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呆!听说90%的人喜欢纠结,都是因为爷爷奶奶带的时间少

作者:健康视界 08-04阅读:4370次

咱们今天讲的是《徐无鬼》中孔子的故事。其实,不管庄子以什么样的方式表扬或“嘲讽”孔子,在庄子眼中,孔子都是一个相当可爱的人,这只能说明一件事——庄子很在意孔子。

在《徐无鬼》中关于孔子的段落里,庄子反复提到了一个有关“不要”的讨论。其实庄子花了很长时间,跟惠施打嘴仗讨论。我一想到连庄子都还没有做到完全解脱,就舒服多了,瞬间有了一点儿解脱的感觉。

沉默会有一种超乎寻常的作用

话说这一次孔子到了楚国,楚王请他喝酒。当时,孙叔敖(楚王身边一个得力大臣)拿出酒来给孔子斟上。而市南宜僚接过酒之后,却洒地而祭曰:“古代的人啊,在这种场合您必定有想说的话吧!”

在古代喝酒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不能斟上酒之后就说:“我先干为敬啊,你随意。”一个人一旦决定要和另一个人喝酒,其实已经决定了要把自己一部分真性情释放出来。无论你认不认同,当一个人开始喝酒的时候,他有一部分被压抑的灵魂就释放出来了。所以在古代,喝酒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起码在孔子的年代,是要讲礼的。

怎么讲呢?孙叔敖用敬酒的方式,其实是在向孔子发出邀请,跟在场的所有朋友说:“古之人乎,于此言已!”孔子你是大人物啊,请您和我们分享一下从上古时期传下来的真正智慧吧!

总之,就是请孔子发表一番感言,得对得起这杯酒。只见孔子微微站起来,说:“丘也闻不言之言矣,未之尝言,于此乎言之。”这句话是说:“我孔丘啊,听说过不发言的发言方法。有一种“行不言之教”的秘诀——重要的事情都是说不出来的。

爷爷奶奶的教育,让孩子一辈子不那么纠结

有些时候我在想,为什么爷爷奶奶带孙子的时候,很容易很放纵孩子的一些情绪呢?不一定非要什么都约束管制,什么都拿出来说。

按道理说,爷爷奶奶管自己子女的时候,其实都是有明确的是非观:该打的时候就打,该暴打的时候就暴打。怎么管起孙子来,就什么都行呢——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玩儿就玩儿,成绩差就差点儿……

以前我们觉得老人家管小孩的时候特别放纵他们,这样不好,后来发现也不尽然。我认识很多很有成就的人,他们小时候就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从而使得他们的性格不那么纠结。

我最近开始慢慢地、隐约地理解了一点儿东西——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他们已经混成八九十岁的人了,他们开始明白那些在三四十岁刚刚有小孩子的人,因为自己还处于人生的事业上升期,还处在挣扎奋斗期的时候,总觉得应该对孩子立点儿规矩。否则,你看我现在混得那么辛苦,就是因为小时候学习不好,所以你不能再走我的弯路啊。

但是他们不一样啊。甭管是一无所成的爷爷奶奶,还是名满天下的外公外婆,他们发现其实到了七八十岁的时候就跟小孩子差不多——能吃点儿吃点儿,能玩点儿玩点儿。再大成就也不过如此,再不堪,能活到现在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

所以老人家就对于小孩子那些短期之内看着不靠谱的事情,以不言之教而教之,甚至不教。因为他知道结局都差不多,最后能快乐地、好好地活着,就相当不容易了。

因此,关于儿童教育,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释放他们的天性;在多大程度上给他们立一些规矩,建立好的行为模式,真得看你放在什么维度。如果你希望他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成就斐然,在人群当中一路拼杀的话,也许参考爸爸妈妈的教育观念会好一点儿。

如果你希望他能够这辈子不那么纠结,懂得随时体会快乐,有一种达观的想法的话,也许可以参考爷爷奶奶的一些做法。事实无绝对,只是看你把它放在多大的时间维度上来讨论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