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杂志:为什么孩子需要灵性?

作者:青豆书坊 10-20阅读:5587次

青豆书坊 · 幽幽书香

拥抱变化的世界 | 守望永恒的美好

假如你是个犹太教徒,你的丈夫是不再去教堂的天主教徒。尽管你们时不时地冥想、祷告,但条件允许的话,你们都更愿意花时间去徒步旅行。你们站在山顶,或者在艺术博物馆里,被一种既卑微渺小,又雄奇伟大的情感所笼罩,被生命存在的神奇,被生而为人的奇妙和自身的脆弱而深深感动。然而这样的状态是如此不可多得而且易被打扰。世俗生活——工作,电视节目,新开的酒吧——的介入会打消你所有的敬畏之心。

直到你有了孩子。但到底应该如何指导孩子精神世界呢?这种烦恼逐渐变成了你人生中的一部分。难道也要让一个陌生的牧师来教导孩子那些也许你自己都不相信的知识吗?你说服自己说孩子有足球队,有生日派对和早午餐就够了。但事实上这是对精神世界的一种漠视,毕竟你也不是这样被养育长大的。在你心中,也一直有一个微弱的声音坚持在问:“真的不需要重视对孩子的精神世界指导了么?”

现在,一本由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Lisa Miller所著的新书,要求家长们正视他们心底那个微小的声音。《灵性孩子:让生命充满内在力量的科学育儿观》是最新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关于这个问题的详尽和令人信服的研究概要。所有的研究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在健康和丰富的灵性生活中长大的孩子 更幸福,更乐观,更向上,更灵活,更有能力应对生活中普通(甚至巨大)的创伤。特别是青少年,如果在精神世界里有所耕耘,那么他们更不容易受到酒精和毒品的诱惑,更不容易沉迷于有风险的性爱,更少陷入绝望的情绪。“在整个人类历史范围内,”米勒写到,“没有任何因素能像精神信仰一样保护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

此外,米勒认为,继续忽视孩子的灵性发展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比吃非有机食物,或没有为SAT考试做好准备,不努力参加足球训练更具灾难性。关于灵性发育的迟缓可能会对孩子造成永久的伤害,让孩子形成脆弱的自我认知和心理弹性的缺失。米勒甚至引用了一些证据来支撑,这些证据表明青少年的精神发展会在大脑的前部(指挥中心)与负责直觉和感知的部分之间创造出更加灵活和复杂的通路,从而建立一个更加健全的人格。

她写道:“当精神发展被忽视或儿童的个人对精神的好奇心和探索被剥夺时,我们可以看到正在形成的危机。”,“在一个对巨额金钱,虚荣的追求和犬儒主义成为主流价值观的社会中,我们的孩子需要我们的支持,让他们可以在成长的各个阶段寻求精神上的生活。”

米勒认为,在充满灵性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成年后更能接受别人的祝福,在工作中更有责任心,更重视与人之间的关系,拥有在不幸中发现机遇的能力。没有在灵性的成长中建立自尊的孩子,则更容易为取悦他人而活,感到更加孤独,常以宿命论的悲观角度来看待失败和挫折。

自Paul Tough在他2012年的畅销书《孩子如何成功》中提出“坚韧”的重要性以来,没有任何一本书能为良好的个人品质在防止孩子堕落方面的重要性做出更好的论证。米勒甚至认为“坚韧”这一品质就是来源于灵性。“在灵性上有超越性修养的孩子同样会更加坚韧”,米勒在电话中如实说,“而且,通常他们也会更加成功”。

这样的情况实际上常常让家长感到焦虑。毫无疑问,家长们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一切。但如果你自己对信仰都持有疑问,又如何去支持孩子在灵性上的成长呢?扪心问问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关于信仰的一切突然开始让你觉得不安了呢?

丽莎 · 米勒

米勒本人是一个恪守教规的犹太人,同时也是3个孩子的母亲。但她也承认有组织的宗教信仰并不适合于每个人。米勒说,即使最不虔诚的父母也能帮助孩子在心灵上获得成长,只需要对孩子自然发生的对灵性的追求敞开大门,而不是用讥讽,焦虑和不耐烦的情绪使之消磨殆尽。她把父母在孩子灵性成长中所扮演的角色称为“灵性大使”。追寻灵性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深刻于基因之中的。米勒提到,你应该克服你的娇气敏感,勇敢地拥抱内心的热情,告诉你的孩子这对你有多重要,并鼓励他们向你讲出他们自己的感受。

有太多孩子天生就能在蚁丘上凝视蚂蚁一连几个小时,这是心理学上所谓的“正念认知”。他们在看到流浪汉时能体会到他们的无助和绝望,这是同情,也是怜悯。小学阶段的孩子无比看重公平和正义,并为能够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这是慈悲。米勒认为应该教育孩子们家人之间的爱是神圣的,“即使你远在学校,我们的心灵也是互相联通的,直到永远”。

跟孩子说出这样的话可能会让你感到牙酸,事实上本书中有很多类似的话。但米勒认为,与孩子建立心灵上的联系能够保护到孩子。 她自己的研究表明,在有抑郁倾向的家庭中,当孩子能跟母亲分享心灵上的观点时,儿童抑郁的发病率因此降低了80%。

在本书关于青春期的章节中,米勒拿出了最有力的证据证明了丰富美好的灵性生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如果一个青少年,在他的青春期就拥有较高的并可以持续增长的心灵能量,那么他就不可能陷入对毒品和酒精以及其他的成瘾。在正在进行的fMRI研究中,米勒和她的同事已经证明这种关系可以让大脑中的成瘾机制失效——“减少无法抗拒的诱惑对他们的吸引力”。

米勒在电话中提到,她认为青少年的愤怒就像先知的愤怒一样。在成为一个完整个体的过程中,他们坚持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擅长于分辨虚伪,特别是父母的虚伪。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作为父母,特别是信仰不是十分虔诚的父母,需要在信仰问题上格外诚实的原因。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青少年或许会经常在疏远,联系和快乐之间不停转变。让一个青少年住嘴,告诉他他的看法与现实相去甚远,就像“沉默一个现实主义者”。 “更好的方法是跟随着他们的想法”,米勒告诉我,“他的看法是真实的。” 毕竟,全心全意的灵性生活,要求的不是知道答案,而是提出问题。而这是青少年们可以和他们奉行不可知论的父母一起轻松做到的事情。

书 名:《灵性孩子》作 者:[美] 丽莎•米勒

译 者: 王欧娅

定 价:49.80元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开 本:1/32

出 版 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装 帧: 精装

点击“原文链接”,查看更多关于《灵性孩子》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