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了人还不道歉,家长越纠正孩子越打人,这个魔咒怎么破?

作者:颗粒成长屋 09-10阅读:473次

这次,

是我没解决好

kelly原创分享第328篇

“啊,好疼啊!”

“你弄疼我了,你得给我道歉。”

我捂着被打疼的腹部,对5岁的陌陌说。

陌陌站在离我2米远的地方,盯着我,不说话,眼睛里划过一丝紧张。

“我确实弄错了,这根绿色的跳绳不是你的,蓝色的那根才是。不过你真的把我打疼了,你得给我道歉。”我捂着腹部,坚持这么说。

而这时,陌陌眼里的紧张,慢慢变成了敌视。

我猜想如果我继续这样,陌陌很有可能会生气,甚至愤怒地攻击我。

“好吧,这次就这样,下次如果你觉得阿姨把你们的东西弄错了,你可以拽阿姨的手,告诉阿姨什么是正确的。”

我认为我和陌陌已经说清楚了,这件事就此结束了,可陌陌一回到父母身边,她的爸妈就开始教育她:“你怎么可以打人?把阿姨打疼了也不道歉,太没礼貌了。”

陌陌一听,对着爸爸的肚子又是一拳。

我知道这件事我做错了,不但没解决问题,还带出了新问题:

1、我坚持让陌陌道歉不但没让陌陌认识到错误,还让她积攒了一肚子怨气,不知道怎么改正的陌陌只好依旧揍爸爸一拳来释放她的情绪;

2、我的方法没能让孩子改正行为,还给家长发出了一个错误的信号:我认为你们的孩子不懂道理!结果家长很自责,不断教育孩子。

回家的路上我不断回忆当时的情形,反复思考怎样才能解决这种问题。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

1

“陌陌,阿姨弄错了你的跳绳,所以你不高兴了是吧?”

积极倾听,解码孩子的行为

2

“不过阿姨被你打了一拳,真的很疼,我很希望你能给我道个歉,或者给我揉一揉。”

发出“我”信息,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

“下次阿姨如果再说错了,你可以换一种方法来提醒我吗?比如说拉拉阿姨的手,或者拍拍阿姨?”

给孩子提建议,让孩子决定解决办法

4

“来,我们练习一下,如果下次阿姨又弄错了你的跳绳,你应该怎么做。”

实践,帮助孩子认识到正确的行为

步骤一,孩子被理解,才能认识到阿姨不是想追问事情的对错,这样孩子才可能放松并卸下防御;

步骤二,我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让孩子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孩子在没有防御的情况下才可能去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

步骤三,先让孩子想解决办法,如果想不出来,给出建议,但让孩子自己决定采纳哪个建议。让孩子的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而非分清对错上,而且孩子自己想出的解决办法,她更愿意主动执行;

步骤四,行为的改正不是一次就可以做到的,孩子需要通过练习才能更好掌握。接下来,如果陌陌还出现一言不合就出拳的行为,我们不要分对错(责备),而是要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她纠正行为。

想清了这些,我希望下次遇到这种情况我能好好使用。

但是,也许我下次还用不好,毕竟行为的改变不是一次就可以的;

或者,陌陌已经收起了小拳头,没机会让我用这四步了呢?

原创育儿公众号“大视野育儿”创始人

彭滟岚 ke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