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死亡当成了幸福的事,这太可怕了!

作者:养育无忧 06-12阅读:2778次

作者:窈小窈

本文由:十分妈妈(shifenmama0)

和女儿玩故事接龙游戏,发现女儿特别喜欢把人物编死。女儿的异常,让我想到最近家里死去的乌龟。

前一阵,娃爸给女儿在超市买了一只小乌龟,买回来后女儿开心坏了,每天定点给乌龟喂食,可不知道为什么,小乌龟来家里没几天,就死了。娃爸发现时,脱口而出说了句,哎呀,乌龟怎么死了。

当时正在吃饭的女儿,焦急的问,为什么死了?娃爸怕女儿伤心,就跟她说,“爸爸看错了,小乌龟是睡着了。”

第二天,女儿起床后发现小乌龟不见了,娃爸只好告诉女儿,“小乌龟想它的妈妈,去找妈妈了。”女儿轻描淡写的“哦”了声。

对于女儿最近爱把故事人物编死,我的分析是:虽然娃爸只随口提了句死,但其实女儿已经对乌龟死,有了模糊的印象。所以第二天,当她被爸爸告知,小乌龟是去找妈妈了,她立马就把死和找妈妈联系在一起。

在女儿看来,和妈妈在一起是很幸福的事。从这个层面来解释,女儿为什么爱把人物编死,就很明朗了。因为她觉得,死,很快乐,因为可以和最爱的人在一起。

把死亡当成幸福的事,这太可怕了。

对于死亡教育,我一直没做好准备。和大多数父母心思一样,想延迟让孩子接触死亡的时间。娃爸也说,她才三岁半,死亡对她来说,太早了。

要不要给女儿上死亡课?我思索再三后,决定还是要上。

其一,她已经对死亡产生了错误的认知;

其二,她对死亡有了联想。

什么时间给孩子上死亡课?

或许,当孩子向我们提“为什么”时,就是最好的时候了。

01

对于这堂死亡课,我做足了功课。可越深入了解,越发让我毛骨悚然。

动画片是每个孩子的最爱,可因为孩子爱模仿,由此酿成的恶果不少。

除了模仿伤害自己,有些孩子还伤害了别人。

类似这样自杀、伤害的案例,举不胜举。

事发后,网友们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父母看管不周,有人说是动画片质量把控不当,还有人说是孩子太调皮……数百条的议论中,竟找不出几条,说是生命教育缺乏。

孩子对生命缺乏正确的认识,又如何知道,生是什么,死又去向何方。

02

面对孩子对“死亡”的追问,我们的回答加了太多粉饰。

孩子一直生活在父母打造的伊甸园,就连死,我们也像编童话故事一样,把结局营造的非常温暖。

曾经有位小孩的爷爷死了,她问妈妈,爷爷去哪了?她的妈妈告诉她,“爷爷睡着了”。“他什么时候起床?”“爷爷会一直睡下去,不会再醒。”从此,小孩的内心就种下了一颗恐惧,妈妈会不会也有一天突然睡着起不来。

于是,她到睡觉的时候,总害怕妈妈睡的太沉,过一会就要问妈妈,“你睡着了吗?”最后,孩子演变成严重的睡眠障碍。

孩子的小脑袋装着成人无法揣测的遐想。当孩子好奇死亡是什么时,如果我们解释不当,或粉饰或粗暴,孩子就会顺着我们给予的解释,形成狭隘的死亡认知。

我记得小时候,和邻居小伙伴讨论地球是什么样的?当时有个大人告诉我们,说地球是圆的,里面装满了开水,如果地震爆炸,人们就会掉进地球里面去,然后被烫死。

得知地球这么恐怖后,那段时间我特别焦虑,走路会一直盯着地面,还专门走有高大树木的地方,这样如果地球爆炸时,我就能抓住一颗树往上爬。

这样的焦虑困惑了我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在地理课上,才知道正确的答案,解除焦虑。

所以,当我们告诉孩子“死亡”是睡着,是去天堂,是找亲人,实质是将孩子往错误的联想上引导。

对“死亡”产生联想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躲在心房错误遐想。

03

《西藏生死书》说,我们是一个没有死亡准备的民族。白岩松说,“中国人讨论死亡的时候简直就是小学生,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在我们这个对“死亡”理解浅显的一代,又该如何恰当的将“死亡”概念教授给我们的孩子呢?

我想这堂课,或许可以借鉴别人的“课件”。

美国是死亡教育的发源地,对于孩子提出的“死亡问题”,美国的家长和绘本读物都做的非常好。

对于学龄前的幼儿,他们向父母提出“死亡问题”时,美国的父母会直截了当地回答,死亡是很自然的事。

对于学龄期的儿童,到1976年,他们已有1500多所小学实验死亡教育的课程。在“死亡课”上,曾在教育接受专门训练的殡葬业从业人员或护士,会跟孩子们认真讨论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并且让他们通过表演的方式,体验突然成为孤儿的凄凉感觉。

孩子们还会在父母或老师的带领下,到郊外专为绝症患者提供善终服务的宁养院,把花瓣轻轻撒向临终者的床榻,微笑着目送他告别人世。

有一个视频《小男孩的宠物金鱼葬礼》,也是不错的死亡教育典范▼

虽然这样的送别过程,会让孩子难受,但是这种方式,也让他认识到了:死是什么,死意味什么。

04

关于死亡的课件,我林林总总翻看了很多资料和书,最后确定的是,用绘本给女儿做死亡初步教育。

她三岁半,如果用美国那套方式——直接了当回答,我担心自己掌控不了言辞的妥当。所以借鉴绘本,通过看别人的故事,让女儿了解大概,应该是比较折中的方式。毕竟绘本脚本也摄入了幼儿心理,不会那么苍白和粗暴。

除了《一片叶子落下来》,其实还有很多优秀的绘本,如《祝你生日快乐》,通过一个得了癌症的小女孩的离去,讲述了生命脆弱的主题;《爷爷变成了幽灵》解释了人死亡以后会到哪里去;《爸爸的围巾》讲述了人终有一天会离开;但总会留下温暖的想念。

还有《汤姆的外公去世了》、《活了100万次的猫》、《爷爷没有穿西装》《彩虹色的花》《长大做个好爷爷》《爷爷的肉丸子汤》等等。

给孩子做引导,不管是选择绘本还是方法,父母都要考虑自家孩子的喜爱和特点,别人觉得好的,并一定适合你。只有选择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05

巴雷特说,只有认知死亡,才可以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萨瓦特尔说,认识死亡,才能更好的认识生命。

孩子的世界,需要有憧憬,也需要有敬畏。

而只有孩子认识了什么是生命,他们才会对生命有所敬畏。

来源:十分妈妈,一个有温度的亲子育儿公众平台,分享提升宝宝幸福指数的一切有用、有趣、有态度的育儿好文。微信公众号ID:shifenmama0。原标题:向孩子粉饰死亡有多严重?听完后吓出一身冷汗

编辑:刘韶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