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岁前的安全感,比任何物质都重要!

作者:健康养生360 05-11阅读:4041次


安全感看不见摸不着,却比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

每一个人都是从受精卵孕育成生命,然而每个人最终获得的安全感是不同的。有的人自信独立、落落大方,而有的人胆小自卑、畏畏缩缩。

这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时指出,安全感并不是天生的,安全感建立在孩子幼年时期,特别是在孩子 3 岁前

|什么是安全感|

安全感觉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有种稳定的不害怕的感觉。是来自一方的表现所带给另一方的感觉;是一种让人可以放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言谈举止等方面表现带来的。

安全感来自我们成长的经历,即自怀孕开始到3岁-6岁,周围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中给予我们的愉悦还是痛苦的感觉和感受,如果是愉悦、温暖和充满爱的,那我们就有强烈的安全感,相反,如果是吵闹、痛苦的、缺少爱的家庭,这样的孩子就缺乏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1 做任何事都不能离开母亲,导致母亲不能正常工作。

2 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仍然不能接受这短暂的离别,心理恐惧、害怕,然后抵抗力下降,最后导致生病,让正常的学习生活不能继续。

3 到上小学、初中乃至大学、博士,因为安全感的缺乏,会让孩子养成多疑、忧虑、脾气暴躁甚至反叛的性格,因此在学校没有好伙伴、好朋友,还有可能是老师、父母最头疼的孩子。

4 成年以后,这种性格会继续左右他的人生,不能善待朋友,缺少信任等,可以说很多犯罪份子的犯罪心理都跟幼年时期极度缺乏安全感有很大关系。

显然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很重要,而且必须在孩子幼小的时候逐步建立起来,而且必须很细致很认真的去构建,一点都马虎不得。

有的家长就会问「是不是多陪陪孩子,就能培养孩子好的安全感了呢?」

是的,多陪孩子的确可以,但怎么“陪”很重要。如果你在一边玩手机,孩子在一边玩他自己的,互不沟通交流,那这样的陪法是没用的,因为你并没有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只是单纯坐在一起,是无法给到孩子好的安全感,甚至都亲近不起来。

最近,热播的《妈妈是超人3》中,黄圣依和儿子疏离的母子关系看得让人唏嘘不已。

为了进入孩子内心,拉近和孩子的关系,黄圣依带着儿子安迪去见育儿专家。

在专家的要求下,母子协作玩起沙盘的游戏。而通过这个游戏,育儿专家指出:安迪潜意识很喜欢黄圣依,但是表面冷漠无所谓,实则是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黄圣依在安迪1~3岁的时候完全处于真空期,而3~6岁的时候也只是偶尔陪伴。

孩子的内心因担心再一次遭受妈妈陪伴一小段时间又消失的伤害,于是,便将戒备和抗拒形成了自己的保护墙,关闭自己的内心,不让父母靠近。

育儿专家最后对黄圣依忠告道:孩子0~7岁是最关键的成长期,希望你能在最后一年好好的陪伴他,给他形成一个正确的人格和人生观。


很多网友看完这一期视频后评论说:心疼安迪,他是一个高配版的留守儿童。

然而,无论低配版或是高配版,这些缺乏父母爱的滋养而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他们人生里的伤痛都是一样的。

情感教育专家张怡筠曾指出:幼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长大以后会不自信、独立性差、不容易信任他人、人际关系差、容易感到焦虑、畏惧新事物等。

而美国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的一项研究也指出,没有建立良好安全感的宝宝,成年后离婚率也会提高。

因此,有远见的父母,一定是尽最大努力呵护孩子的安全感。

安全感,实则是一个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础。

有安全感的孩子的人生到底有多赚?

  • 据全球最权威的脑神经科学家JohnMedia最新研究提到,当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大脑会启动能量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也就是说,有安全感的孩子往往会更聪明,学习能力也会更强。

  •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探索世界的基础,是内心有一个安全基地。否则,孩子就容易将注意力耗在构建安全感上。

换句话说,有安全感的孩子才能更具探索和挑战性。

  • 研究“依恋”的美国心理学家曾通过实验发现,独立与安全依恋是一体两面,通常,幼儿个体的安全依恋建立得越好,长大后他的人格就越独立,两者成正比。

简单点说,就是充满安全感的孩子会更具独立性,会更显得乐观和自信。

所以,那些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孩子寄托了厚望的家长,与其给孩子所谓的启蒙教育或是增加学习重负,不如好好呵护孩子的安全感。

事实上,安全感才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童年礼物,也是父母给予孩子人生最高的起跑线。

那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做才能呵护0-7岁孩子的安全感呢?

|安全感建立的八个方法|

1 尽量避免母子的分离

三岁以下的孩子要尽量避免和母亲长期分离。幼童不明白妈妈和自己分开一个月后回来,妈妈依然爱自己的道理。幼小的孩子是靠每天能看到妈妈,陪在自己身边的这种关系,来理解妈妈是爱自己的。如果日复一日看不到妈妈,他会认为是被妈妈抛弃了。

所以在宝宝的头三年,妈妈的陪伴对于孩子的一身来说意义重大。为人母的我们应该在头三年里陪在宝宝身边,偶尔的分离也不要超过3-5天。

2 和宝宝正面告别

和宝宝说再见,这样的细节很容易被父母忽视,但这个小细节对孩子的安全感影响不小。

当你需要离开孩子时,一定要和小宝宝说再见,并且说明妈妈去哪里,需要多长时间回来。如果回来晚了要提前打电话告诉或者回来和宝宝解释。如果每天早上走时宝宝是睡着的,那就前一天晚上和宝宝说明。长期下来,小宝宝会明白,妈妈每天都会回来,妈妈是爱自己的。

3 避免动荡和长途旅行

幼小的孩子可能处于秩序的敏感期,他特别喜欢熟悉的、固定的东西,因为这些是他逐渐建立自己的理解、了解世界的基础,一个较为稳定和安全的生活环境生活,会增加宝宝的安全感,有些有固定秩序的东西,大人可能并未注意,但却给孩子很大影响。孩子幼小时候应该尽量避免搬家和经常的长途旅行。

4 和谐的家庭气氛

当孩子经常处于父母言语不合或是肢体冲突的不安环境中时,孩子会有恐惧的猜测,爸爸妈妈是不是因为我不乖才吵架?他们是不是不爱我了?他们会不会离开我?由于孩子对大人们的争吵无能为力,因此会缺少安全感。

5 充分的亲情陪伴

许多父母平常都将孩子托付给保姆或是长辈照顾,因为工作应酬而很少陪伴孩子,甚至不接孩子回家,孩子难得与父母见上一面。而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妈妈就像是玩伴一样重要。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将很难养成良好且规律的生活习惯,安全感自然也就无从建立或培养了。

6 家庭成员之间的协作或游戏

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参与活动,或是通过游戏中的肢体接触,这都有助于建立安全感,父母平时可以多花点心思,设计一些简单的家务事、或游戏活动,或做一些手工劳作等,让孩子能参与其中,从互动协作中让亲子情感升温,沟通更加顺畅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7 容许孩子的哭泣

一些小的挫折就可能让孩子感到很委屈或孤立无援,比如生病、争宠,或是被隔壁小孩子抢走一颗糖果等,这时孩子哭泣只是想要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来寻求一些安慰。不过有些父母却以训斥的方式不准孩子哭泣,此举是不可取的,因为适当的哭泣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方式,可以及时排除负面情绪,协助建立安全感。

8 消除不安的因素

有些大自然或外在环境上的灾害,可能导致孩子感到不安,比如说地震、天空中的闪电、黑暗中的声音等,这是孩子对大自然感到恐慌的原因,父母应该尽量消除不安的因素,如果有受过影响的孩子,父母可以寻求心理治疗师或其他音乐、艺术的治疗,协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总而言之,给予、守护孩子的安全感不是一件易事,却是教育中最正确的选择。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生儿育女,最困难的就是前几年,却也偏偏就是这几年决定了大多数人人生的归途。

但愿每位孩子,都能得到父母的用心教导和关爱,安全感很足,心灵有栖息,未来的每一步都铿锵有力,笃定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