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时,不要问他“你怎么了?”

作者:学前伴 08-28阅读:3817次

搜索微信公众号“学前伴”,每晚21:30准时推送各种育儿趣味知识、中英睡前故事~

今天这个题目,是我最近在一本育儿书中看到的观点。刚看到时,我也觉得很纳闷,因为看见孩子哭,问他“你怎么了?”好像是下意识地脱口而出,为什么不能说呢?

提出这个“奇葩”理论的是一个叫七田真的人。他是什么来路?我先去搜了一波。

七田真是谁?

七田真

日本人,1929年出生在中国,教育学博士,国际著名的右脑开发专家。

50多年来,他以脑力开发为核心、通过对婴幼儿潜能开发的大量实践、创造了“七田真全人格综合教育体系”。目前日本有500多所学校采用七田式教学法。这个方法不以天才教育为目标,而是为了培养孩子拥有一颗体贴他人、充满爱和积极性的心。

咦,这不正好符合我对我家瓜子的要求么:不求他出人头地、只要他正直善良、开心就好。


其实不止是我,我们这代80后,自己长大过程中,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长大的不在少数,可能正因为如此,物极必反,到现在自己养孩子,心态都佛系了不少,什么北大清华、耶鲁剑桥,虽然想想还是挺向往的,但实际上也并不会把孩子往“精英”那个份儿上逼。

回到正题,既然和这个七田老爷子观念比较合,那就更有必要来看看他的这个理论到底是怎么回事:孩子哭时,为什么不要问他“你怎么了”。

书里这么写的:

“对正在哭泣的孩子,如果您执拗地问他“你怎么了”,并不能将爱传达到孩子的心中,所以无论您再跟他说多少话,孩子内心也只会涌起“你不懂我”这种不满情绪。

若是一些倾注了母亲拳拳爱意的话,比如像“抱歉哦,因为有点事情,来迟了一点,对不起哦”或是“是肚子饿了吗?”这样的话,孩子就会感到父母是打心底里为自己考虑的,因此心中满是开心、快乐。”


日本的专家说话真是好温柔、好客气。但是看了他的解释,我确实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因为,“你怎么了?”是一个开放性问题,要回答一个开放性问题,对于成年人来说都需要逻辑,而对于哭泣中的孩子来说,不管是情绪还是语言组织都是难上加难的事。


更何况,孩子越说不出来,家长越着急去逼问,被吓坏的孩子越是哭闹不止,简直是恶性循环。


而相对来说,七田教授给家长建议的处理方式,对于孩子来说,就好回应得多了:


1

和孩子道歉

如果你知道孩子哭泣的原因可能和自己有关系,那么简单直接地和孩子承认错误,是让孩子知道父母在意他的感受、平复孩子情绪最有效的办法;


2

“是肚子饿了吗?”

这样的问句,是封闭性问题。对于孩子来说,只要能听懂,就非常好回答,只需要点点头或者摇摇头。而且这样的沟通方式,能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真的在乎他的感受,而不是因为哭泣让父母难堪而责怪他。


▽▼▽

“你怎么了?”是家长从自己的角度思考向孩子发出的质问;而后两种方法,才是真正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去解决问题。

想想看,是不是这个理?

所以,答应我:

“哎呦,宝贝怎么哭啦?谁欺负咱啦?告诉我!咱打Ta去!”

这种怂恿以暴制暴、且P用不管的安抚方法,咱趁早放弃吧,好不好?

下次再看到宝宝哭泣,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参考:《七田真爱与规则》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年5月北京第1版32-33页

搜索微信公众号“学前伴”,每晚21:30准时推送各种育儿趣味知识、中英睡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