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技巧中,刚好缺一招“等一等”

作者:谭露Lucia 05-07阅读:5912次

(插画来源:Olga Khaletskaya)

01

陪女儿做思维测试题,开始前,老师宣布规则:“这些题都由孩子自己完成哦,妈妈坐在旁边,保持安静。”


我很自信,坚信学心理学精神分析的自己边界清晰,不会干涉孩子自己答题。


再说,我对女儿也很有信心。


测试共40分钟,她的回答有对有错。我全看在眼里,也暗中反省和总结着,直到……直到她回答不出最后一道关于规律的题。


这是不足5岁的她第一次接触“规律”,老师讲完,她似懂非懂。那也是最后几分钟了,她的注意力也不如刚开始专注了。她拿着积木,开始尝试,然后失败了。


我伸长脖子,看了又看,心想“她应该还没理解吧”,然后我回到自己的姿势。


她拿着红色的积木,摆起来,然后又一把抓掉,显然,还是不对……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


2

一个阴霾的下午,坐在书店里,隔着玻璃能观望外面发生的一切。


听着书店的轻柔音乐,闻着淡淡书香,看见一个孩子跑了过来,他身后跟了一个“足够好的妈妈”。


他想捡起树叶,被妈妈拉住了。“脏”,我看见她很夸张的嘴型。他冲向滑梯,妈妈在一旁,喊着,指点着:“手抓紧”,“小心”,“别过去”……


“足够好”的妈妈夸张的嘴透露着对孩子的担心,隔着玻璃我听不见,却感到刺耳。


我起身离开书店时,和他们擦身而过,妈妈抱着摔倒的孩子说:“我理解你很疼,好了,可以不哭了吗?”


3


这样……嗯……哎呀……”女儿自言自语地说,然后把摆好的前三块积木又抓起来。


她拿着红色的、三角形的积木,摆出老师要求的“有规律”的样子。


老师看看表,说:“好,时间快到了,再做最后三次尝试,好吗?没有完成没关系,你也可以告诉老师‘不知道’,下次再来试试。”


她嗯了一声,没有停止手里的动作。


我再次伸头看了看,她摆到第三块积木的时候,就开始“找不到规律”了。我心里开始质疑,“太难了吧,这么小的孩子,能理解吗?”看着女儿总是完成不了,我的质疑持续不断,“她没听懂吗?还是老师没讲明白?要不要再给她演示一遍?”


她没有发问,没有求助,只是认真地摆着……还有最后三次的机会。


4

“我已经讲了几次了?”爸爸问。


“是这样吗?……”我小心翼翼地问。


“错了!我已经讲了三次了!你怎么还是不懂?”他,咬着牙,压低的嗓音告诉我他有点怒了。


“那到底是什么嘛?”我哽咽着,也很不耐烦,可我不敢哭。


“自己笨,还好意思哭?!”


“那是什么嘛?”努力把眼泪吞回去,是很难的事情。


“你自己想是什么!我不想再说第四遍!”他吼着,转身离开了。


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只知道,是自己很笨。

(插画来源:Olga Khaletskaya)


5

我深深记得老师一开始宣布的游戏规则,所以一直控制着身体没有参与,可是,我的心已经开始慌乱了起来。


三次机会用完了。


时间也到了。


她,还是没有答出这道题。


但是,她还在继续。拿着红色的,直角三角形的积木,摆出“有规律”的图形。


一次,两次,又一次,再一次……


老师合上了本子,示意测试结束。但是没有打断,在一旁安静地鼓励着她。


我不再伸头看她,具体说是不想看她。感觉时间好难熬,我想快点结束,我努力地克制自己保持边界清晰,可是我做不到,如果这是平时的互动,我肯定要做点什么了,比如讲解,举例,做示范……总之,我是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坐在这里,什么也不做,只是等待。


此刻在我眼中,她每一次摆下去的不是积木,是带血的石块,尖角堵着我的嗓子,顶着我的心。她寻找的似乎不是规律,而是失败,我最怕的失败。


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安静下来,内心那个急躁的,抓狂的声音太大声了。我问自己,是什么让我如此不安?为何如此恐惧失败?


那不安的是一个超过三次还没找到答案的,笨笨地我。那样的自己,总是伴随着惩罚和被抛弃的恐惧。


失败,似乎在预示着“一切不好的事情”就要来了……


生活中,我常常用“聪明,敏捷”防御了恐惧和不安的情绪,其实是急躁地想跳过这个环节,似乎危险也就可以远离自己。


意识上,我把自己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寄托在了女儿身上,希望她能聪明一些,让我感觉好受一点。然而潜意识中,却把我对待情绪和冲突的态度教给了她,让她成为了另一个我。

(插画来源:Olga Khaletskaya)


6

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女儿回头看了我一眼。


这是整个测试环节中,她第一次和我互动。


那一对视很平常,很快速,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又像是什么都有了。


她用小手,拂了一下刘海,再次拿起红色的,直角三角形的积木。


这次,她摆出了,有规律的图形。


她依然迟疑着,老师边鼓掌边说:“哇,你成功了!”


她抿嘴一笑,也鼓起掌来。


我略带哀伤的鼓掌了。为告别自己过去的遗憾而哀伤,为认识女儿新的特质而鼓掌。


测试结束,她跑去游戏区玩,老师打开本子,又写了点什么。然后说,“她是一个很坚持的孩子,这一点很难得。”


“是你给了她坚持的机会。”


我也是第一次看见,她这般坚持的样子,让人感动的认真不懈的样子。很庆幸,老师一开始宣布的规则,我也在坚持着。


在这之前,就算等待,也只是在三次、五次范围内,我会因为害怕失败,显得不耐烦,想去干预,指导和控制……

而这些看似“好心”的帮助,其实就是试图让她成为我希望的、聪明的、正确的孩子。


在这之后,我学会了——“等一等”。


育儿技巧中,我们刚好缺一招,叫“等一等”。


我们等,也是给孩子们一个机会,跟上自己的节奏。

等一等,他会自己理解知识,完成一次思考,;

等一等,陪他经历一次失败,感受一次情绪;

等一等,让他体验探索的过程,再总结一些经验留给自己;

等一等,让他哀伤一次,告别一次成长;

等一等,我跟上你的脚步。


孩子需要的是体验这个过程,不是我们告知他们结果。


等一等,我们和他们一起,慢慢长大。

(插画来源:Olga Khaletska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