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闹,家长动手:这样的的爱比砒霜还毒

作者:亲子沟通如何说mp 08-03阅读:3033次

避免成年人的破坏性参与,给孩子保留一块探索学习成长的空间。

作者:皎洁的后青春岁月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

杭州某小区的休闲区域,两个小学生在推搡打闹。说时迟,那时快,一位38岁的父亲直接上去对儿子的对手狂扇耳光,并对上前阻止的小孩妈妈动粗,被当地派出所行政拘留13天并处罚款。

当年幼孩子之间出现打打闹闹,一旁的家长如何处置,反映了家长本身的素质度量和人品。

这位38岁父亲偏激的爱,已被法律冷冷否定。

然而,依然有很多家长,面对孩子之间的冲突,不知如何处理:

家长参与百害无一利

除非一种情况,遭遇熊孩子有动机有危害不听劝阻的霸凌,家长可以理直气壮替他失职的父母打回去。

这当然不属于本篇讨论的重点。

年幼孩子之间,甚至好朋友之间的冲突,多因为争抢玩具,场地器材或者毛手毛脚。他们分不清界限,不懂规则,兴之所至,伸手抓推拍打。跟成年人所谓的“欺负人”,“故意发坏”的臆测有着天壤之别。

这类情况孩子们自会解决,常常眼泪没干又凑到一起了。实在无法和解,把他们拉开即可。

最忌讳家长用“不受气”,“不吃亏”的偏激想法强行干预。

孩子之间发生纠纷时,家长自以为是的助攻,有百害无一利。

一来,小孩子之间无伤大雅的冲突,非要分出个是非曲直,加重刺激了本来不严重的矛盾。

二来,孩子失去了在代价最小的冲突中,学习解决矛盾,处理关系的机会。

三来,孩子养成一点挫折就崩溃的玻璃心态,和睚眦必报的狭隘格局,对于孩子人格养成不利。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成年人因为不值得的小事大打出手,甚至酿成大祸。很大程度上,这类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不受气”,哪怕仅仅是一点误会或者稍微避让一点就OK的事。

孩子之间的打闹是另一种形式的学习探索

孩子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学习相处之道。

他们通过争执打闹,明白了界限,懂得了权利,尝试着妥协,学会了礼让,等待和包容。这一切对于孩子来讲都是极难得的人生体验。

在不脱离掌控的前提下,家长完全可以静静旁观。

即使不欢而散,各找各妈告状,家长们也不必急着干预,可以采用第三招——引导他们自己解决。

孩子之间的纠葛,也许是因为当时的想法没得到回应,故而郁闷暴躁。只要家长耐心接纳,悉心引导,孩子自己会自动纾解心结。世上本无事,家长自扰之,家长千万不要做好心办坏事的猪队友。

我们常常忽视了对孩子相处之道的教习

我们对孩子的学业殚精竭虑,对孩子的人格心理也很关注。唯独对孩子之间如何相处不理会。以为孩子大了自然就会有朋友找上门,不必在这个远离学业的方面用太多的心。

大错特错!

哈佛持续76年跟踪700人一生,只为研究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活得更幸福?结论是,只有好的社会关系,才能让我们幸福开心。

也就是说,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较强的人,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人,年轻英俊,家境优渥,却无法与异性保持持久的恋爱关系,或者结了婚很快离婚。

闺蜜的弟弟,清华学霸,毕业两年多依然在出租房里宅着。很多公司曾向他伸出橄榄枝,又在很短时间抛弃了他。原因就是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不懂什么叫尊重,克制和服从,几次在谈判的关键时刻“砸锅”,干一点活,主管要在后面跟着擦屁股。人人嫌恶,大好前程被臭脾气葬送。

这些成年后表现出来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从小到大没有得到充分的探索和锻炼,无法洞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奥秘。只顾自己痛快,不管别人感受,有问题不会沟通,协商,妥协。不知道为了达到目的自己需要忍耐,克制和包容,遇事要么莽撞行事,要么逃避退缩,一手好牌生生被打烂。

教给孩子和平共处,从处理打打闹闹开始

小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隐藏着未来人际关系的原始密码。教育孩子和平共处,不仅仅是为了当时平息事端,更主要是让孩子们通过相互之间的接触交流,学会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家长,应该是孩子学习人际交往的顾问和教练。

一,主动联系家有儿女的同学朋友邻居,带孩子们一起玩耍。提前就孩子们纷争问题达成共识,保持一致的态度。对素质低的家长和猖狂无羁的熊孩子则敬而远之,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和麻烦。

二,帮孩子建立相对固定的朋友圈。通过互相过生日,一起远足,相约观剧,旅游,野餐等活动,引导孩子之间深层次沟通交流合作,在快乐的游戏和两小无猜的交往中,学习相处之道。

三,多带孩子回老家走亲戚,与姐妹兄弟的后代一起玩耍。建立亲戚观念,学习相处经验。将尊老敬亲,兄友弟恭的传统接力下去。

四,即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小学与同学相处的情况。帮助孩子摆脱困扰,掌握技巧,妥善处理纷争。

家庭教育专家尹建莉曾痛批过家长对孩子纠纷“介入过多”和“介入不当”的问题。并且提出处理孩子纠纷“三不原则。”即,不生气,不介入,不怕吃亏。以此避免了成年人的破坏性参与,给孩子保留了一块探索学习成长的空间。

当孩子们发生了纷争,家长不要急着介入,留给孩子们自己解决。

请相信,智慧妈妈带出的智慧孩子,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就这么自信。

作者:教育达人,头条签约作者

本头条号拥有30余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将与活动号(微信公众号:亲子沟通如何说)一起,致力于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你问我答”功能已经开启。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