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弟弟,你们就不爱我了!”

作者:涵妈育儿 09-03阅读:513次


楼下的男孩子,据说最近不愿意回父母家。6岁的男孩子,在楼梯口大叫,震得半幢楼都是他的哭闹声。

“放开我,我要去外婆家。你们自从有了小弟弟,再也不爱我了。”

刁蛮任性,看起来是不是像是胡闹!

妈妈一手抱着弟弟,一手搂着他。但这个孩子还是哭。

“我不要回家,我不要回家。”

全家齐齐把他往家里拉,前面拉,后面托,才算抬回家。

后面的奶奶跟围观的人说:

“你看看这孩子,小家子气。有了弟弟,就一直发脾气,什么都碰不得。”

邻居哄笑,然而,我却怎么都笑不出来。

当一个孩子,突然面对一个孩子的时候,他其实是陌生的、害怕的、恐惧的,尤其是,当他发现,另一个孩子,开始和他平分爱和关注,他又何以瞬间接受这样的一切。

前些日子,女儿突然问我:“妈妈,我和小妹妹,以后会更喜欢谁呢?(她一直觉得是小妹妹)”

我说:“妈妈都喜欢,妈妈希望以后我们一起爱妹妹,然后呢,妈妈和妹妹也会一起爱你。”

女儿很高兴,我却轻轻吁了一口气。

二胎父母,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告诉孩子:因为爱你,

所以才想给你一个妹妹

女儿大多数时候都很高兴,会躺在我的肚子上叫“小妹妹”,然后问:你什么时候出来?

这之前,我怀孕的时候,总会跟她说:“Grace,妈妈觉得你太孤单了,希望给你一个弟弟或妹妹,陪你一起玩。”

女儿很高兴,她觉得,妈妈怀孕,是因为爱她,才愿意怀孕。

所以,不到4周岁的她,会帮我拿水杯,会在我吐的时候给我递纸巾。

当然,她也是会有敏感的时候。不要小看孩子的敏感,也不要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事实上,她对世界早已有了她自己的感悟。

有一天,在床上,她突然说:“妈妈,你以前很喜欢我的。”

她跟我说这句话的时候,着实把我吓了一跳。

我说,妈妈现在也很喜欢你啊。

说完之后,她放心地笑了。

要尊重孩子的脆弱和敏感,不要去指责,更不要一笑了之。

你要让孩子时刻感受到:无论何时何地,她都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被关注,而这样的被关注,往往能够影响她一生的安全感。

“你是老大,得让着老二”

多少家长被这句话迷了眼睛

你是哥哥,你是姐姐,所以你要让着弟弟妹妹。

父母常常会说这句话。背后的原因,是父母潜意识中觉得,弟弟妹妹更应该无理由被保护;当然,还有一点是,息事宁人。

记得前些日子,在一个亲子节目里,有一个主持人回答读者的疑问,我特别喜欢。

老二抢了老大的玩具,老大打了老二,并抢回了玩具。我们如何教育老大要让着老二呢?

主持人很明确地说:

“为什么老大要让着老二,是老大的玩具,老大当然有权利拿回来。如果长期让着老二,这会让他今后无法有一个正确的物权观。

当然,你们可以教育老大的是,如果打弟弟,不能太用力,因为弟弟太小,未必承受得起你的力气。但你把玩具拿回来这事,并没有错。”

凭什么老大要让着老二?

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我的东西愿不愿意分享是我的事,但我是不是该维护,也是我的权利。

老大不开心,有时不是因为不喜欢老二。而是父母的行为,让自己受了委屈,而委屈的来源是对自己和老二不公平的待遇。

父母不能做到绝对公平,但一定要做到相对公平。

都是你的孩子,他们也都是孩子。

你不必将就,你曾经拥有的继续拥有

我一直觉得,二胎这件事,必须在经济、精力、心理三件事上做好准备,再决定要不要。

毕竟,盲目生一个孩子,对孩子不公平,对我们身为父母也是一种压力。

孩子是最大的碎钞机,不管你承不承认。

我一个朋友,她曾经一把眼泪一把鼻涕跟我说,孩子钢琴和绘画都很好,因为第二个孩子慢慢长大,教育支出让她们有点压得喘不过气来,不得不把大宝的钢琴学习停了。

“两个孩子太费钱了。我跟孩子说,你不能学钢琴的时候,孩子没说什么,但一边吃饭一边哭。

这样对孩子挺残忍的。但只能给她做选择题,要么画画,要么钢琴。她选完画画的时候,问我,妈妈什么时候我能再学钢琴?

我心里也挺不好受的。那个时候觉得,自己要努力一点。”

我听完的时候,心里真的挺不好受的。父母太不容易了,孩子也太不容易了。

自从有了孩子,不敢病,不敢不努力,想给孩子做榜样,又想让自己顶天立地地活着。

自从有了两个孩子,不敢死,不敢不加班,想给孩子多赚点钱,睁开眼睛,眼前全是该花出去的钱——奶粉钱、辅导班的钱,日常开销捉襟见肘,但孩子的却一个都省不了。

回到最初的问题上,不要让大宝觉得,二宝是来掠夺自己资源的。

而是要让大宝觉得,我有足够的资源,供弟弟妹妹分享。

精力和钱都足够能砸下去,你的培养能力撑得起你的培养目标的时候,这才是最重要的。

也是父母不得不努力为之的事。

养育一个孩子,没有谁比谁更容易。

所谓焦虑,不过是父母心底的存在,不会淡忘,也不愿时刻提起。

只是父母不容易,孩子也不容易,一路相伴,各自都好。

风雨同行的日子里,让孩子觉得:

你这一生,给她增添的是一个伙伴,而不是一个对手,是每一个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并且感受到的所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