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孩子规划的人生之路,竟是你排斥了一路的叛逆

作者:爱芽宝妈 07-02阅读:3536次

从小,父母便总惦记着“别人家的孩子”。

印象中,“别人家的孩子”总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仿佛早已注定为人生赢家般,活在家长们口口相传的家常中。

可对与“别人家的孩子”可望不可及的“我们”,父母们总愿意拿“他们”作为“我们”被激励、被励志的对象。如我,恰恰就是“别人家孩子”千万不能学习的对象。

幼儿园那会儿,流行滑冰,纵使腿上总有着再也好不了的新伤旧痕,可脑子里还是充斥着对“8个轮子”看世界的幻想。后来,妈妈给我买了护膝,说不出的心疼都化在叮嘱里。

小学时,受了委屈的我气急败坏地把别人衣服剪了一个口子,妈妈知道后,二话没说便对我衣服也下了“毒手”。

后来中学时早恋,染头发打耳洞,让我妈操心的事儿,一件不落我全给办齐了;成绩偏科厉害,第一和倒数第一都常拿,考试的目标只是希望不被“喊家长”而已;一到期末考试,各种大病挑着生,最不喜欢的就是家长会,那会巴不得自己是孤儿……

成长路上,谁没有埋怨过父母的严格和不理解?

叛逆、逃避、甚至欺骗……

现在回想起来,我是圆满了,可换来我妈的半头白发,心疼又懊恼!

就像周董的歌里唱的那样,

为什么别人在那看漫画,

我却在学画画,对着钢琴说话

别人在玩游戏,

我却靠在墙壁背我的abc

一切的一切,长大后,你便就都明白了。

参加工作后,不少次听到旁人半开玩笑地感叹,“小时候爸妈要是再把我逼得紧一些,我现在至少还能会一门乐器”;也经常遇到后悔当时没有狠下心离开家园出国闯闯的“痴男怨女”;岁数稍大些的,有了孩子了,则又开始了曾经父母的那些“苦口婆心”……

我还记得“唐雎不辱使命”,可具体是什么使命,我却记不得了;三国魏蜀吴,尽归司马家,聊几句却发现更朗朗上口的是武将技能。现在想来,父母的念叨,虽来来回回就那么几句,但却给我塑造了一个真切而完整的世界观。


大学有幸踏出国门,和所有留学生一样,初时的我深陷于那突如其来的自由和花花世界中,后期靠着一碗一碗的营养浓度极高的“鸡汤”,最终我带着GPA4.0的刺眼成绩和满腔热血,毅然决然的回来陪伴父母、报效祖国。

儿时调皮过、叛逆过、垫底过,也被处分过。如果说我是崇山峻岭奔驰的马驹,那妈妈就是悬崖边悬勒我的缰绳。我现在依然可以骄傲地告诉别人,我识五线谱、会弹六弦琴;不怕挫折,善解人意,懂得宽慰他人;不轻易交朋友,却真心对待每一个朋友。


很多人都是在做了父母后,开始觉得似乎所有的道理都懂,可就是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每到这时候,不妨回过头,回想一下当年曾被自己叛逆过、排斥过的诸多“为你好”,你就一定会找到出路。

我时常觉得,一些新式、前沿的教育理念听起来很好,描绘出来的愿景也很棒,可真到了自己身边,到了实际生活中,会不会用、能不能用好,就真的成了问题。难不成我们还要带着一知半解,带着似是而非的理解去教育孩子?


自己曲解了教育的方法,可却总责怪孩子长不大。

比如,父母故意设置的“挫折教育”,真的能帮助孩子提高他在将来的现实生活中独自承受挫折的能力吗?又比如,家长过早干涉孩子的兴趣爱好,对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是否真的公平呢?……

所有所有的答案,其实就在父母的反对里、在生活的琐碎里、在踏踏实实的感受里、在这漫长的一生里。


长大后才明白,父母真的是把他们能提供的最好的都给了我们,正如我把最好的有机辅食BabyGourmey给我现在的孩子一样。

回首成长路,我恍然发现,我给孩子规划的人生路线,竟是我排斥了一路的叛逆:

我希望她能成为那个的童年不留遗憾的我;

我希望她遇到挫折的时候能够像我一样勇敢面对;

我希望等她长大,会像我爱妈妈般那样爱我;

排斥了一路,也叛逆了一路,到最后我却成了她。这应该就是对父母的教育,最大的肯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