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吃掉亲生儿子:亲子教育中上演的人吃人,也许你正在经历

作者:娇娇妈 11-12阅读:515次

12年没回家过年,

拉黑父母联系方式6年,

这是王猛对父母爱的捆绑做的最后切割。

从小成绩数一数二,

以地级市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取北大,

毕业后去美国知名大学进修的王猛,

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但光鲜的背后却隐藏着难言之隐的苦痛。

2018年年初,

《北大留美硕士万字长文控诉父母“控制与伤害”》

一文在全网传播开,

王猛列出多重罪状控诉父母多年来的操控。

年幼时,

父母把他关在家里,

事情不管难易,

家里人都会给他包办好,

甚至连衣物都是按照大人的审美意愿而买,

6岁前,穿女孩衣裙,

小学后,即便学校活动要求穿中裤,

父母也不准。

五年级的时候,

他去市里上奥数班,

有次比赛后回来发现随身携带的文件被人为弄坏,

原本不同意他外出的母亲嘲讽道:

这下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

王猛想过挣脱父母的操控,

但都一一被父母的“为你好”而回绝。

升高中时,

他想到外面的高中,

但恰逢父母单位合并成一所中学,

即便学校很普通,

父母依然以“你太小不能骑车”、

“你受不了当地名校的竞争”的理由强制王猛留下。

以为去北京念大学就能挣脱牢笼,

但在父母的示意下,

王猛的大姨通过王猛同学打探他的一举一动,

对他来说仿佛就像活在24小时监控的密室,

没有自由可言。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而对于王猛的父母来说,

你首先是我的儿子,

你必须听我们的话,

在我们的掌控之内,

然后你才能做自己。

从父母的角度而言,

这是为了王猛好,

在父母的庇护下他能少走多少弯路,

但从孩子的角度而言,

这是溺爱,

是蒙蔽双眼的控制。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

成人就开始压制、束缚他,

可悲的是,

成人自己毫无察觉。

大多数父母喜欢把自己扮演成上帝,

到头来却本色出演了控制欲极强的暴君。

《时代周刊》刊发过一篇关于“过度教养”的文章,

其中提到的过度教养即过度关照孩子的生活;

过度插足孩子人生。

让孩子在溺爱的蜜饯下,

寸步难行。

其实想要知道自己所受家庭教养方式是否健康,

只要看两个方面:

一个是“回应”;

另一个是“要求”。

回应是父母对孩子需求的接受程度,

要求是父母对孩子成熟、独立的控制。

如果父母能最大程度理解孩子,

同时不过度决定孩子的人生,

那么孩子会拥有独立自信的人格

及较好的人际关系和高安全感,

如果不能,

将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痛苦,

而朱雨辰的妈妈就是典型的反例。

朱雨辰,

一名演员,

戏红人不红,

今年39岁的他至今单身,

不难想到他妈妈曾说的一句话:

朱雨辰的每段感情我都知道,

我都会去干扰。

感情如此,

生活亦如此。

每天早餐朱妈妈都会为他准备好果汁,

一天两瓶,

必须喝完,

晚上要把空瓶带回家,

证明他喝完了。

不让他做饭,

甚至希望他忘记如何做饭,

也不让他在外面吃饭,

拍戏时,

跟着他跑剧组,

儿子在哪,

她就在哪。

工作时,

不让他接古装戏和武打戏,

因为害怕朱雨辰被人打伤。

就连朱雨辰的微博也不能幸免,

朱妈妈会把朱雨辰发在微博上的话抄在本子上,

儿子不发微博,

她就心急,

甚至要挟

你要是不写,

我就抄你博客去!

如今的朱雨辰,

已到油腻中年,

事业仍不温不火,

每段感情都因母亲的介入无疾而终,

身边连个知冷暖的朋友都没有。

39岁,事业无望,形单影只,抑郁寡欢…

这样的人生,

想想就已觉得沉重和悲哀。

面对节目,

朱妈妈坦言,

自己在用整个生命来对待儿子,

但朱妈妈这份拿整个生命去付出的爱意,

太过沉重,

沉重到几乎毁了儿子朱雨辰的一生。

从心理学上看,

朱妈妈的控制欲让她认为

自己对朱雨辰有绝对支配权,

不允许意外或是其他差错,

且对朱雨辰绝对占有,

在思想和行为上都不得有违背她的意思。

一旦控制欲不能得到满足,

就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

甚至出现过激行为,

就像下面这位包妈妈一样,

狠心将孩子一口吃掉。

在皮克斯最新中国风动画短片《包宝宝》中,

中国家庭病态的爱与控制成为短片的一大亮点。

包妈妈做的包子突然伸展出了手脚,

变成了带着灵性的小男孩,

惊喜之余,

包妈妈日夜把它当做亲孩子对待。

给它在门上标注身高;

带它去菜市场买菜;

买他最爱吃的面包;

保护包宝宝的安全;

帮他洗澡澡……

就这样,

在宝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下,

包宝宝长高长大了。

随着年龄身高的变化,

包宝宝的青春叛逆也随之而来。

它不再觉得和妈妈一起打太极是件有趣的事,

它开始尝试叛逆期孩子都觉得炫酷的事情,

和朋友踢球,

开跑车兜风、抽烟、泡妞......

包妈妈害怕他柔软的身躯受到伤害,

拒绝包宝宝靠近其他孩子,

但是包宝宝不领情,

他再也不黏着妈妈了,

开始锁住房门,

与包妈妈保持距离。

包妈妈为了引诱孩子,

用小时候的办法烧了一桌子好菜,

想用食物的香味引诱包宝宝出来。

但是包宝宝并没有上钩。

包宝宝带金发碧眼的洋女朋友回家那一刻,

预兆着母子间情感的破裂。

洋妞儿亮出无名指上闪闪发光的钻戒,

宣示了自己的主权。

包妈妈非常震惊,

难以接受儿子有了别的女人,

甚至还要搬家出去独立生活。

母亲关上了门,

不让包宝宝走,

一番争执之下,

包妈妈恼羞成怒,

无可奈何,

忍痛闭着眼一口把包宝宝吃了。

发觉自己把包宝宝吃了后,

包妈妈很后悔,

独自躺在床上默默流泪。

这就是现实版的中国家庭亲子关系啊,

爱与恨并存,

挣扎撕扯最终两败俱伤。

父母自始自终都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为了孩子,

他们无法面对这样的现实:

惯子如杀子,

你的爱其实是伤害。

《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

如果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

你会按下按钮吗?

很多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毫无犹豫地按下按钮,

这样孩子会一路顺风顺水,

读好的学校,

有一份好的工作,

找一个好的伴侣,

按照他们规划的路线,

稳稳当当地避开所有弯路,

最终让孩子成为一个加强版的他们。

记得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写道:

他不当皇帝后,

连怎么开房门都不会,

因为以前都是别人服侍伺候他。

如今大部分的父母正做着同样的事情,

伺候着许许多多的“小皇帝”,

他们不愿承认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的事实,

他们爱孩子,

但同样也在伤害着,

甚至他们也明白:

得体地放手才是最理智的爱,

只是他们做不到。

网友@斯坦在知乎上写了这样一段话,

值得家长们好好深省:

不是我离不开父母,

而是父母离不开我,

恨不得上大学都陪读,

离开家去哪都跟着,

租房子也不允许我选,

想了解我的全部动向,

想远程遥控我,

想附身在我身上从头再活一遍,

我无比渴望兄弟姐妹,

不要天天盯着我,

不要过度保护我,

不要恨不得替我去活,

溺爱孩子替孩子包办一切的父母,

是真的爱孩子吗?

他们只是更爱自己吧。

我一直以为我长大了,

其实没有,

我本可以长大的机会,

都被他们夺走了,

他们用我的生命来验证他们的经验,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啊,

再晚就来不及了,

活着多么好,

我多想真真正正地活着,

父母什么时候能放过孩子呢?

那些替孩子做了很多很多的父母都醒醒吧,

人生该走的弯路一条都不会少,

你现在不让他走,

他未来照样跌跟头。

孩子其实什么都做得好,

只是他从未有过机会。

你的孩子,

自他出生的那一刻起,

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而每个迷失自我的孩子,

身后都站着操碎了心的父母,

希望你不是,

与所有父母共勉。

﹌END﹌

-图片来源-

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

微信公众号:娇娇妈(ID:jiaojiaoma8);嗨,我是娇娇妈,专注于服务数百万妈妈的平台。我的文,偶尔理性冷静、偶尔温暖深情,只为让您在路上少走弯路,做个最懂孩子的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