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孩子把饭吃完,这种“爱惜粮食”的教育方式过时了

作者:鸽子医生 04-27阅读:3185次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悯农》几乎都会被孩子们吟诵,几乎快要成为孩子们的启蒙诗歌,在很多的幼儿园,每次吃饭前,都会要求小朋友把这首诗齐声吟诵一遍。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从小都被教育浪费粮食的行为是可耻的。

的确,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对当今的孩子来说,绝大多数都不存在吃饱吃不饱的问题。而是如何不浪费的问题,但简单的把“强迫孩子把饭吃完”等同于“爱惜粮食”,这种方式不仅过时了,并且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聪聪就是那个被逼着要把饭吃完的孩子。聪聪妈妈严格要求聪聪,吃饭的时候不准许看电视等一切和吃饭无关的事情,吃不完,不允许下饭桌。每天晚上在聪聪家的饭桌上都会出现这样的一幕:妈妈以身作则的不留下一粒米,一边给聪聪上思想政治课。引得聪聪对吃饭产生了抵触,不仅不吃完,连饭都不想吃。越不吃,越被奶奶追着喂,小家伙都快要急出眼泪了,妈妈奶奶两路夹击,气得小家伙摔东西。

类似的情景似乎在很多家庭都会上演,孩子不好好吃饭,吃几口就不吃了,第一担心营养不足,影响孩子身体发育;第二又怕骄纵孩子,养成浪费粮食的坏习惯。于是就以“正确的教育”的名义,去要求孩子好好吃饭,把饭吃完。

实际上看似正确的背后,这个教育的逻辑并不成立。第一,孩子的食物由父母准备,吃什么,吃多少几乎都是由父母说了算。但孩子已经是个独立的个体,完全知道自己是否吃饱了,完全更倾向于吃自己喜欢吃的。我们这代人深受父母的影响,为了不浪费粮食,即使在吃饱的情况下,为了不剩饭,还会勉强自己再吃一点,即使会让自己胃部不舒服。但这样的观念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已经过时了,尊重孩子自己的实际需求才是尊重自然规律。

第二,强迫孩子吃饭,只会造成孩子越来越强的叛逆心理,你让我吃,我偏不要吃。当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变成了被强迫的事情,就像被动的完成任务一样,完全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越追,孩子将会跑的越远。曾经看过一个案例,一个奶奶为了让孙子好好吃饭,一直喂到孩子吐,也要让孩子吃。仅仅执着于吃的这个过程,去减轻自己担心孩子营养不足的焦虑,而看不到孩子真实的需求和存在。

那孩子不吃饭,吃一半丢一半,就听之任之了吗?当然不是,如果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要反思的是不是自己没有充分了解到孩子的情况,在那个当下,孩子是不是刚吃过水果,还不饿?孩子是不是活动量太小,消耗的还不够?是不是给孩子零食太多?自己给孩子准备的食物是不是孩子不喜欢?准备的量是不是超过了孩子的承受量?孩子是不是正专注于玩乐,还没有把注意力回到吃饭上来。这些才是父母第一反应要关心的问题,而不是就简单粗暴的,你必须要去吃饭,还必须把饭吃完。

如果你的孩子不吃饭,去想一想有没有上述的问题,再去苛责和要求孩子,更不要给孩子贴上“浪费粮食”的标签,如果成人被如此对待,自己也未必有孩子做的好。

从吃饭这件小事不小,大事不大的事情来看,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任何事情都一样,在“要求”孩子之前,先去问个“为什么”,去看一看孩子在想什么,他真正的需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