宝宝可以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这样才能认真听我们说话。

教会宝宝如何表达友好

制止后,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处理。如果宝宝已经很生气,这时,父母可以抓住宝宝的手,继续和孩子说:

“不打人,不打人!”

先让孩子平静下来,然后我们可以帮助孩子说出感受(如果是大点的孩子可以询问她的感受)

“你很生气对吗?非常生气,这么大的生气!”

边说可以边比划个西瓜样子,对于小宝宝来说,生气程度用大小来表示更加直观。

这个行为其实是在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情绪,让他们慢慢明白自己行为背后的情绪是什么。只有先明白了情绪,才能再学会如何控制情绪。

如果宝宝没有生气,只是在表达友好却下手过重的话,我们可以和孩子说:

“你是希望别的小朋友和你一起玩对吗?你可以这样告诉她。”

然后示范给宝宝看,比如我家是边挥手边说嗨。

这个行为是在认可宝宝所谓的“打人”其实是在表达,只是我们需要告诉他们如何用正确的语言或者动作表达。

如果进行了情绪梳理后,孩子还继续有打人的意向,那就可以说:

“如果你继续打人,我只能让你去其他地方玩了。”

这是很清晰地和孩子表达了,对于不被鼓励的行为,他是需要负责后果的。

重视道歉的过程

这是很多父母,包括我自己都会容易忽略的。面对孩子打人,我最关注的是弄清楚谁的错和教育孩子,却忘记了道歉。

其实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让孩子学会,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也让他们明白,做错不怕,但需要学会道歉。

上次球球咬了依依后,我对球球说:

“你看,依依都被你咬哭了,她现手都破了,一定很痛。你应该跟她说对不起”

这是陈述事实,然后我会把焦点转移到她的行为对对方形成的后果:

“你看,依依还在哭,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抱抱她”

然后,我球球去抱抱依依,然后说对不起。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在强化如何表达友好。

父母永远要起表率作用

永远不要小看榜样的力量,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如果我们平时遇到情况,也是出现情绪失控,会大叫,会动手。

那这其实就是在告诉孩子,过激反应其实是可以接受的。永远记住教育孩子如何控制情绪,第一步其实是我们自己要学会控制情绪。

“打人”是很多孩子发展的必经之路,如果我们父母引导得当,孩子的行为会控制,而且还会教会孩子如何和人友好,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其实,处理这个情况本身也是父母的情绪修炼,不是吗?

—————————————

孩子到底在哭什么?孩子拉肚子是消化不良?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该补钙了?孩子挑食不吃饭是什么原因?1岁真的必须断奶吗?宝宝怎样才能长高些?

恩吉拉国际早教

家庭教育高级指导机构、儿童心理资深研究者

免费分享成长资源,看到孩子更远的未来

微博话题#恩吉拉育儿#专家问答全天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