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深,伤之狠!这6件事父母常做,却毁孩子最深

作者:辣妈教室 08-03阅读:2322次

昨天我带儿子在小花园里遛弯,看到这样一幕:一个约莫不到2岁的小男孩,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小男孩的妈妈在距离孩子2米左右的地方,催促着孩子快点站起来一起回家。大概是小孩子还没玩够,不肯回家,母子俩就这样僵持不下。

最后妈妈使出了杀手锏,说:“快起来,你看豆豆都跟妈妈回家了”“再不起来我就走了”,“一会儿天黑就会有坏人把你抱走”,说完妈妈故作转身要走状,孩子忙不迭的站起来,跌跌撞撞的朝妈妈跑去,一边跑一边害怕的哭喊妈妈……

父母对孩子的爱毋庸置疑,但在管教孩子时,无意中用错了很多方法。今天就列举了6种父母常用,却正在慢慢毁掉孩子的无意举动。妈妈们不妨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有没有做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别比较孩子越比越自卑

我们这代人有个公敌,那就是“别人家的小孩”,我小时候,妈妈就常更我说“你看人家多听话”“你看人家多大方”“你看人家多乖”“你看人家都会背诗了”“你看人家都会数数了”……你也对这些话很熟悉对不对?但父母激将法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和挫败感。

小时候跟别人家小孩比身高体重,长大了比学习才艺,就好像总有一个比我好的孩子,站在我和爸爸妈妈中间:

爸爸妈妈更爱ta,而不爱我

爸爸妈妈总是能看到ta,而忽视我

我就是个不可爱、不讨人喜欢的孩子

我简直糟糕透了!

父母越是激将,反而越坐实了孩子对自己的负面判断,“我不行”可能会成为孩子一辈子都挥之不去的自我评价阴影,这样当然是非常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别总拒绝宝宝帮忙 容易养成ta好吃懒做

你知道吗?小宝宝对于大人在做的事情,往往比对自己的玩具更感兴趣!妈妈在扫地、洗菜、擦桌子时,宝宝都会好奇又充满兴趣的想来凑个热闹。但多数父母,不是怕宝宝累着或发生危险,就是担心宝宝添乱,往往会说:

“你去一边儿玩去,别给我添乱”

“你不会,妈妈来吧”

我知道,妈妈是出于对宝宝的保护和爱护才拒绝他们帮忙的。但所有宝宝都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的,也是在各种尝试中获得经验和成长,父母把孩子挡在参与的门外,无疑是对宝宝探索的阻碍,对宝宝好奇心的打击和压制,这样宝宝又怎么获得成长呢?

在父母一次又一次的拒绝,或直截了当的说:“你不会”“你干不了”后,这种对自己的判断就会深深的烙印在宝宝对自己的认识中,孩子会逐渐认同父母,觉得自己真的什么都干不好,索性就不再想要尝试和参与了。将来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时候,可别怪孩子好吃懒做!

9-24个月: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可以让宝宝自己拿汤匙吃饭,把脏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等

2-3岁: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或当家长请求帮助时帮忙拿取东西,如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使用马桶,刷牙浇花,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别舍不得用孩子,孩子是越用越聪明,在父母的看护下,和宝宝一起做起来!

别骗孩子 越骗越不听话

我见过特别多这样的父母,为了赶紧摆脱当下的窘境,敷衍或故意骗孩子。

十有八九的父母都犯过这种错

“打针一点都不疼”

“这药是甜的,不苦(明明很苦好吗)”

说好一会儿出去玩的

这“一会儿”竟然抻了好几天

说好了不哭就给买玩具的

结果逛着逛着就给忘了

越来越多的妈妈知道,不能和孩子硬碰硬,不能总跟孩子说“不”。但不能和孩子说“不”,绝不等同于可以用哄骗或故意欺骗,来让孩子按照大人的意愿去做。

被骗大的孩子可能更叛逆

更不听话

因为ta知道

“反正大人说的,从来不会兑现”

经常生活在哄骗的氛围中,孩子可能早早的就学会了说谎,因为ta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榜样(父母)”在那儿。并且当父母想要管教孩子说谎时,就会发现自己的话毫无力度,孩子会强有力的反击“你也经常骗我啊”!

我们可以用一些宝宝喜欢的事情为奖励,来鼓励孩子这样做或那样做,但前提条件是:一定不能开空头支票,你承诺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别吓唬孩子 会吓出一辈子的心理阴影

拿警察吓唬孩子,小心孩子会更容易被坏人伤害!总是拿经常吓唬孩子,真正遇到危险的时候,会把自己置于险境。害怕警察的孩子,可能会遇到危险不会求助,到那时再悔恨当初不该拿经常来吓孩子,为时晚矣。

拿医生吓唬孩子,小心孩子生病了也不肯去医院!父母总希望孩子心里有个怕的人,这种想法很致命。尤其是拿医生来吓孩子。害怕医生的孩子,可能会更加抗拒看病、医治,甚至视作一种威胁。真正需要争分夺秒医治时,孩子的配合是最好的“药”。

拿老师吓唬孩子,小心还没上学,孩子就已经厌学了!几乎所有孩子都会把老师的话当“圣旨”,可想而知老师在孩子心中的重要性。用这样一个重要、正面、积极的形象来吓孩子,会让孩子恐惧上学,甚至是还没入学,就已经不爱学习了。

拿莫须有的、恐怖的的事情吓唬孩子,孩子会怕黑、做噩梦、睡不安稳!比如“再不睡觉,大老虎来把你叼走了”“再说谎,鼻子会变长”“妖怪专吃不听话的小孩儿”吓唬会增加孩子的精神压力和恐惧心理,常常被吓的孩子容易形成胆小、软弱,遇事缩手缩脚等性格,更谈不上勇敢坚强的个性养成。

孩子的是非分辨能力远不如成人,正是需要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如果总是听到这些扭曲事实的话,可能会很抵触这些日常对我们很有帮助的人。给孩子留下的心理暗示可能会害了TA一辈子。

别拿“爱”威胁孩子 越威胁越懦弱

“再不听话,妈妈不要你了”“再哭,我揍你”“不安静,就再也不带你出去玩了”,这类威胁的话语,可能起急之下真的会对孩子脱口而出。常常在商场中看到:宝宝非要买玩具,妈妈不同意,宝宝大哭大闹,妈妈说“再哭闹,我不要你了”。

这句极具威胁性的话,可能能换来孩子暂时的安静和“听话”,但孩子的心里会非常恐惧,恐惧即将到来的最可怕的后果:“被打”“被抛弃”,这会造成孩子强烈的不安全感。

这样的做法,更容易造成孩子的怯懦、自卑、甚至是伪善,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了屈服,将来也更易屈服于比自己强大的“恶人”,从而更容易受欺凌。

别逼孩子叫人、表演节目 越逼越不自信

孩子自出生那一刻起,就是个独立的人了,ta唯一的成长任务,就是长成自己,绝不是为了给爸妈长脸才来到这个世界。

逼孩子叫人,是父母最常做的事,却也是伤害孩子最深的事。有些孩子越是长大,越不爱叫人了,这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保护本能的驱使。遇到不熟的人,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警戒退缩,这是自我保护的正常反应。

而逼孩子表演节目,除了满足父母的虚荣心别无他用。别的孩子会的,我的孩子也不能落后。自己孩子的强项,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知道。但父母的强迫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不尊重,连自己最爱的爸爸妈妈都不尊重自己,孩子又怎样学会自尊。

硬逼孩子做不愿意的事

就是在侵犯孩子的自我意识

破坏孩子的自我保护本能

孩子被自己的爸爸妈妈强迫着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会感到害怕、无助、惶恐、委屈。从头到尾,父母考虑了自己的面子,考虑了取悦亲朋好友,唯独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

所有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有时我们又在不自觉中,以“爱之名义”,行“伤害之事”。原因可能是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太高,或不甘于孩子将来向我们自己一样平凡。又或是生活过于疲累,我们想找到一个教养的捷径,好让我们稍微轻松一些。

说到底,所有父母都不是考了“上岗证”才来当爸妈的,为人父母的过程,也是和孩子一起摸索着在走,失误和错误再说难免,这并不怪我们。育儿本没捷径,但多学一些科学育儿的知识,能让我们更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父母!那就让我们一起学起来吧,有娃后再考“上岗证”也不晚。

孩子最害怕的是什么?

有人说是心爱的玩具弄坏了,有人说是没吃到好吃的蛋糕,还有人说是考试考砸了,回家被爸妈骂得狗血淋头…

其实都不是,这些可能会让孩子一时伤心,但过段时间,很快就会忘记,而真正给孩子留下童年阴影的,恰是那些大人常常忽略的小事。

下面是菠菜老师给大家总结的5件伤害孩子的事,按杀伤力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千万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了。

01

第五名:随口敷衍

伤害值: ★★★☆☆

孩子精心画的图画,完成后马上拿给妈妈看,问:“妈妈看我画的的好吗?”妈妈在聚精会神的看剧,眼皮都没抬的随口一说:“嗯,好”、“儿子,真棒”。

常常见到有些父母,忙的时候经常会敷衍孩子,孩子对父母的每一个神情、每一句话都超级敏感,父母是不是在用心和孩子说话,孩子能够第一时间觉察。

前段时间,去表姐家做客,我到哪里外甥女就跟到哪里,还非要我牵着她,表姐问:“你这么喜欢表舅,是因为他经常给你买玩具吗?”

“喜欢…因为我每次说什么,表舅都会听我说话”外甥女说完,还不好意思躲到我身后去了。

被看见,并得到回应,是一个孩子在世界上最大的期待。

也许一次、两次的忽视,没关系,但次数多了,孩子会觉得“不管我说什么,妈妈都不会关注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我哪里做的不好?”,这样久了,孩子会变得敏感,也不那么愿意跟父母说话了。

如果可以,千万别因为孩子还小而忽略了他,被人无视的感觉真的不好受。如果真的有要紧事忙,就认真对孩子说明情况,等有空的时候再好好陪孩子。

02

第四名:理所当然地偏心

伤害值: ★★★☆☆

我们总说,家里有两个孩子真好,以后有个伴也不至于孤单。

但二胎,历来就存在着一个通病,那就是‘偏心’。为了让两个孩子相亲相爱的成长,我们心里一再的告诫自己,“手心手背都是肉,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千万不能偏了一个人。”

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偏心一定会有,只是程度的多和少而已。

《唐山大地震》大家都看过了吧:

但女儿却因为怨恨母亲偏心,怨恨说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三十二年。

电影有时会夸大一些场景,但生活中重儿轻女或是重小轻大的家庭不胜枚举。一般,家里两个孩子争夺一个玩具,妈妈走过来处理,一定会说,“你不能让着你弟弟一下吗?你都多大了还玩这个,快给弟弟玩。”

我想,有过兄弟姐妹的,一定会有这种经历。明明自己也想要,却只能被要求让给弟弟妹妹,只因自己是大的那个孩子。

大量研究表明,父母偏心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也会让他们更容易憎恶受宠的另一手足,千万不要让你不注意的偏心,毁了一个家庭。

03

第三名:在别人面数落孩子

伤害值:★★★★☆

在父母眼里,最优秀的孩子始终是“别人家的孩子”。

每次放学回家,总能看见一群家长围在一起聊天,谈话间还会时不时用嫌弃的眼神看向自己的孩子,或者用手戳他们的脑门:

我知道很多父母,并不是真的打心里觉得孩子一无是处,而是觉得这样的打击孩子,能让孩子学习更有动力,就像老话说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他好,等他长大会理解的。

可孩子纵使再小,也有自己的自尊心。当着外人的面嘲讽孩子,只会让他们的内心更封闭,更加不想和外界接触,而且这种自卑感就像噩梦一样,伴随孩子一生。

04

第二名:拿孩子撒气

伤害值:★★★★☆

每个孩子都会遭遇这种情况:但凡父母任何一方受了气,一瞧孩子在呢,一准就拿孩子撒撒气。

反正孩子是自个生的,吃穿住行都供着,每天累死累活都是为了他,偶尔当当出气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于是,把自己在外头或者是在伴侣那受的气一股脑儿全发泄在孩子身上,比如孩子只是坐着看会电视,你劈头盖脸一顿骂:“看什么电视啊,整天就知道看电视,看电视能给你吃还是给你穿?看了电视你就能读大学了?你还不高兴了是吧,你给我关了,一边去!”

对孩子而言,这种不知缘由的撒气会使孩子处于一种担惊受怕的状态,不知何时何地又要受气,孩子过惯了这种生活,就很难建造属于自己的自信,也会丧失对家庭的安全感。

建议各位爸妈,当脾气上来的时候,先离开去洗把冷水脸,深呼吸几口,千万不要把孩子当成替罪羊,因为这些举动有时会让你后悔十年。

05

第一名:父母吵架

伤害值:★★★★★

无数的实验都表明了,一对总是吵架的父母,必定会养出一个灵魂流浪的孩子。经常在孩子勉强肆无忌惮的争吵,然后你以为事后的一句道歉就可以“风雨之后见彩虹”?

殊不知,父母针锋相对、言语上兵戎相见的场景,对小孩造成的心理阴影,三生三世都挽救不回来。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长期生活在争吵的家庭中,会出现两个极端:要么是胆小、自卑、懦弱,要么是崇尚武力,认为争吵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

无论哪种,都不是一个正常的心态,并且很遗憾的告诉你,这种想法一旦形成,即便成年后,也不能轻易消除。

孩子是父母的一部分,但父母却是孩子的全部,孩子一出生就所拥有的,也就是父母,因此父母对孩子影响非常大。

有时候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成为温暖孩子一生的阳光,但也可能成为没有烟火的武器。

所以,一等的父母不一定是最富有的,但一定是最懂得孩子的。

*文章来源育儿谣言终结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