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无药可救”的熊孩子,只因父母这么做,成就了一代科学传奇

作者:棉花糖麻麻 03-15阅读:5315次

(左:童年霍金)

记住要仰望星空,不要低头看脚下。无论生活如何艰难,请保持一颗好奇心。你总会找到自己的路和属于你的成功。

——斯蒂芬·霍金

1

昨天,霍金走了。

他的子女在声明中写道:“我们对父亲的突然离世感到痛心,他是一位伟大而杰出的科学家,他的勇气、坚持以及他的智慧及幽默鼓舞了世界各地的人。”

富贵爸爸深表认同,尤其是最后两个定义。

霍金是一个没有“架子”的科学家。

除了他的著作指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投入到物理研究中,霍金的幽默感和娱乐精神,在科学界里也独树一帜。

比如他客串了我每集必追的《生活大爆炸》;

比如他为《辛普森家庭》中的自己配音;

他甚至还和顶尖乐团合作过歌曲。

2016年,霍金在中国开了微博,这位又酷又萌的科学家瞬间赢得了百万粉丝。

连他的最后一条微博,都是在认真的回复王俊凯的提问。

这位在童年时期不怎么出众的孩子,最终光彩夺目的活在了很多人心里。

(童年霍金和他的家人)

2

霍金从小就被定义为“没有天赋”,八岁时才学会了阅读。

作业常常写的很不整洁,连老师都觉得他无药可救。不擅长任何体育运动,对社交活动也没有什么兴趣。

加上身边还有个聪慧过人的妹妹,这要搁在一些放羊式育儿的家长手上,基本上就放弃治疗了。

所幸霍金有个爱好,就是收集玩具火车、模型飞机和轮船。

这些玩具到他手上,很难逃出被拆的七零八落的命运,然而笨手笨脚的他却经常装不回去。

霍金的父亲是一位研究热带病的医学学者,在霍金束手无策的时候,他没有责怪霍金,而是充当起儿子的“教练”,训练他的动手能力。

父亲也是霍金数学以及物理的领路人。

(玩具火车前的小霍金)

我曾经跟一个老同学聊天,他说他儿子就是属于那种特别调皮和破坏欲旺盛的孩子,买来的玩具一天之内必然拆掉,家里各种玩具零件遍地都是,学习成绩也不行。

本来和妻子一天工作结束,身心疲惫,回到家看到一片狼藉,气就不打一处来,有时候忍不住就骂一顿甚至直接“混合双打”。

但是效果都不明显,问我该怎么办。

我就跟他说了霍金童年的故事,并且告诉他,幸好你来的及时,否则,

这个世界可能就少了一个霍金。

(少年霍金在耕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头上。孩子的双手把握的技巧越高明,这种小孩就越伶俐。”

婴儿从能爬会动,到逐渐能够自如的控制身体,意味着ta将要开始探索这个世界了。

在成长的过程中,好奇心不断驱使着孩子对身边的东西,充满了一探究竟的欲望。

而这种欲望,就体现在拆玩具、故意捣乱和模仿大人的动作上。

这些在成人看起来“瞎胡闹”的举动,却是孩子智力发育和提升动作协调能力的关键行为。

如果这时候家长一味的阻止、呵斥甚至打骂,不仅影响孩子正常生长发育的规律,严重的甚至会给孩子留下心理疾病。

(霍金的父母抱着他)

富贵爸爸就很喜欢陪着王富贵小朋友“疯”,有时候是把拼好的乐高故意“暴力破坏”,有时候是拆开玩具小狗的肚子让她看个明白;

每当这个时候,王富贵小朋友都玩的特别认真和开心,玩好之后,再陪着她一点一点的装回去。

尽管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乱装一气,但是对于她偶尔的正确操作,我也会给一百分的鼓励。

而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家长可以尽量的选择一些易于拆卸的玩具,或者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教孩子使用小改锥、小扳手等工具,并适当的给予指引。

鼓励孩子去拆装东西,搞清楚它们内部的秘密,从而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少年霍金在钓鱼)

4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和启蒙老师。

霍金有着循循善诱的父亲,所以他也教导出3个优秀的子女。

女儿露西拿过科普类小说大奖,大儿子罗伯特在微软公司总部工作,小儿子蒂姆西是英国乐高市场部的头头。

蒂姆西接受采访时谈到父亲说:他非常忙,但从小陪我下象棋,他干什么都喜欢赢,跟我下棋也绝对不让子。

这就是家族式的优良亲子教育。

诚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霍金,但是他们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引导他们的领路人,就是父母。

我是富贵爸爸,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茁壮成长。

谢谢!

(霍金和他的子女)

-End-

(除标注外,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