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希望可以早点知道的育儿道理

作者:育儿团 04-08阅读:3787次

作者:大J

本文由:大J小D(jiayoubaobao2015)

女儿就要4岁生日了,出生时两斤都不到,只有我两个手掌那么大的她,如今已经成了一个大孩子了。我从来不是天生就会当妈的人,甚至可以说一开始我当妈当的非常狼狈和沮丧。特别是女儿1岁后到3岁前,也就是所谓的可怕2岁、恐怖3岁的阶段,几乎每天都是提着一口气在和这个倔强、自我很强大的孩子斗智斗勇。

但好在我一直没放弃学习当妈,现在回想那段我所谓艰难的时光,其实只是我自己并没有完全了解育儿的真相。如果时光可以倒退,我希望当时自己就能知道。可惜时光无法倒转,但好在我可以和你们分享。

他们的成长,没有成长曲线

不知道你们是否和我一样,多少次都快被这个孩子气疯了,“昨天才和她讲完道理的,今天又犯了”。 然后我耐下性子,又一次重申规则,重申规则后面的原因。然后第二天她还是继续犯;于是第二天我又重复一边,再然后。。。一样的桥段每天每天都在重复着。

是的,这曾经是我最容易崩溃的时刻,她说不听啊!一样的问题,一样的道理,我几乎每天都在说,真的每天都在说,可是她就是听不进去啊。那一刻是最让我产生深深挫败感的,学了那么多育儿知识,却仍然带不好一个娃。

可是如今当我回头看时,我突然恍然大悟,他们的成长,没有成长曲线。很多规则和道理,女儿好像就是突然某一天就懂了,就内化了,就遵守了,而这之前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说不听”。

养育学龄前的孩子就好比造房子,一开始是打地基,你会发现自己辛苦很久,看到的还是水泥墩子,怎么也看不到房子的雏形。但是,请千万不要放弃了。这段“打地基”的时刻是最关键的。

我们需要让他们明白规则是什么,父母的期望是什么,父母说不就是不。也许当下你根本看不到孩子一丁点的进步,但请提醒自己这是房子的地基,地基稳了,才有接下来的万丈高楼。

乱发脾气,恰恰说明你“养得好”

不知道你们多少人骨子里隐隐背负着这样的压力,“我的孩子总是发脾气,我没带好她”,我有过,曾经深受困扰。女儿过了两岁后,我经常会发现她很多行为不可理喻。她坚持要一个杯子,我给她拿过来了,她却拒绝不要;我拿走后,她又开始大哭大闹,等我再次给她时,她又扔掉,然后又是撕心裂肺的大哭。

上一秒还在地上打滚,下一秒却又笑的阳光灿烂,这样的“喜怒无常”不仅让我经常莫名其妙,头痛不已,而且更关键的是,我总觉得是自己没带好她,还时不时会觉得是不是我太宠她了。直到我去年进入校园系统学习早期儿童教育后,我才知道,她的这些表现都是心理发展的必经之路。不是我带的不好,恰恰说明我“带的好”。

学步期的孩子正在体会独立的过程,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很珍贵却也很可怕的一件事。他们负责情感控制的大脑额叶还没发育成熟,他们的大运动发展也刚刚建立,语言表达还不完善。这些让我们头痛不已的乱发脾气,只不过是他们在学习自我控制,在找机会锻炼自己的大脑额叶。

而只有一个充满爱,知道自己情绪会被接纳的家庭环境,孩子才有勇气这样锻炼。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一如既往地平静地对待他们,告诉他们正确的表达方法,教会他们如何管理情绪,而不是一味地遏制打压。

独立的过程本身就意味着有“反抗”,所以我们更应该学会温柔坚定,在规则之内给予孩子最大的自由。我们不能剪断了孩子的翅膀,却还抱怨他们不肯飞翔。

挑食是他们的代名词

第一次当父母的,应该没人不对孩子吃饭这件事发愁的吧,特别是挑食这件事。女儿有段时间只吃面条,其他一律不吃;有段时间又拒绝一切绿色的食物;然后还有一段时间可以连着每天都指明只要吃鸡蛋。还有无数无数次,遇到新食物尝都不尝就拒绝进食。

“吃不好,不长身体,不长身体就会生病,还会影响智力发展”,这个看上去很有道理的逻辑一度成了我的魔咒。于是,我开始对她的吃饭采取异常精细的管理,连哄带骗,人盯人,然后还常常因为担心而自己生闷气,有几次也会忍不住对她发火。

可是不管女儿还是我身边那些挑食的孩子,甚至靠“光合作用”长大的孩子,当时觉得那么大的事,现在回头看,每个孩子都长高了,每个人都精神很好。

我们习以为常的“吃饭”,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新技能的习得,味觉、咀嚼、吞咽、手眼协调等等。还记得孩子第一次会翻身后就不停地左翻右翻吗?还记得孩子第一次会走路后每天就是一直在走吗?还记得孩子爱上一本绘本后就反复翻看吗?这就是他们学习每个新技能的方式,吃饭也不例外。

每天坚持提供孩子丰富多样的饭菜,每天尽可能陪着孩子吃,让她看到我们吃的东西丰富多样,但是孩子吃不吃、吃多少由她自己决定。

我们需要发自内心地相信,一个身体健康的孩子不会饿死自己,这是本能。我们更需要发自内心地相信,若干年后你回头看,一定会觉得耗费在餐桌上和孩子的“权利斗争”是多么的不值得,就如此刻的我。

是的,这些都是我希望当时的自己可以提前知道的,每个人的认知都是有局限的,也许再过4年,我再次回望,我还会有更多的感叹,“当时早点知道就好了”。但是我唯一不会做的就是后悔懊恼,因为我知道当年的那个自己,真的已经很努力在学习,而且还在继续学习。

育儿道路,不求完美,但求无悔!

文,大J,来源:大J小D(jiayoubaobao2015),我叫大J,我女儿叫小D,这里没有理论翻译只有带娃的实践心得,和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和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和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的作者。转载已获授权。

编辑:沐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