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是拿,没有偷” 这位妈妈的回答很棒,值得学习

作者:小屁孩儿 11-15阅读:2195次

文|文儿

有一天星期天请邻居们来家做客,来的都是年轻的妈妈带着几岁大的孩子。当天非常热闹,就是孩子多了场面有些混乱。结束后,邻居陆续离开。突然一位邻居带着孩子返回来说,对不起啊,刚刚出门看见孩子手里多了一个小镜子......还没说完,就听见另一个邻居的儿子说:这不是偷吗?小女孩非常委屈告诉她妈妈“妈妈我是拿,没有偷”。

小孩子很容易分不清别人的东西和自己的东西,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拿是很正常的。孩子控制自己的能力不足。所以,即使真的是孩子偷拿了东西,也不代表她以后就成了小偷。关键是家长要怎么教育孩子,让她知道什么情况下不能拿别人的东西。接下来这位妈妈的教育就很好。

这位妈妈先安慰了一下孩子,让她情绪平静下来。然后问她:“你知道哥哥为什么说你偷吗?因为这个小镜子不是你的,但是你想要。可是又没告诉它主人。所以,哥哥才说你偷。对不对?”这位妈妈先稳定孩子的情绪,然后再告诉她别人是怎么看待这种行为的。而不是直接回应孩子她的行为是不是偷。这位妈妈这样做,既回顾了刚刚发生的事情,也帮孩子回顾了自己的行为。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非常的棒。

然后,这位妈妈又说:“在别人家不问就拿,在别人看来是不对的。因为东西的主人会伤心。前几天幼儿园的小朋友,不问你就拿走你的玩具,你是不是也不开心。因为这种行为是不对的。”这位妈妈举出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这样做会让孩子对自己不问自取行为进行反思,也更容易说服孩子,让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

最后,这位妈妈告诉孩子:“偷偷拿走不是你的东西,就是偷拿。你做错了,所以哥哥就说你偷。以后不要这样了,要道歉知道吗?以后不许这样了。”孩子不接受“偷”,这位妈妈就从“拿”开始说,最后让孩子接受了她是“偷偷的拿”。所以说服了孩子。家长说服孩子,一定不要非常粗暴地让她接受自己的观点。否则,孩子不仅难以明白家长口中的意思,还会感觉自己是被强迫的,也就更加难以教育了。

这位妈妈给孩子上了很好的一课,既让孩子明白了为什么不能这么做,也没有伤害到孩子,值得每位家长学习。

关注【小屁孩儿】,你想了解的儿童心理、亲子关系、儿童性格发展、家庭教育、双商开发,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除了原创漫画文章,我们还会定期给您奉上实用教育小贴士,让你和孩子的关系更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