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游戏这么重要,你竟然不会陪娃玩?!你错过了太多...

作者:德国育儿研究 08-15阅读:3492次

前天发的一篇《德国人说,每个学校都应开设儿童戏剧课》堪称今年以来阅读量最低的一篇文章了,让我大跌眼镜。我还以为戏剧课和即兴表演课这么有趣的东西,一定会有很多人看呢!看来,很多时候我自己的感觉完全不准嘛,我觉得重要的东西,其他人不一定感兴趣。可能很多人还觉得只有想当演员的人才需要上戏剧课。

当然,这种想法与中国的大环境也脱不开关系。分数高于一切的高考制度是将人按智商排序的淘汰机制,传统的中国教育注重培养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能力,因为只有这些硬实力才好用标准化考试去衡量,那些看不见的软实力怎么用考试来衡量嘛。

高考制度我们改变不了,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嘛。对很多无钱无权的学生来说,高考的确是目前最公平的选拔方式了。可我始终认为,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应该为孩子提供学校教育提供不了的东西。

学校短视,家长不能也跟着短视呀。学校只负责把孩子送进中考高考,可父母有责任为孩子进入社会后的人生长跑做好准备,不是吗?

哪怕有考试的压力,作为父母也不能顾此失彼,忽视了对孩子作为一个人的全面培养。

国外早已经有很多研究显示,使人成功的决定因素并不是智商,而是一系列非认知能力:社交能力、情商、坚毅、人际沟通能力、自控自律、时间管理等等。这些看不见的能力对人的影响更为长远。

而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所写的戏剧教育,培养的正是看不见的能力,且戏剧对人的促进作用是全方位的。

以前我们觉得演员是戏子,看不起他们。后来我发现,演员这一职业其实对人的情商以及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能演好戏的人都是非常厉害的,一点也不比科学家差——只不过他们的能力体现在不同方面而已,而社会需要不同领域的人才共同支撑才能运转下去。

虽然中国体制内学校开设戏剧课的不多,但我们也不是没有选择。国内现在已有很多机构提供儿童戏剧教育,感兴趣的话,5岁以上的孩子可选择戏剧兴趣班。而5岁以下的孩子,则完全可以在家进行。

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其实小孩子喜欢玩的过家家游戏(又被称为角色扮演游戏)就是戏剧表演的一种,并且还是即兴表演哦!相当高级啊!过家家绝不是大人眼里“幼稚的游戏”,它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

在我的上篇文章发出后,很多妈妈表示自己的孩子是戏精。是的,表演和模仿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孩子也有这方面的欲望,他们都是天生的戏精。可是,是什么让孩子逐渐丧失了表演和模仿能力?是大人的无趣、不懂欣赏、不在乎和泼冷水。

如果父母能抓住孩子爱表演和模仿的机会,与孩子展开深入互动,保护好孩子的表演欲和模仿欲,那将会是我们给孩子带去的让TA受益一生的全人教育

角色扮演游戏的重要性

今天这篇文章我仍然想先说一说为什么角色扮演游戏对孩子的发展如此重要?只有我们了解了具体原因,才能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更好地帮助和促进孩子发展。这一部分内容节选自我去年的文章《与拼图积木数学一样重要的角色扮演游戏,女孩该玩,男孩更该玩》。篇幅有限,关于如何激发角色扮演游戏以及与孩子互动的具体技巧我会在下篇文章中揭晓答案。

1. 它是儿童体验和了解成人世界的途径

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他们有机会假装成不同的角色(一般是成人角色),用游戏和安全的方式去学习模仿不同情境中的社会行为,理解社会规则。

悠悠两岁半的时候开始喜欢玩买卖的游戏,有一天她拿着一篮子水果道具问我,你想买什么。我买完后,她还递给我一个笔筒,说给我钱,要我接着。

我当时觉得特别好笑,她竟然能把笔筒想象成钱!一旦孩子有了想象的能力,手边的任何东西都能被他们想象成道具。

第二个好笑的地方是,她卖给我东西,却给我钱,这说明她在平时生活中观察到了买卖中涉及到钱的交易,但是却还不完全明白背后的意义。

于是,我趁热打铁和她玩起了买卖游戏。一开始她是售货员,我是顾客,然后我们交换角色。在游戏中,我尽量真实地还原平时我们在商店买东西的情景,和售货员打招呼,付钱、找零、道别,一样也不落下...悠悠有时候会忘记付钱,有时候买完东西不说再见就走人,这些社会行为我都可以在游戏中用轻松地方式示范给她。

后来,慢慢地,我开始尝试在商店里让悠悠自己买东西付款,起初她是害羞的,或者说无所适从,只是一言不发地把钱递给收银员。虽然在外面表现不佳,但她还是热衷于在家和我玩这个游戏。玩得多了,她对一整套买卖流程越来越得心应手,终于又有一天我要她自己买东西的时候,她开口对售货员说话了,不仅打了招呼,还说出了想买的东西,最后还付了钱。

孩子其实是极度渴望体验大人的生活的,我们每天做的事,他们也想学着做。但是在真实环境里,他们可能会胆怯会害羞会有顾虑,那就在角色扮演游戏里营造一个毫无顾虑的环境,让孩子尽情体验他们想尝试的社会身份吧!

2. 帮助孩子站在别人的视角理解他人的感受,培养同理心

欧美的专家说,每个孩子都应该至少有一个娃娃,即便你不想让男孩玩娃娃,那也至少要给他一个可以照顾的毛绒玩偶。

你会发现,孩子最初的模仿对象永远是妈妈,他们模仿妈妈照顾自己的娃娃,喂娃娃吃饭,给娃娃换尿布,还老喜欢说娃娃哭了,连安慰哭泣的娃娃的口吻,都带着妈妈的印记。

在照顾娃娃的游戏中,娃娃通常带着孩子自己的影子,而自己则抽身出来扮演妈妈的角色。要站在成人的视角,学着用成人的耐心去照顾一个不懂事哭闹的娃娃,孩子需要的是共情与换位思考能力。这可不是简单的能力!在欧美专家眼里,孩子与娃娃对调角色的行为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大里程碑!

悠悠在给娃娃换尿布

因此,这个游戏并不是女孩的专利。相反,由于男孩与女孩相比,共情与换位思考能力都要更弱,男孩更应该玩照顾娃娃的游戏,也更能从中受益。

有时候,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孩子听你的话,那不妨自己演那个不懂事的孩子,让孩子演妈妈,你会发现孩子安慰起人和讲起道理来,是一套一套的!将孩子置换到妈妈的角色,共情在角色对调的情境中更容易完成。

3. 积累社会经验,锻炼社会能力

我们成人学习的方式是积累工作经验,对于儿童而言,在角色扮演里积累的经验就和真实的经验一样重要。

儿童喜欢在角色扮演游戏里反复重演自己最近经历的事情,那其实是在消化和理解自己的经历,把经历转化为经验。

比如前段时间悠悠幼儿园班上接二连三好几个小朋友过生日,包括她自己。老师在幼儿园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庆祝仪式,包括带皇冠,唱生日歌,吹蜡烛,送礼物,吃蛋糕等固定程序。

那段时间悠悠就对生日这个主题特别感兴趣,天天回家拉着我玩过生日的游戏。当然在角色扮演中,她不再是小朋友,而是摇身一变成了老师,她来主持生日庆祝仪式!唱完生日歌,她说:“你该吹蜡烛了”,然后学着老师的样子给我送上礼物,说一句“生日快乐,妈妈”,还热情地和我抱抱。如果我哪个程序做得不对了,她会立刻指出来。

在一遍遍的游戏中,她不断经历过生日的情景,其实也是在学习“什么是过生日”,“如何过生日”这一社会行为。

孩子角色扮演的场景很多时候都是社会场景孩子通过一遍遍的重演,学习与人相处,逐渐强化和提升自己的社会能力,成为一个社会人。因此,对于角色扮演游戏,家长的共同参与很重要。家长能配合好孩子演戏,并在扮演过程中巧妙引导孩子的行为,那才是真的寓教于乐。

4. 激发想象力、促进语言能力、表现力和社交能力

到了3岁以上幼儿园阶段,更多的角色扮演游戏是发生在同龄人之间的。像拼图、积木这种游戏,很多时候更适合一个人玩。而当两三个孩子凑在一起时,最喜欢玩的多是角色扮演游戏。诸如公主、超人、过家家之类的角色扮演,同龄人一起玩会更自由。这也是为什么一定要为孩子营造同龄人圈子的原因之一。

几个孩子在一起演一出戏,自然要商量和安排角色(谁演哪个角色),要设计剧情和不断发展新剧情。如果没有现成的道具,还要凭想象力把别的物品想象成道具。学着接受别人的想法,学着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想法,有矛盾了要化解,有困难了要想办法克服,还要有演技和表达能力,该说的得说,该做的表情得做.......总之,孩子们一起玩角色扮演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根本列不完。

德国幼儿园里,角色扮演游戏是备受重视的教育项目之一。幼儿园为孩子准备了很多角色扮演道具,如各种动物、人偶、汽车模型、情景道具(娃娃屋、停车场、小厨房、工具台等)、还有化装的衣物,供孩子们自由取用。

很多幼儿园还会组织孩子们表演舞台剧,舞台剧算是角色扮演游戏里的最高级形式。想让孩子懂大道理?通过舞台剧表演让他们亲身体验一番,任何大道理,在体验过后理解才会更深刻。

比如《丑小鸭》的童话故事,就能让孩子以游戏的方式认识什么是霸凌行为,通过让孩子自己把故事表演出来,更进一步让孩子体会到友爱的重要性。

5. 帮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下克服恐惧情绪

这一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医生游戏,孩子如果怕医生,怕打针,最好的办法就是和TA在家把就医的过程多演几遍。孩子在家自己扮演医生,掌控局面,熟悉了整个场景之后,再去医院恐惧情绪会降低许多。关于这个,我以前写过一篇德国的泰迪熊医院,欢迎阅读《孩子害怕看病就医?德国人想出了令人佩服的办法!》

角色扮演游戏的好处这么多,下次陪玩的时候是不是不会觉得陪孩子演戏太无聊了呢?

在下下篇文章中我将继续向大家介绍角色扮演游戏的陪玩方法,敬请期待吧!

原创不易,如果喜欢请转发朋友圈!

者:李茜(悠悠妈),坐标德国,曾经的学霸,留过学,做过外企经理。有了女儿后,爱混德国亲子圈和幼儿园,深度钻研德国早教与教育。公众号“德国育儿研究”(ID: yoyomadeguo)分享在德国学到的育儿知识、先进教育理念和女儿在德国的真实成长经历。新书《跟着德国妈妈学育儿》热卖中。

猜你喜欢 点击题目即可跳转

ID: yoyomade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