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会分享就是自私?那是你没好好引导这5件事

作者:儿科医生雨滴 12-10阅读:4397次

优优是个4岁大的小姐姐了,她还有个两岁的弟弟。这天妈妈给两个小朋友各带了一个小礼物,姐姐拿的是小猪佩奇玩偶,弟弟的是超级飞侠模型。

本来以为两个孩子会开心地各自玩着新玩具,没想到没多久弟弟就想抢姐姐的玩偶。

优优:“不要不要,这是妈妈买给我的,不给。”

弟弟:“我也要,我也要。”

两个小朋友就这样像是炸开了一样边吵边哭。闻声而来的妈妈被哭闹声搅得头疼,不假思索地说到:

“姐姐比较大,先让给弟弟。”

优优一听很是委屈:“可是,这是我的…”

妈妈:“先让给弟弟好吗?妈妈再给你买。”

优优:“不要~这是我的。”

妈妈:“我们要学会分享,你是姐姐,要让着弟弟。”

“不能自私,要学会分享。你是哥哥/姐姐,要让着弟弟/妹妹;你是主人,要让客人;你是男生,要让女生……”这样的话,爸爸妈妈是不是都曾经说过呢?毋庸置疑,分享是一种美德。

但仔细想来,我们多少都有被大人强迫与其他人“分享”的经历,那种内心的委屈和不情愿也许还历历在目。

这种为了达到分享的结果而强迫,是真正的分享吗?宝宝不分享就是自私吗?如何才能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一、宝宝不分享就是自私吗?

占有并将东西当成自己的,是在三四岁左右开始真正能分享前的正常阶段。两岁以下的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是自己的世界的中心,其他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只是因为与他们有关。

这个时候他会认为他所看到的所有的东西都是他的,包括妈妈也是他独属的,不允许别人分享,加上这个阶段他还不会考虑别人的心理感受,所以表现得看似小气、自私,实际上是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

3岁以后,随着孩子社会性发展,基本上都能明确区分自我和他人,越来越懂得与人相处之道,换位思考和同理心也发展起来,分享的行为也成为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三岁以后,所有的孩子都必须做到愿意分享,更不意味着孩子所有的拥有都可以用来分享。

事实上,在成人的世界也是如此,就算一个再乐于分享的人,也会有专属于自己不可分享的私有世界。

为什么好多孩子平时都很“大方”的,但是当被大人要求分享时,总是显得特别小气,甚至会出现大哭大闹呢?那是因为在孩子的眼里,这根本不是“分享”,是大人的强权,是在“抢夺”。

当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物权受到威胁后,人的本能就是抵抗和捍卫。这不是小气不是自私,这是自我防卫的本能。

二、分享的前提是自愿和快乐

正常的分享是一种礼尚往来的交往,以我之舍博他人之得,是一种交换和共享的行为。

它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个体主观意愿,即个体愿意分享,而不是被迫;二是个体能够从分享中获得乐趣,而不是痛苦和不舍。

如果分享的结果变成了一方一味容忍和退让,而另一方洋洋得意、得寸进尺,那就违背了分享的初衷了,也会损害孩子的心理。

所以,爸爸妈妈在教宝宝分享时,更需要先尊重宝宝的意愿,教会宝宝保护自己的合理权益,捍卫自己的物权。

否则分享容易演变成两种结果:一种是被孩子理解成为他人的侵犯和霸占,无法享受到分享的乐趣,而且再也不愿意进行分享。

还有一种则是,严重削弱孩子维护自己的利益的能力,缺乏物权人权意识,不懂得拒绝,分不清哪些可以分享,哪些不可以分享,对他人的建议言听计从。

三、如何引导宝宝学习分享?

《正面管教》中指出,学会分享是一种很难掌握的技能,“不要期望孩子在经历过一次就能学会并记住”。它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技能训练、大量的练习和大人的极大耐心。

1、避免贴标签。即使孩子不爱与人分享,也不要说孩子自私、小气之类的话。当然,当孩子做出分享的行为时,父母要加以奖励,表扬。

2、同理心的培养。面对不愿意分享的宝宝,我们可以通过强调他人的情绪,尝试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对方想要玩他玩具的原因(如:“看上去他对你的玩具很感兴趣呢!”),这是帮助他建立同理心的方法。

当他能够设身处地替他人思考时,他也会变得更加愿意分享。

3、尊重孩子意愿。鼓励孩子自由表达,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估,哪些东西我愿意分享,哪些东西我不愿意?哪些人我愿意分享,哪些人我不愿意分享?孩子只有在自愿的情况下经历“分享”的过程才能自己去体会。

4、让孩子体验分享的乐趣。鼓励孩子与小朋友多交往,多参加一些需要配合完成的活动或游戏,让孩子感受到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快乐。

孩子也是需要社交的,如果分享给他们带来快乐,他们也是乐意分享的。

5、善用交换法。当两个孩子在争夺时,可以用“交换法”来引导两个宝宝进行分享。

比如文章开头的姐弟俩。可以试着告诉弟弟,如果他想玩姐姐手里的玩具,就需要用自己的玩具进行交换,而且这种交换需要征得姐姐的同意,这是在教宝宝尊重他人的意愿。

如果姐姐愿意大方分享,当然好。如果确实不愿意,用别的玩具也不能达到交换的目的。那就暂时把两个宝宝分开,转移注意力,而不是用妈妈的“权威”来强迫要求分享,这样做会让孩子感受到了被“霸占”、“抢夺”等不安情绪,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分享是美德,它的真正意义是“授者”和“取者”双方都受益。但在引导孩子积极与他人分享前,需要先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尊重孩子的所有权。

在这个基础上,让他体会到分享乐趣,他自然而然就会有想分享的意愿。千万不要再为了达到分享的结果而强迫,那只会损害孩子的社交热情。想教孩子分享,先尊重他。

关于今天的话题,你还有什么看法吗?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如果宝妈宝爸还有什么其他想了解的话题,可以告诉我们。写文不易,多多帮我留言点赞转发哦,雨滴医生谢谢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