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就和孩子聊不下去?试试聊天“三步走”,少说废话孩子不嫌烦

作者:福林妈咪 06-25阅读:1400次

文丨福林妈咪

昨天下班回家的路上,我到了一个比较大的路口,红灯时间比较长,所以在路口等着的人也很多。我看见旁边有个妈妈骑电动车带着自己的女儿,女儿在后座坐着也不老实,她倒过来坐,背对着妈妈。

可能刚才在路上小姑娘就这样做了,妈妈让她转过来了,这会儿妈妈发现之后就挺生气,说孩子:“你怎么又转过去了,赶紧坐好!”

这一声周围人都听见了,纷纷看向这对母女,小女孩一脸的意犹未尽,才不管妈妈说什么呢,还是脸朝后坐着。妈妈见孩子没反应,就一直重复类似的话:“你听见没有?”、“赶紧的”、“快点转过来”。 小姑娘当然是一点都不配合。

骑车带孩子要不要制止孩子的乱动行为,这一点不同的父母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我替这位妈妈着急的,是她的话对孩子来说是无效的。

同一个意思的话,反复再说,除了这些词,她找不到其他的方法来说服孩子。

有很多父母都是这样,有的是父母在孩子更大一些之后,也会感觉到,你的话对孩子来说一点用都没有,他自动的把这些话归类为唠叨和啰嗦,这也是因为,那个时候你的表达已经跟不上孩子对信息传达的要求了。

具体到这件事,孩子为什么觉得她妈妈的话可以不用听呢?

首先孩子不能认识到这么做的危险性,甚至妈妈说不清楚倒着坐和正着坐比,危险之处到底在哪里,孩子对事实认知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当她认为你的话不符合事实的时候,她很有可能对你说的话置之不理。

其次,妈妈的话传达出的有效信息很单一。看起来妈妈一直在不停的表达,但是这些词都只是在反复传递同一个意思,所以会显得苍白无力。这也体现出,这位妈妈的语言相对来说比较匮乏,久而久之,和孩子的交流就经常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面对这样的情况,有效的信息传达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第一步

你可以先问孩子:“你为什么要倒着坐呀”,当有人问我们问题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会给对方一个回应,而不是置之不理。孩子可能会说:“这样好玩”,这就完成了第一轮信息交流。

第二步

接着你可以问问孩子具体有什么感受,比如说饶有兴趣的问她:“很好玩吗?那是什么感觉呀?”

这样做可以引导孩子和你分享她当下的体会,让她的兴奋和激动得到分享,再让她结束这个动作,她会更容易接受。经常和孩子分享感受,还能让亲子之间更加亲密。

第三步

最后,你可以提出建议:“这确实有意思,没有妈妈挡着视线,能看见更多东西,可是如果遇到危险,你没办法第一时间抱住妈妈,还是坐会原来的样子更安全。”

这样就肯定了孩子对新事物新感觉的发现,就不会在孩子心理形成特别大的防备和阻碍。

总结一下,跟孩子的谈话要想起到作用,就要让孩子充分发挥,启发孩子说出他的感受,让他愿意跟你交流,然后试图去理解他的感受,最后发表你的见解。当然,每一步都需要结合具体的情景,自然而然的展开你们的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