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的宝宝有时怕生胆小,父母应该如何引导?

作者:大话科普 11-27阅读:2923次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大话科普 ,关注我们公众号,回复“育儿”了解更多科学育儿知识。

有些爸爸妈妈会发现,

相比其他孩子的活泼外向,

自己的孩子好像天生就比较胆小,

害怕陌生人,不喜欢接触陌生环境。

孩子为什么会胆小呢,

真的完全是天生的性格吗?

哪些事情会让孩子感到害怕,

爸爸妈妈又该如何引导改善,

才能让孩子远离不安和恐惧的情绪?

13~24个月之间,

对于胆小的孩子,

爸爸妈妈需要知道这些:

一些大人会害怕的东西孩子反而不会怕,

比如蛇、虫子,

因为他对世界的认识还很少。

但孩子也有本能会害怕的事情,

比如说与妈妈的分离以及充满暴力的陌生状况,

都会引发孩子的不安。

大多孩子都会害怕去医院,

因为在一岁多点时,

孩子已经能记住打针这回事了。

爸爸妈妈可以在去医院之前,

扮成医生和孩子玩游戏,

让孩子不那么紧张。

最好不要用吓唬孩子的方式,

比如告诉他不打针就会肚子疼。

孩子有时也会对洗澡感到害怕,

有抗拒行为。

这是因为洗澡的时候要停止其他的事情,

或者是曾经水进到眼睛、鼻子里导致不舒服。

缓解孩子情绪的好办法是:

爸爸妈妈坐进浴缸里和孩子一起洗。

如果有动物突然跑过来或者突然叫的很大声,

孩子也可能会害怕。

爸爸妈妈可以先接近动物,

轻轻摸摸它,

让孩子知道动物是安全的。

最好不要让孩子在小动物面前喝牛奶,

避免动物因为一些本能行为惊吓到孩子。

孩子通常害怕黑暗,

因为在黑暗中他无法了解周围的状况,

就会产生恐惧和不安。

在孩子睡觉的房间,

可以关掉大灯,打开睡眠灯。

如果孩子对打雷、闪电等陌生状况

表现得过于敏感的话,

爸爸妈妈要反思是不是曾让孩子

接触过暴力场面或者受到严重惊吓,

这会导致孩子害怕陌生的东西。

为了消除恐惧,

爸爸妈妈最好在孩子接触新事物时陪在孩子身边。

当孩子感到害怕时,

与爸爸妈妈的身体接触可以帮助孩子尽快平静下来。

妈妈可以紧紧抱着孩子,

抚摸孩子背部,

让孩子情绪更容易稳定下来。

在孩子害怕时,

如果说“没什么好怕的”“宝宝最勇敢了”之类的话,

其实并没有什么帮助,

这样的鼓励难以缓解孩子的恐惧。

想让孩子不再害怕,

爸爸妈妈可以为孩子解释他所害怕的东西,

让他知道那并不是什么需要害怕的。

如果孩子怕闪电,

妈妈可以抱着他,

慢慢地带他到窗边看闪电,

让孩子正确认识一些未知事物。

恐惧是会随着时间慢慢消失的。

在孩子刚开始接受并理解身边的事物时,

不要强迫他或者吓唬他;

即使孩子在一次两次之后还是害怕,

也不要心急,等孩子逐渐调整,

让情况慢慢缓转。

育儿小知识

胆小内向的孩子通常很难

在旁人的关注下表达自己的想法,

其实这并不是孩子不会表达,

而是因为内心感受到的压力而不敢表达。

对此,爸爸妈妈可以

通过一些游戏来培养孩子的表现力,

让孩子逐渐尝试表达。

比如把沙子弄湿,

让孩子自己搭成想要的形状。

玩的过程中,

让孩子自己决定怎么做,

爸爸妈妈不要说“应该这样弄”“那样太脏了”等等。

关注公众号大话科普,让你育儿路上少走弯路~

下载科普中国app了解最权威、更全面的科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