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几个朋友去餐厅吃饭,刚点完餐,一个朋友就说了一句:不好。
我问怎么了,朋友指了指旁边的餐桌。那一桌的人在聚餐,看得出来,他们可能快吃完了,正在喝着小酒闲聊。朋友忌惮的应该是那桌的三个孩子,看起来最大的不过6、7岁的样子,围着餐桌疯跑。
果然,那顿饭我们就在孩子的追逐打闹声中度过。期间有服务人员提醒过孩子的父母,建议孩子不要乱跑,以免在服务员上菜时烫伤孩子,孩子的父母也会叫孩子到身边,说上一句:“你们几个老实一会”。但显然,对孩子的震慑力远远不够。
后来那桌人终于埋单走人,我们才落得个清静。朋友说:看看现在的孩子,我小时候哪敢这样,长辈不坐下我都不敢坐,更何况这么大庭广众下吵吵闹闹,东奔西跑的呢。
另一个朋友马上接口道:你可别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现在的孩子可不是都这样。我邻居家的孩子,规矩定的可严了。食不言寝不语是最基本的,写错个字父母也要把本子撕掉让孩子重写,小小的孩子脸上连个笑模样都看不见,倒是宁愿那孩子能疯玩一会。
“爱孩子”和“立规矩”
从来不是单选题
其实,管得太少和管得太严的父母在我们身边都不少见。一般溺爱孩子的父母认为,孩子要面临的压力已经很大了,趁着现在还小,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放纵孩子一下也不会对他造成什么影响。太严格的父母则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不从生活细节上管教孩子,以后怎么让孩子在社会上立足?
这两种观点听起来都有些道理,但问题就出在这些父母处理矛盾的方式不是综合考量,而是在“爱孩子”与“立规矩”之间做起了单选题。这种非此即彼的选择,必然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过度爱孩子的家庭造成孩子没规矩,不懂礼貌不懂尊重;后者则让孩子谨小慎微、循规蹈矩。
家长们有必要认识到:规矩和爱本来就是统一的。
民国年间,广东一位省长写过一本叫做《家庭教育》的书。书中写到“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规矩,不活泼叫做呆板。”
听起来很拗口,但理解起来却不难:“比如牧牛场,周围用铁栅栏起来,牛在栅里吃草喝水,东奔西跑,这叫做活泼,放牛的不好干涉它;如果跳出栅外,就是放肆,不干涉就不能了。不准牛出栅,这就是规矩;如果在栅里,也不准它吃草喝水,也不准它东奔西跑,定要把动物里的牛,变成植物里的木头,如此就是呆板了。”
我们的孩子不是牛,但道理却是一样的。
如果我们给孩子的爱,造成了孩子的自私与懒惰,让孩子缺乏最基本的能力与教养,那这种爱就是贻害无穷的。
相反,如果我们给孩子立的规矩,造成了家的淡漠和冰冷,让孩子的天性受到了压抑和扼杀,那么这种规矩就是毫无作用的。家的本质是内心的归宿,需要的是真诚的关怀和亲近,需要的是人情味儿和同理心。家是应该是港湾,而不是监狱。
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
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
有人把英语中的爱“love”进行的拆分解读,“L”代表Listen(倾听);“O”代表Obligate(感恩);“V”代表Valued(尊重);“E”代表Excuse(宽容)。这种解读对待伴侣是合适的,其实对教育孩子也有几分道理。
倾听。在给孩子订立规矩之前,倾听一下孩子的想法。最好是跟孩子进行一次充分的讨论,而不是把孩子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进行控制。
比如孩子吃饭没规矩,东挑西捡,用手抓着吃、又或者孩子总是剩下半碗饭。家长完全可以耐心的询问孩子是什么原因。是因为食物不可口?不习惯用筷子?还是真的是因为吃不下了?
倾听、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再给孩子制定规矩。什么时间开始吃饭、吃饭的时候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如果再调整之后再吃饭没规矩,再约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感恩。这里不只是给孩子立规矩时需要一颗感恩的心,而是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刻都需要一颗感恩的心。
发自内心感谢孩子的到来,才能让自己有勇气与无数的琐事和让人崩溃的问题抗衡,才不会被自己情绪的魔鬼所左右,才能更容易让孩子接受我们的管教。
前苏联教育家杰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孩子最喜欢爱她的人,也只有爱才能培养他,当孩子看到并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他会努力听话,不惹父母生气。”
尊重。给孩子立规矩需要表达出你的尊重。
孩子做客的时候没规矩、见到别人家的主人不打招呼、喜欢乱动别人家的东西、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理所当然的索要、在餐厅追逐打闹、在图书馆大声喧哗等等。
我们要尊重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这个年龄段爱玩爱闹的特点,也要教会孩子尊重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尊重约定俗成的礼仪。可以跟孩子订立规矩,告诉孩子在这些场景、场所,我们要保证不影响他人。
宽容。宽容不是溺爱,更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在道德和安全的底线之上,几乎可以允许孩子去做一切他想做的事。
每个孩子都会有无知和调皮的时候,某一阶段某些事情上的“没规矩”,并不是天塌地陷般的灾难,也非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品质和人格。在孩子“不规矩”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通过合理的方式,让孩子看到规则之美,心悦诚服地接受。
在规则教育中,父母的榜样作用和包容心远比强制力更能让孩子学到守规矩。
规矩和爱的统一
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
杜布森博士在《勇于管教》中有一段话谈到规矩:“如果悬崖边上设有栏杆,那么人就敢靠着栏杆往下看,因为不会害怕摔下去;如果没有栏杆,大家再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别说站在悬崖边缘往下看了。栏杆就是界限,知道界限(规矩)的孩子会有安全感,相反,没有界限的孩子没有安全感,因为他不知道安全的尺度在哪里。”
我们终究无法陪伴孩子一生,终究有一天要目送他远去。如果说有什么是我们能为他做,并且让他受益终身的事情,那就是给孩子我们全部的爱,并教会他做人做事的规矩。
爱孩子,是我们的本能;给孩子立规矩,让他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大人,是我们的责任。规矩与爱的统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 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