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没上早教班的那个孩子,现在还好吗?

作者:择学堂 04-17阅读:1807次


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三岁以后直到死亡的总和。”

这个说法毫不夸张,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警醒,所以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重视起了孩子的早期教育。

于是“动辄几万元的早教班,要不要上”就成了父母之间讨论的话题。

那么到底要不要上呢?

先奉上答案:早教很重要,但不一定要上早教班!



为什么?

第一,你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

细心的妈妈,在宝宝出生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解自己的宝宝了。妈妈一定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听到宝宝心跳的瞬间,也不会忘记宝宝第一次胎动的时刻,还能清楚地感受到和宝宝说话或者播放音乐时宝宝是安静还是兴奋,有时还能感觉到当妈妈把手放在肚子上的时候,宝宝居然会有所回应...所有这些都会令妈妈无比兴奋。


宝宝出生了,妈妈最了解TA是不是爱笑,是不是心急,是不是爱动...再过段时间,妈妈能了解宝宝说话的早晚,开始走路的时间,是否喜欢数字,是否喜欢色彩,手部动作是否灵活,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善于解决问题,是否一直保持着主动学习的欲望...


在宝宝生命的最初几年,最能适时发现宝宝发展特点的就是妈妈。如果这位妈妈是个用心的妈妈、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偷懒的妈妈,她就会想尽办法在适应自身家庭生活条件的前提下,为孩子创造出轻松、民主、有爱、陪伴和寓教于乐的环境,提供在游戏中和孩子一起学习的机会,哪怕就是一张纸、一块泥巴、几次过家家游戏、几本随意放在桌上的图书,能都让孩子玩得兴致盎然,玩儿了还想再玩儿,重复多次也不厌烦,还能从中潜移默化地get到各种有用的技能和能力,不断地提高孩子主动学习的欲望,这比花几百块、几千块买来的玩具,以及动辄几万块的早教班要有用的多。这种真正的寓教于乐,能让孩子感受到和妈妈在一起游戏和学习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而且乐于把这种学习不断地持续下去,这是终身学习的基础。


高质量的早教不是上“早教班”,而是应该由父母自己来完成。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而唯有父母才能适时地捕捉到自己孩子的独特的发展特点。而且,早教应该是适龄适时的,既不能消极等待,也不能揠苗助长,而是应该随时随地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而这些都只有父母才能真正的做到。在我眼里,这才是真正高质量的早教,而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上过早教班”。


说说我自己的感受:我是个已经过来的妈妈,我的女儿已经工作了,回想起来,我觉得我做得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女儿的早教基本上是由我来做的。那个时候北京已经开始有早教班了,也很时尚,很多家长让我和他们一起带着孩子去上,但我没带孩子去,坚持自己在家教育孩子。其实当时我想的很简单,就是觉得孩子是我自己生的,哪里有什么其他的人比我更爱她、更了解她的呢?我为什么要让别人教育我生的还没长大的孩子呢?现在想起来,我真是做对了。


第二,最贵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很多父母是爱孩子的,所以想给孩子最好的生活、最好的教育,昂贵的早教班自然也是选择之一,但是最贵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请试想一下,这么小的孩子,您出门前要准备多久?路上又要耗费多久?上课了,孩子的适应时间又要多久?折腾半天,也不一定能学到东西,还可能以一顿哭闹,草草回家收场。这样一看,是不是远不如在家随时随地,见机行事的教育效果好呢。

说到这,您可能会说“我没时间呀”。

先别着急找借口,早教班一般是一周1、2次课,每次最多1小时,每周也就是2个小时。这个时间相信您是能够挤出来的。

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这绝不仅仅是说说而已,也不是用钱可以弥补的,而是要用心去做的。



怎样“在家做早教”?


1

理解孩子行为 “背后的声音”

人的每个行为,都是整个心理世界运作的外在表达。比如孩子在家里有客人时表现得不太听话,在端饭时故意弄洒,如果这不是偶尔的,而是每次有客人来都会有的异常表现,那么很有可能孩子并不是要捣乱而是希望得到关注。理解了孩子“背后的声音”,您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孩子是这样想的。


2

做“有准备的爸妈”

“早期教育”,第一教育人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所以,身为父母,增加早期教育的知识储备,阅读相关书籍,咨询婴幼儿教育专业人士,精心选择一套简单有趣、定期更新的线上家庭早教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熟悉我的父母都知道我曾经在美国幼儿园的一线教学,当年我回国的时候,经常会有人问我:你觉得美国和中国早期教育有什么区别?


有人说中国就是学,美国就是玩,这样简单粗暴的回答其实是不对的。


其实美国也是学,只不过中国的家长更喜欢让孩子去提前学更具体的知识,比如说背古诗、珠心算等等,但美国更重视对孩子“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固然重要,但让孩子有学习的能力更重要。


0-3岁孩子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他们要在游戏中思考问题,因此自己在家中带孩子“玩中学”,既省钱又有效。



3

重视随机教育

陪伴、户外运动、阅读书籍、交朋友、游戏、探索等等这些活动,都充斥于我们与孩子相处的日常之中,这些都不是无意义的玩,其中都蕴含着各种各样的、有意无意的教育因素,比如我们的言传身教、情绪感染、语言和行为习惯等等,所以您要在无意中融入有意,去重视生活中随机教育的机会。


总之,如果家长自己有能力和时间做到比较好的早期教育,其实完全没必要上早教班。早教是家长的工作,没法花钱外包,早期丢包袱图轻松,后期一样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金钱来弥补,或许也很难补上。


请记住:孩子上学以后的难,都是你在学前教育阶段偷过的懒!


如果父母就是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一定要让孩子上早教班的话,那就要用心选择,为孩子挑选好适合TA的早教班。


怎样选择“早教班”?


1

上一节体验课,观察孩子的表现

一看孩子是否排斥当前环境;

二看孩子能否理解早教课老师的指令,观察他们的眼神和语言反馈;

三看孩子是否观察同一堂课的其他孩子;

四看孩子是否注意力全部都在寻求感觉刺激,也就是说是不是一直在看地上的碎纸片或者墙上的一朵花这类能分散注意的东西。

这些细节能够帮助我们判断孩子是否能较好的融入早教班环境。


2

能力相当才能互相刺激

环境对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力相当。也就是说,班里的孩子能力越接近,他们能玩到一起的可能性就越大,能相互刺激产生新的发展可能性也就越大。所以,为了孩子能比较好的融入,请尽量选择那些招生时注重孩子能力和年龄均等的机构,如果做不到能力有划分,也应该至少做到年龄有划分。



3

班级小朋友是否稳定

孩子的社交发展路线,是从父母到固定玩伴,再到多个固定玩伴的,最后才是形成自己的小社交圈,这是一个良性互动式的“滚雪球”。所以说,如果周围的小朋友总是在换,这对社交发展来说是没有帮助的。


4

不要完全借鉴别人的经验

要记住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不要凭别人的一句看法就武断的选择这个,或是放弃那个,孩子最合适哪里,一定要从孩子自己身上找答案。


总之,如果有时间请不要偷懒,一定要用心的在家陪伴和教育孩子,因为妈妈是最好的早教老师;如果没有时间,去参加早教班也可以,但千万不要“神化”早教班的作用,因为再好的早教班也无法替代家庭教育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的孩子患有自闭症或者发育迟缓等,父母需要带孩子接受的是专业机构的治疗,而不是普通的早教班,无论广告的宣传多么“神奇”都不要动心,早教班更像是“保健品”,对特殊症状并没有干预作用,无法替代特殊教育和医疗机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