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分享】可怕!家长竟喂小孩吃活蝌蚪?10个育儿误区大揭秘

作者:积木宝贝合肥绿地中心 05-31阅读:3834次

在我们育儿的过程中,时常会受到长辈们的指导,妈妈会时不时地运用一些流传下来古老的育儿方法或说法,心想长辈们都是过来人,他们说的准没错,可是他们的育儿方式真的科学吗?

前不久,有一个家长喂孩子吃活蝌蚪,想用这个土方来解毒治疮。

大白瓷碗里游着七八条滑腻腻的小蝌蚪,孩子的亲人一面哄着孩子说是小鱼,一面将这些鲜活的生物喂进孩子的嘴里。

根据民间偏方,喝蝌蚪的原因,是为了给小孩「下火」。该说法并无科学依据,且蝌蚪中会含有寄生虫,误食可能会引发疾病。

生吃活蝌蚪的人也许不知道,这很可能感染一种名为「裂头蚴」的寄生虫。它常寄生于蛇、蛙体内,一旦误食,危害极大。

稚嫩的孩子感染上裂头蚴,造成的伤害要远远大于身体机能已经成熟的大人,这种生理伤害往往是不可逆的。

别再拿这10个育儿误区坑娃了

1. 宝宝从小要剪睫毛,剪了睫毛才会长得更长更好看?

真相:这种说法是绝对不科学的,每根睫毛都有各自的生存周期,根本没有什么剪了会更长的现象。睫毛有阻挡异物、保护眼球的作用,剪了一时长不出来可能会发生意外伤害,更何况本身为宝宝剪掉睫毛这个举动就是非常危险的,不小心就会戳到宝宝的眼球。

2. 新生儿喂中药熬成的“开口茶”,能够泄胎毒、胎火,有利宝宝后天生长?

真相: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在脸部、躯干、四肢出现片状红色小斑疹,老人家俗称“胎毒”,而祛胎毒的老习惯是给宝宝喂“开口茶”,美其名曰“先苦后甜”。这种茶中含有多种中药成分,在新生宝宝肝脏和肾脏未发育完善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导致药物性肝损害或肾功能损害。

除此外“开口茶”还可以诱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蚕豆病),婴儿急性溶血反应,引发严重黄疸、贫血甚至胆红素脑病发生 。其实新生儿身上的小红斑并非什么“胎毒”只是宝宝表皮血管扩张的一种表现,属于生理现象,无需特殊治疗。当宝宝逐渐适应环境,红斑即会自行消退。如果红斑较多,宝宝烦躁不安,用炉甘石洗剂外涂即可缓解。

3.宝宝满月需剃满月头,剃得越短,以后头发就长得越多越黑?

真相:正常情况下,孩子的胎发都会由日后长出的头发替换掉,不需要剃除。而且,一个人的头发多少,是否黑亮与遗传和营养密切相关。不管是剃、刮、剪,还是拔出,去除的只是已经角化了的、没有生命活力的那一部分毛发,影响不了它本身的生长。因此,与其用剃头的方法来希望孩子头发长浓密一些,不如关注孩子的营养,让他们有足够的营养用于头发生长。如果需要为孩子理发,这时也应采取安全的“剪发”而非“剃发”的方式。用剪刀剪去过长的头发既可以让孩子显得精神又不会对头皮造成损伤,引起感染等。

4.将乳汁涂抹在宝宝脸上,宝宝的皮肤就会白嫩细腻?

真相:乳汁营养非常丰富,而宝宝的皮肤又非常娇嫩,皮肤还处于发育状态,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另外脸部血管丰富,若把乳汁涂抹在宝宝的脸上,就会给细菌滋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宝宝脸部皮肤可能会出现皮肤感染、泛红等皮肤炎症,严重时甚至溃烂导致疤痕,影响容貌。

5.新生宝宝囟门还没完全长好,绝对碰不得,更不用说清洗了?

真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颅骨尚未发育完全,所以骨与骨之间的相互衔接处存在着缝隙,并且,在宝宝头的顶部及枕后部形成两个没有骨头覆盖的区域,分别被称为前囟门和后囟门。

给婴儿洗头时,囟门处需要清洗以免滋生细菌,但清洗时动作要轻柔,不能用手指用力抓挠。洗头水不能过热,要用温水。有的宝宝前囟门头皮有一些黄褐色油腻性鳞屑上,待其软化后再用消毒棉花轻轻拭去,千万不能强行揭下。

6.新生儿牙龈边缘或上颚上,常见一些小疙瘩,俗称“马牙”,会影响长牙所以一定要将其挑破?

真相:“马牙”和“螳螂嘴”都属于正常现象,不会影响宝宝的牙齿萌出等。所谓“马牙”位于口腔上颚中线和齿龈部位,为黄白色、米粒大小的小颗粒,是由于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流形成,一般数周后可自然消退。两侧颊部各有一隆起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有利于吸吮乳汁,两者均不可人为挑破,以免发生感染。

7.老人家说,包过“蜡烛包”的宝宝手脚特别直。如不包,长大就会成“O型腿”?

真相:这种包裹方法不可取,“蜡烛包”最大的害处是不符合孩子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特点。包裹过紧不仅有碍孩子的呼吸,影响胸腹及心肺的发育,还严重限制了孩子的活动,特别是不利于宝宝髋关节的发育,甚至加重髋关节脱位的可能。其次,新生儿期和婴儿期上下肢的活动对小儿发育也至关重要。包裹得过紧必定不透气,在炎热的夏季还会捂出痱子,发生皮肤感染、糜烂。O型腿是缺钙导致的,和“蜡烛包”无关。

8.女宝宝的乳头如果是凹陷的,就要挤乳头,以后才能实现哺乳下一代?

真相:很多地方都流传这种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毫无科学依据的。强制挤压不仅使宝宝遭受痛苦,还可能造成感染。另外,女宝刚出生时乳头有一点白色分泌物是完全正常的,不必刻意干预。

9.宝宝总是流口水,老人家说要用鱼尾巴让宝宝唆一唆口水就不会流了?

真相:宝宝出牙的时候是口水流的最频繁的时期,乳牙萌出时,小牙顶出牙龈向外长,会引起牙龈组织轻度肿胀不适,刺激牙龈上的神经,唾液腺反射性地增加分泌口水,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发育较快的孩子1岁半时就会停止流口水,而大部分孩子在2岁之前,也会因为肌肉运动功能的成熟,逐渐有效地控制吞咽动作。因此小宝宝流口水是正常现象。另外,鹅口疮、口腔溃疡等口腔疾病也可有流口水的现象,妈妈要注意观察、进行鉴别,必要时去口腔科就诊。所谓鱼尾巴治疗流口水,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妈妈不要轻信这些。

10.宝宝多穿衣服才不会生病?

真相:传统观点认为小孩子怕冷,容易感冒,捂得越多越好。事实上刚好相反,宝宝的基础体温、心率都比成人高,其穿着不宜过多,这是因为宝宝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妈妈应随时检查宝宝是否出汗,保证后背温暖干燥,这样才能减少感冒的机率。若多穿多盖,经常出汗冷热交替,反复感冒的机会就大大增大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