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养娃新焦虑:妈妈生姥姥养,爷爷奶奶来欣赏

作者:牛油果的生活观 10-21阅读:4717次

1

最近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大多数的家庭都是姥姥姥爷帮忙带孩子,而爷爷奶奶只是定期来看望。

究其原因,则是许多家庭为了避免婆媳矛盾,优先考虑姥姥带孩子,自己的妈妈说几句也不会记仇,而婆婆就会放在心里。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人,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

由此可见,老人带娃已成趋势,其中姥姥带娃的人数明显高于奶奶,变成了带娃的“主力军。”

我们小区就有很多帮女儿带娃的姥姥,其中有一个老人令我印象深刻。

老人今年70岁了,身体也不太好,女儿小月生完二胎以后,一开始是让公婆过来帮忙的。

可是公公婆婆眼里只有儿子和孙子,如果儿子在家,他们就会做一顿丰盛的晚餐,如果儿子不回家吃饭,家里就是剩菜剩饭。

小月上班很忙,有一次发着高烧,实在是起不来床,就让丈夫把她的内衣内裤洗了。

婆婆刚好听见了,倚着门在那里指桑骂槐,什么女人一懒家就穷,男人给女人洗内裤太没出息,丢老祖宗的脸.....

宝宝开始吃辅食的时候,婆婆就拿出自制的米粉,煮好后加盐,一口一口喂给宝宝吃。

小月提醒婆婆不能给几个月大的宝宝吃盐,会影响宝宝的肾脏功能,严重的会造成肾衰竭。

还有把尿的问题,小月也说了很多遍,太小的宝宝不能把尿,容易造成肛瘘。

可惜老人不听也不学,不停的争辩、叹气,对儿子告状,引发家庭矛盾。

后来,小月的公公婆婆终于回老家了,小月只好把自己的妈妈接过来带孩子,家庭气氛和睦多了。

2

我家楼上的李阿姨,来北京帮女儿带娃已经六年了,就是体恤女儿太辛苦。

女儿女婿工作都很忙,就连周末也要加班,大部分时间都是李阿姨一个人在家带外孙女。

李阿姨每天早上六点起来做早餐,然后送外孙女去幼儿园,接着去菜市场买菜,回家打扫卫生,洗衣、做中午饭、午休,又要去接外孙女放学,然后回来做晚饭。

李阿姨打算等到外孙女上小学,就回老家安度晚年。

没想到,亲家却要求女儿必须生二胎,生二胎意味着女儿又要经历一遍十月怀胎、坐月子带孩子,日夜颠倒的生活。

李阿姨的女儿也不同意要二胎,她的事业处于上升期,孩子也慢慢长大了,生活稍微轻松一点,如果再要一个孩子,又要辛苦自己的母亲,她不忍心。

可是公婆那边咄咄逼人,数落她生不出儿子,在农村没有儿子意味着绝后,他们绝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儿子没有继承人。

小两口为生二胎的事情吵架,李阿姨的女儿问老公:“孩子长到六岁,爷爷奶奶见过她几面?他们没有出过一分钱,也没有出过一分力,有什么资格要求我再生一个?”

一句话怼得老公哑口无言,妻子说的话令他无力反驳。

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是除了父母以外最亲的亲人,他们一样的和蔼可亲。

每当过年过节的时候,孩子们围绕在老人身边嬉戏,是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爷爷奶奶在孩子的心目中,变得越来越陌生,慢慢的变成了一个称呼而已。

3

有网友编了个顺口溜,生个孩子姥姥带,姥爷天天去买菜,爷爷奶奶光欣赏,爸爸下班就上网。

我女儿出生后,老公也打电话叫奶奶来带孩子,但是被拒绝了。

婆婆觉得和我们住在一起,生活习惯不同,难免会有磕磕碰碰。而且她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根本带不了孩子。

于是,我不得不关掉已步入正轨的服装店,当上了全职妈妈,长期睡眠不好,差一点就得了抑郁症。

后来又要了二胎,老公工作更忙了,我的父母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来到北京帮我带孩子,我才得以恢复工作。

如今,孩子最亲的人就是我和姥姥姥爷,偶尔给爷爷奶奶打电话,都能听出老人的尴尬与陌生。

每当有人问孩子,你爸爸去哪儿了?孩子都会说,我爸爸去上班了。人家又问你爷爷奶奶呢?孩子又会说,爷爷奶奶在老家。

那一刻,我觉得很难过,亲情对于孩子们来说,太奢侈了。

有人说,中国式带娃新焦虑,妈妈生姥姥养,爷爷奶奶定期来欣赏。

我想,造成这种现象有三个原因,一、爷爷妈妈在外地,姥姥姥爷成带娃首选。二、姥姥带娃可有效避免婆媳矛盾。三、奶奶主人意识强烈,对儿媳没有同理心。

一个朋友和我说,她的婆婆带孩子,经常对孩子说,你妈妈是坏人,咱们不要告诉她今天吃糖了,她会骂你的。

以至于孩子对妈妈充满敌意,她只好把婆婆请了回去。

后来姥姥来了,孩子懂事多了,因为姥姥经常对孩子说,孩子,你爸爸妈妈工作很辛苦,你妈妈生你的时候经历了很多痛苦,你长大后要孝敬她。

其实我觉得,无论是奶奶带娃还是姥姥带娃,都起到一个辅助性的帮衬作用,父母应该亲自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