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妈妈谈养育:孩子应该赢在成长 而不是起跑线

作者:超级育儿家 05-15阅读:5499次

(策划/鱼小七)

在不少家长心中的“哈佛妈妈”普遍存在这样一个印象,在教育方面采用高压的态势,以比较严苛的方式去管教孩子。 事实真是这样吗?当然不!今天我们就邀请到了知名家庭教育专家、《智造卓越》的作者,蒋小宁老师 来为我们分享她陪两个儿子走进哈佛、耶鲁的趣事与经验!

蒋小宁,早年毕业于南京大学,通过在中国从小学到研究生长达二十余年的学习经历,对中国教育有着切肤的深刻体会。1989年,蒋小宁携长子赴美,在美国亲历了两个孩子二十多年的家庭教育,洞悉了美国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她博采中西教育之长,通过宽严结合、指教与引导并济的家教方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育成果。

作为职场妈妈,蒋小宁平时并没有把过多精力放在督促孩子的学习上,而始终以“卓越”为培养目标,大胆放手让孩子追逐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梦。她最深刻的育儿体会是优秀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培养出来的。作为一名在养育孩子上颇有建树的妈妈,蒋小宁二十余年的教养智慧正在北美华人圈以及中国大陆生根发芽,启迪着越来越多的妈妈成为更好的妈妈。

中西教育理念的差异 让我开始关注跨文化家庭教育

我是一位养育了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在中国和美国各自生活了二十多年。目前在美国华盛顿州的一个地方政府工作。我想先说说我为什么会热衷跨文化家庭教育的研究?二十多年前,我辞去南京大学讲师的职务,以陪读的生份,带着刚满三岁的儿子,踏入美国时,一心想着求学。但是现实生活的重负。我不得不搁置深造的梦想,开始找工作。

找工作时,因为英语差,又没有北美工作经验。我所能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去一对年青的美国夫妇家照看孩子。当时心理的落差,和文化的冲击等所带来的心灵震憾是巨大的。不过,这份工作也给了我一个近距离观察西方家庭教育的绝佳机会。短短几天我就发现美国的家庭教育与我们中国式教育有许多不同之处,尤其是在孩子独力能力的培养。引发了我探讨中西家庭教育理念的极大兴趣。我开始关注跨文化家庭教育,期望对孩子的教育与培养有所帮助。因为我十分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成功的好妈妈。

我开始反思:除了学业优秀,一个孩子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品格,才能做到在各种环境中立足? 一个孩子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品格和素质,才能真正优秀快乐?

为了更好地养育孩子,工作之余,我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从事与青少年教育相关的活动,深入了解和学习来自世界各种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融汇惯通,并大胆地实践于自己的孩子。相隔十年,两个儿子分别进入了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顺利开启了他们自己的人生道路。

“优秀”是培养出来的,不是天生的!

想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比学习更重要的是品格。当然学习是最基本的能力,但能够把孩子带得更远,能够让他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够立足的其实是品格和习惯。

所以,我花了很多的精力在思考,如何才能够把孩子带得更远。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老大是从哈佛毕业,老二现在还是耶鲁大三的学生。能有这样的成绩,当然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但也是跟我的家教理念是分不开的。

我通过自己的经历,感受最深的是“优秀”是培养出来的,不是天生的。其实人的智商差别并不像我们想像当中那么大,重点要看你如何培养,看你会不会把孩子的潜力能够挖掘出来。

第二个就是,家庭教育不管是在哪一个文化下,东方的或者西方的,其实它都有自己优秀的地方,都有它的精华,现在社会进步,已经全球化的时代。作为父母,应该站得要高一点,眼光看得远一点,不能把培养孩子局限于一个传统的或者世袭家庭教育方法。所以,父母需要提升,需要在家庭教育的质量上下工夫。

养育是一门艺术与国界无关 每个孩子都需要因材施教

作为职业妈妈,平时没有较多的时间能放在孩子身上,如果要平衡事业和家庭教育的时间?我的做法是把自己时间放在最关键的问题上或者最关键点上面。

有的家长会说,你是美国的,西方理念对于中国的家庭不适用,其实不是这样的。教育孩子真的要把眼光放开一点,中西方的教育都有它的特点,不管你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孩子培养都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把世界各国好的精华的东西都糅合起来,然后运用到自己的孩子教育上。

当然,这个学的过程不是照葫芦画瓢,而是要结合孩子的情况来巧妙的使用。在我看来,培养孩子是一种们艺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都需要因材施教。举个例子,我有两个孩子,当我觉得老大教育的比较成功时,老二就按照老大的教育方法去复制,就可以同样成功吗?显然不对。当然了,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还是相通的,只是在具体的做法上,要把它当成是一种艺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一些变化。

我个人崇尚“宽严平衡” 优秀≠高分

很多人觉得,如果一个孩子去了哈佛,一个孩子去了耶鲁,我一定是虎妈,其实不是的。我个人还是比较崇尚“宽严平衡”,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充满的爱,不过分地干预,也不过分地指导,还有不过分地保护,始终是以培养优秀的孩子为目标,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考上名校,但如果家长以“考名校”为教育为目标的话,往往会给自己加了很多的压力——不必要的压力,因为如果你是以优秀为目标的话,你就不用去纠结,因为这些都是名校想要的孩子。所以,如果你的目标就是要培养优秀的孩子,是培养那种名校需要的孩子,那你自己的压力就会减小很多。

孩子应该赢在成长 而不是赢在起跑线

教育孩子需要用心,包括爱心、耐心、恒心和平常心。这些听上去很熟悉的字眼,在具体的做法上确是千差万别的。首先说爱心,就是要想办法去提高爱的质量。耐心,就是一定不要用情绪来管理孩子。恒心的意思是,无论是培养孩子的能力还是习惯,都是一个漫长的周期,当孩子出现一些反复的时候,家长要有耐心去加以引导。最后说到平常心,这个非常重要,因为现在竞争很厉害,家长的压力也很大,有的时候很难做到一些应有的淡定,我们不要像风一样,随着周围的人而动摇。

举个例子,有一为妈妈曾跟向我求助说,她的孩子才三岁,就开始报了大概四五门的补习班,孩子不愿意学,她为此很痛苦。我就问她,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她说你不知道,现在国内都是要赢在起跑线上。我跟她讲,真正对孩子来讲,应该是赢在成长,不是赢在起跑线上。对孩子来讲,如果他不愿意学,说明这些课外班对你孩子来说可能是不合适的,你应该花一些时间去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去发现他真正喜欢东西。后来,她跟孩子进行了一些沟通,并从五个活动当中的选出两个活动还有兴趣的继续学,其他三个果断放弃。

她说我剩下的时间怎么办呢?别的家长把时间安排得好好的、满满的,从时间表上来看,一分一秒都没有耽误,我把这些砍掉以后,那我孩子就浪费时间了。

对孩子来讲,自由的时间很重要,如果孩子没有自由的时间,就永远不会学、不会自己去思考。如果他所有的东西,你都帮他做了。包括所有的决定、所有的安排等等,那么孩子就不需要思考了。在我两个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会给他安排一些活动,也会给他留下一些自由的时间,那个时间叫做“非结构化的自由时间”。这一点非常重要,其实对培养孩子以后的决策力也是一个铺垫。

家长如何把握住“分阶养育”的关键点

孩子成长过程当中,每个阶段的特点都不同。在不同的阶段当中,家长所需要把握的关键也有区别。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我只抓两件事,一件事是保护他的好奇心,第二件事就是培养他的阅读习惯。

到小学的时候,我就抓它的习惯。就是各种各样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还有一个就是思维习惯。思维习惯很重要,引导孩子怎么想问题,怎么看问题,对以后是有很大影响的。

等到孩子上了初中以后,我比较放手去培养他们各种能力。当然,有些能力在小的时候,我就开始有些铺垫,因为有些能力并不是等到大了以后就会有了,小的时候,你可以做些小的事情,做一些准备,然后到那个时候,就比较容易培养这种能力。

然后等到高中以后,主要想办法进行全面地提升。更多地从指教的角色退出来,变成一种引导,更多是引导的角色,把孩子推向前台。

*版权声明*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文字内容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超级育儿家】由搜狐母婴独家出品。紧抓实事热点,跟踪母婴新闻动态,剖析孕育道路上各类关键点。从生活出发,在孕期保健,婴幼儿喂养、发育、疾病健康,早期教育等方面,详解知识点,给出详尽的科学建议,让父母知晓孕育、养儿过程中各类问题如何轻松化解。提供超高人气活动、母婴消费指导意见。超级育儿家,您身边的育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