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懂事,你该担心才是

作者:涵妈育儿 09-18阅读:5476次

前段时间,马伊琍首次开直播,她大方分享了自己的“育女心经”。

直播中,马伊琍坦言自己最后悔的事,就是曾经对大女儿爱马管教太严格,致使她过分“懂事”

虽然爱马成为了人人称赞的乖孩子,可有时候却连自己的心里话都不敢表达。


马伊琍和女儿爱马

有一次,爱马在幼儿园跟同学一起玩过家家,一些孩子扮演妈妈,一些孩子扮演宝宝,可是孩子们都喜欢当妈妈,逼着爱马当宝宝。

爱马其实也想试试当妈妈,可是她却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后来马伊琍告诉女儿“你完全可以拒绝”时,爱马仍然说“我不敢”。

不仅如此,马伊琍还发现,女儿在外人眼里特别听话,特别好管,可是她却内心非常胆小,而且动不动就认错。

只要自己声音大一点,爱马立刻会认错:“妈妈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

马伊琍非常痛心,为了让妈妈喜欢她,爱马小心翼翼,把自己逼成了一个“懂事”的孩子。

马伊琍感慨:“孩子的“错”,只是没有迎合我们的节奏,可是凭什么每个人不能有自己的节奏呢?!”


图片来源:电视剧《明天妈妈不在》

小孩幼稚难搞,往往是成人一贯的印象。

但总有些孩子,有着看似褪去青涩、不符年龄的成熟。

这懂事的背后,却往往有着成人没有察觉的心理。

1

用懂事来讨好成人的孩子,让人心疼

懂事的孩子,往往都有着超级的“读心术”。

那个懂事孩子,不是真的不在乎,他是在成人留下的不多的选择空间里,把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吞下去,小心翼翼权衡着自己的取舍。

女友曾分享过她儿子的事:

由于工作原因,女友调任外地工作一年。

当时,她儿子刚满三岁,入幼儿园不久。孩子入园焦虑期还没过,每天早晨上幼儿园哭哭啼啼。


图片来源:电视剧《业务部长吉良奈津子》

女友调任外地工作后,每月回家,儿子都黏着她,依依不舍,非要跟她走。

女友也心生眷恋,决定带孩子走,可又担心再换新幼儿园对孩子是二次伤害。

在这左右为难的担心中,女友给孩子办好转园手续,带他到外地重新上了幼儿园。

可让女友始料未及的是,孩子入园不再哭闹。

尽管不舍,但他噙着泪花,每天早晨用力挤出笑容和妈妈说再见。

那个三岁的男孩,放弃刚刚熟悉的幼儿园,去重新适应环境、老师和小朋友,忍着不舍不哭出声,是想每天放学都能看到妈妈!


图片来源:电视剧《业务部长吉良奈津子》

透着狡黠的隐忍,真让人心疼。

孩子那些过于懂事的行为里,有着成人赞许的“善解人意”,也有着孩子自己的个人意志不被尊重的委屈。

2

父母失职下的懂事孩子,让人心疼

心理学家认为: 懂事,不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遇事能随即应变,而是可以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真正做自己。

很多父母失职的家庭里,努力撑起一个家的懂事孩子,在乎了别人,却委屈了自己。


图片来源:电影《快把我哥带走》

电影《快把我哥带走》里,时分时秒的父母感情不和,妈妈搬出去住,爸爸成日酗酒。

面对即将要破裂的家庭,哥哥时分努力营造着轻松的家庭氛围,保护妹妹。

父母离婚时,妈妈找到了新男友,有人照顾。

为了不让爸爸孤身一个人,哥哥时分决定,放弃跟妈妈一起生活,即使转学,也要留在爸爸身边跟他作伴。

哥哥尽力掩饰心中的担忧和不快,强颜欢笑地努力保护妹妹、撑起一个家庭。

他机灵古怪下的早熟和懂事,让人几度哽咽。


图片来源:电影《快把我哥带走》

那些父母不尽职的家庭里,孩子早早参透人间冷暖,丢了自己也要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庭责任,这样的小身影让人动容。

早早扛起责任的孩子,无从顾及自己的感受,这不是真的懂事,是生活和压力被迫让他们早熟。

3

童年里不敢肆意的孩子,让人心疼

闺蜜的老公在隔壁城市工作,为了能让老公安心工作,闺蜜从不让他每天往回跑,但双胞胎女儿有时候会想爸爸。

大女儿安静成熟,看起来很懂事。想爸爸时,她从不直说,只是一遍遍问妈妈:“爸爸这两天忙吗?忙吗?”

很多次,得到肯定回答的大女儿会闷闷地“哦”一声,然后转身去做自己的事情。


图片来源:电视剧《我的女儿琴四月》

小女儿可就没那么乖了,只要她想爸爸,一定会大声叫嚷着要爸爸回家。

有时睡梦中梦到爸爸,早起她就会唠叨:“我要给爸爸打电话,要他回来看我,我想他了!”

无论怎么劝,小女儿都不依,还会用她的小逻辑反问妈妈:“工作重要还是我重要?我不管,我就要见爸爸!”

几乎每次,那个不在休息日跑回来的爸爸,都是被二女儿的电话召唤来的。

见到爸爸,两个孩子都很开心。但是小女儿似乎更雀跃,因为潜意识里,爸爸是为她才回来的。

闺蜜曾问过大女儿,为什么不主动喊爸爸回来,答曰:“害怕爸爸以工作忙为借口拒绝,我心里更难受。”

那个懂事的孩子,心里装了太多东西,她们害怕拒绝,害怕被说不,害怕回绝之下,那颗敏感的自尊心无处躲藏。


图片来源:电视剧《我的女儿琴四月》

瞿泺仪在《能量父母》中说:

“草枯了,明年还会发芽;花谢了,来年还会再开;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永远都不会重来,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善待自己?”

童年也一样,只有那么短短几年。永远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事物,就是童年的回忆。

没有在童年里肆意过的孩子,太让人心疼。

4

太懂事的孩子,让人担忧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曾发表过一篇报道:证实幼年时期情绪压力大的孩子,更容易罹患心血管、自身免疫类等身体疾病,并且短寿,哪怕后来他们已经脱离了当年的压抑的生活环境。

童年时期,情绪不舒展的孩子,长大后还易被自卑、抑郁、过份察言观色等情绪困扰。

同样一份来自美国的调查问卷显示:童年的不良情绪,会干扰孩子的自信心、同理心等,影响孩子的性格气质。


图片来源:电视剧《我的女儿琴四月》

懂事的孩子,如果不是天性通透,而是压抑自己的欲望感受,更易罹患各类身体和心理疾病,而且长大后行为问题更突出。

太懂事的孩子,内心大多不丰富,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沉重和匮乏感。

若成年后依然没有及时疗愈或得到滋养,“亏欠感”会伴随孩子一生,并让他们产生自暴自弃、疯狂弥补甚至犯罪的想法。

王尔德说:

“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

精神上的欠缺感,往往是毁掉孩子最直接的凶手。

5

被尊重,孩子才敢做自己

前段时间的天台喊话节目《少年说》,很受孩子们欢迎,因为它为那些不敢吐露心声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喊出真实自我的平台。

被尊重,孩子才敢喊出自我。


图片来源:综艺《少年说》

生活中,那些善于用“懂事”来伪装自己的孩子,其实是对爱和自信都没有十足的把握。

当一个孩子长期不被尊重,心理边界被侵犯,他会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憋屈自己来迎合别人。

心理学家说:有了安全感,才能实现个性化,也就是说,心中住下了爱,才能做到真我的自由

迷失在“懂事”里的小孩,像一只走失的羔羊,很难走出来。不要以为孩子生就天真,不懂压力为何物。事实上,孩子洞察力很强。

只有满满的爱和足够的尊重,才能让修复孩子那颗敏感的心,让他看到自己最真切丰满的感受,袒露自己真实的欲望和想法,卸下迎合和伪装,做一个真实的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宁可不要那个懂事周全的孩子,也愿意他在美好的童年里做最真实的自己。

尊重孩子,给他足够的爱和自由,在爱的包围下,孩子才不会逼迫自己去早早懂事。

正如蒋方舟说:“愧疚是最大的负能量,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成熟的父母,会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

你不必过分懂事,也不必迁就迎合,风雨世界,你只需勇敢哭,痛快笑,哪怕偶尔任性,我都愿你做永远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