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演说家》余崇正:我家“规矩”特别多!

作者:大观家庭 06-28阅读:3069次

这是「How To·100」的第3篇家庭故事

眼前的余崇正跟电视上西装革履的形象大为不同,穿着无袖背心配运动裤,俨然是刚从健身房归来的样子。“叫我Terry吧!”他一咧嘴,亲切地笑出一脸褶子。

三年前,他登上了《超级演说家》,并以“台湾卖菜大叔”的称号获得全国季军。凭着出色的口才,他的新身份越来越多:语言表达培训师、资深演讲教练、故事知道主理人……

在这些林林总总的头衔之下,他还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身份——好爸爸。他认为“创造仪式感,是好爸爸的标配”。

早上六点,Terry准时醒来。在简单的洗漱过后,他走进厨房开始准备早餐:烤面包、煎鸡蛋、热牛奶……

六点半,他把早餐端上餐桌,等着女儿和儿子下楼,开启每天的“早餐时光”。

这样的早餐时光,他已经重复了12年。

“你不会觉得累吗?”我有点好奇。

他却反问我,“你都可以陪客户到两三点,为什么就不能早起陪小孩呢?除非你觉得小孩没有客户重要!”

▲Terry陪孩子吃早餐

陪吃早餐路漫漫

12年前,他创立了专卖有机食品的乐活城(LohaoCity),经常北京天津两头跑,难免晚上会有应酬,久而久之“没法回家吃晚饭”变成了一个理所当然的常态。

“现在不是有很多孩子说,家里看不见爸爸嘛,一般都是小孩上学早出,爸爸下班晚归。你让我早归也不可能,那就早起吧!”所以在那时候,他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只要小孩开始上学了(幼儿园也算),如果那天在家,他就一定要起床陪他们吃早餐。

2006年10月,女儿上幼儿园的第一天,Terry的“陪吃早餐路”也正式开始了。一开始真的只是陪“吃”早餐——早起,弄早餐,然后吃,吃完送幼儿园。但吃着吃着,他发现在早餐短短的30分钟里,能和孩子有一个很好的情感交流,比如聊聊学校发生的事、自己遇到的问题之类。

前几天吃早饭时,他问女儿有没有男生喜欢她,女儿连忙回答没有。他就佯装生气道:“如果我们家的女儿没人追,我会觉得很没面子!”一听这话,女儿就跑上楼,拿出一沓信放在他面前,有点得意地说:“喏,这是我收到的情书!”

“她不会告诉我是谁写的,但她能知道我对(早恋)这件事的态度是什么。”每天早餐类似的对话还有许多,他也希望两个孩子能把他当朋友一样聊天。

▲Terry家姐弟俩

对他来说,早餐是和孩子情感交流的机会;对两个孩子来说,早餐是他们养成早睡早起习惯的契机。“其实他们有时候也想睡懒觉。但每到六点半,他知道爸爸在等他吃早餐,他会很有压力,就必须乖乖早起下楼吃饭。”

不过凡事有好有坏——Terry的厨艺实在不怎么样,这意味着小孩十几年都要吃一样的东西。“他们甚至会留一个便条贴在冰箱门上,写着你不要一直给我做吐司和煎蛋!”他无奈地向我摊开双手,“没办法,我本身对吃没什么感觉,基本家里有什么就随便弄一弄,除非他们跟我讲具体想吃什么。”

虽然孩子们对老爸的厨艺嗤之以鼻,但也从没借此缺席过“早餐时光”。在孩子们看来,短短30分钟的早餐,已经成了生活中的一个固定环节,能让他们更安心地寻找学校里的乐趣,也能对爸爸的了解更进一步。“也许这就是你们年轻人所说的‘仪式感’?”Terry想了想,冒出这么一句话。

50人的除夕夜

仪式感是什么?

《小王子》里是这样解释的: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我问Terry:“你是一个很注重仪式感的人吗?”

“其实我最初做这些事,都不是为了所谓的仪式感”,他朝我摆了摆手,“只是做着做着,好像就成了我家庭里的一种仪式。不过也和我的家族,从小到大会有许多规矩有关,而这些规矩也构成了一种仪式感。”

Terry所在的家族共有五十多号人。每年除夕那天,不管是在天涯海角,所有人都得回家过年,“必须全员到齐,这是我们家的规矩”。

▲余家过年

和很多提到“过年”就头皮发麻的年轻人不同,Terry全家对这事特别积极,“每年回台湾过年是我太太和小孩最期待的事”。

在除夕当晚,几十号人聚在一起吃饭喝酒聊天、发红包、放鞭炮,热闹至极。“这两年不都说过年要追求仪式感吗?我们家都已经这么做20多年了。”

十几年前Terry刚结婚的时候,太太就表示很喜欢他的家庭氛围,他都怀疑太太是不是因为看上了他的家庭才和他结婚。因此他常和太太开玩笑说,将来见女婿和媳妇的时候,也要让对方感受到好的家庭氛围。

▲Terry家的除夕夜

因为爸妈和弟弟一家全在台湾,Terry基本上一年都见不到几次亲人。所以他每年都会安排一次全家旅游,3个家庭总共10个人,浩浩荡荡一起出游。“如果我们不刻意去做这些事情,感情就淡掉了。但当你刻意去做时,就能每年给自己留一个念想和期待,也会更好地去感受家庭的幸福。”

Terry特别认真地对我说,“我其实更愿意说这是我们家的传统,毕竟传统是可以流传的,也希望以后我小孩的家庭也能保持这种传统。

“不打屁股”的成人礼

在Terry的理解中,仪式感不仅仅是体验生活的小美好,家庭的小幸福,它还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一块里程碑,比如他立了一条家规——犯错就要受罚

但他判定的错,一般都是针对规矩”和“礼貌”两方面。而且不管小孩在外面犯了多严重的错,他绝对不在其他人面前做处罚。通常他会先给个眼神,如果小孩捕捉到了,就会知道刚才自己哪里有问题,马上改正还能“逃过一劫”;但如果反应迟钝且屡教不改的,“那就等着回家打屁股吧!”

“你还打小孩屁股啊?”我有点惊诧,毕竟现在好多家长都不赞成体罚教育。

“惩罚形式可以自选的啊,罚站、抄书、写字都有,但他们一般就选打屁股,我也很无辜的啊!”他朝我耸了耸肩。

▲Terry儿子

儿子小时侯没摸清“套路”,选了看似最容易的“面壁罚站半小时”。但对于一个好动的小男孩来说,站个5分钟都是件特煎熬的事,于是他开始“讨价还价”:

“我还要站多久啊?”

“你才站了10分钟,还有20分钟哦。”

“可不可以换打屁股啊?”

“可以啊。”

“那能不能只打半下?”

“不行。”

“那我刚刚不是白站了!”

“那你可以继续站。”

“算了算了,还是打屁股吧,会不会很痛啊!”

“当然会痛啊,不痛我打你干嘛,就是要让你记住啊!”

惩罚只是一个手段而已,最重要的还是要建立他们的规则意识”,他这么总结到。

不过惩罚的效果立竿见影。有一次,儿子去外婆家玩,一不注意就开始放肆了:坐在沙发上翘个二郎腿,一边玩ipad,一边头也不抬地跟外婆说,“你帮我倒一杯水”。很不凑巧,Terry刚好经过他身边。儿子一看到爸爸走过来,就立刻跳起来说:“外婆我不渴,你不用给我倒了!”Terry倒有点欣慰,因为儿子也意识到自己欠揍了。

在他看来,所有事情都一样,都是“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建立仪式感也是如此。

▲Terry女儿

到女儿12岁生日那天,他送了一张生日卡片,上面写着:从今天起你是大人了,以后不打屁股了。

女儿特别聪明,盖起卡片就问:“那会有别的惩罚吗?”

“会有,只是不打屁股了,你已经12岁,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了!”他郑重地向女儿作出承诺。

通过这样一个有仪式感的“成人礼”,女儿也会意识到,“哇,我已经12岁了,是时候和以前的我做一个告别了”。Terry希望女儿能借此机会确立清晰的目标,“她会对之后有期待,也会尽量避免去犯之前的错误。主要是让她意识到,新的阶段,她需要一些变化。”

▲Terry家姐弟俩

《绝望主妇》中说过:“形式主义再怎么不好,都比懒得走过场要好太多。”这些看似无用的形式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却恰恰是家庭幸福的秘籍。生活就摆在那里,活成什么样,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

采访结束后,我问Terry,最近在孩子方面有什么困扰吗?

“有啊,就是不管我付出了再多,他们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妈呢?”他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