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十年,我学会的最大的本事是“认怂”!

作者:九斗跨界教育 12-11阅读:859次

忍不是认怂,是选择性认怂!能忍住自己脾气的妈妈,都已经修炼到一定的境界。——米小妈妈

一、忍出来的境界

孩子进入准青春期,各种叛逆,你怎么能忍?这是一段时间之前朋友问我的问题。

“你凭什么要求我?你凭什么对我指手画脚?我又不是你的员工,我更不是你的奴隶!”我说一句,孩子“怼”很多句。

这些看起来一触即发的瞬间,往往是我先忍住自己要爆发的脾气!

为什么会这样?每次被孩子各种“怼”之后我一直在反思。我甚至使劲的回忆着当年和父母各种“怼”的青春期,难道这是“遗传”?或者说这是孩子的“天性”?

有时候孩子说话的样子,真的感觉好像给我一个响亮的耳光。

有时候真的很想冲到她的面前,好好的说教,告诉她我的感受,描述她看起来多么的忘恩负义……

为孩子的成长,当爹妈的付出了多少?她表现出来的不但不感激,更有各种不尊重,凭什么?

但是这种“邀功式说教”的冲动我还是忍住了!

这些年,当母亲之后,我最大的本领就是忍。

每当和孩子产生“对抗”时,我都会让自己冷静下来,让自己不要喋喋不休。

“不管喜欢与否,冷静与否,孩子还在用自己的方式和我们交谈,这是好事。”

我相对擅长用阿Q精神来“安慰”自己。每当情绪产生波动,想要冲上去说教,甚至踹孩子几脚时,我都会这样劝诫自己,然后伴随着一连串的深呼吸。

为什么能控制住自己,分析起来,有这样的几点原因:

1.如果我和孩子一样“炸毛”,沟通会更难。

2.孩子有时候看起来不尊重的表现,他们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激怒我们,也不是要表现出对父母的不感恩,我们的孩子依然是好孩子,他们也有自己的情绪。

3.孩子懂得反抗不是坏事,他们有自己思辨,一味的顺从和逆来顺受,这样的孩子更不是我想要的,如果要在懂得反抗和顺从的孩子之间做选择,我100%愿意孩子是懂得反抗的那一个。

4.孩子的反抗表现出来的是他们积极的自我肯定,我做我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为什么不鼓励呢?

每当孩子“炸毛”时,在深呼吸之后,我都会这样“安利”自己:一个懂得反抗,懂得表达自我,懂得和“恶势力”斗争的孩子,是极好的。

在未来成长的路上,他们如果遇到各种问题,就开始逃避,这样的孩子可能也不是我们想要的样子。

他们只不过在说出观点,让别人听到他们的声音。只不过,他们用的方法还不是特别完美,他们的方法让我们感觉不爽,仅此而已。

但是,要用别人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项技能就算是身为母亲的我,也并不完全具备,所以何必去怪孩子呢?

二、忍的前提是家庭良好的沟通氛围

在孩子不断和我的这几年时间里,我不断的冷静自己,也不断的尝试着让孩子意识到问题,也在不断的帮孩子建设与我沟通的技巧,幸运的是因为我的冷静,孩子收获了一定的技巧。

另外,我发现,孩子很多时候表现出来的不尊重,并不是因为孩子想要顶嘴,想要对抗,想要“叛逆”,想要“忤逆父母”,有时候他们不尊重父母的行为只是来源于他们的:

A:压力,各种学习、生活、交友的压力。

B:害怕、沮丧等情绪。

C:疲劳或者饥饿的状态。

而这几种情况是孩子“炸毛”的大多数,当我们能够理解这一点之后,你会发现,孩子的“炸毛”并非针对你,不是针对父母的个人攻击。

所以,我能忍,尽管有时候心情不是很爽,但是相比孩子积极健康的成长,获得更多社交技巧和方法,学会处理自己各种复杂的情绪,父母就算认怂,又有啥了不起的?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当你们意识到这一点时,你们是不是会平静下来?能够正确的分析孩子的行为?具体是如何做到的,主要有这2点(此处可以有掌声):

1.当孩子说一些学校或者生活中的事情时,就算在脑袋里我认定这些事情很鸡毛蒜皮,很小,很无所谓,但是还会听孩子认真的说,因为对事情大小的判定,我们和孩子的判断标准并不相同,我们认为的小事,在孩子哪里可能是天大的事情。

2.家里的大事小情,都会让孩子参与讨论。比如朋友结婚出多少份子钱?甚至包括家庭投资的一些决策,买房的决策,换车的决策,去哪里旅游,生日买什么样的蛋糕,都会让孩子参与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觉得自己像家庭重要的成员一样,很有参与感和存在感。

在多年这样的轻松的环境中,孩子相对信任家庭的环境,知道自己的意见在家里很重要,这是前提,所以孩子更愿意表达,更愿意说,遇到自己不爽的就直接“开撕”。

三、忍不等于不作为和放纵

我能忍,但是不等于不作为。

我能忍,但是不等于放纵孩子。

我能忍,是对自己更为严格的要求。

我能忍,是基于对孩子的爱,对良好的解决问题的努力。

而如何处理激励的、对抗的、不友好的情绪冲突,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练,如果父母表现是激励和对抗的,孩子唯一能学到的也只有对抗,反之亦然。

A:允许孩子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B:让孩子看到自己表达情绪之后,对别人产生的影响。

C:让他们知道即使他们表达了某种情绪,而且即使用强烈的方式表达情绪,他们的某些不合理的诉求也不会得到满足(即不合理的诉求并不会因为他们的强烈的情绪表达而被允许)。

E:父母不会因为他们的大喊大叫(各种无理取闹)而屈服。

F:父母会尊重他们的情绪表达,但是父母有自己的原则和底限。通俗一点就是:话可以随便说,但是事情不能随便做。

“我只是建议你去睡觉,为什么要提高嗓门和妈妈说话”?

“我今天在学校有很多事情,你知道现在班干部不好当,对吧!”女儿回应。

你看,和我总结出来的规律一样,她不是要对抗我,只是在学校遇到了事情。

“如果需要我的帮助,你随时说话,但是现在该睡觉了。”我语气平静,但是在原则的问题上寸步不让!

“今天晚上还是要十个拥抱和十个晚安吻吗?”我又补充了一句。

“当然,这是规矩,不能改!”此处,女儿已经起身收拾书包,准备睡觉的一连串的程序。

对,这是我们的约定,已经贯彻实施很多年,在我们的约定中,在女儿18岁之前,每天晚上睡觉根据年龄给拥抱和晚安吻的个数。

我用了接近十年的时间,修正了自己的态度,当和孩子产生“对抗”时,千万不用提高音量的方式和孩子“对着干”,不要把他们当成“对手”,事情就容易多了。

允许孩子激励的方式表达自己——退后一步——冷静思考(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不提高音量——提出解决方案。

不仅仅是孩子,包括成年人也一样,遇到问题,如何解决才是重点,纠结在情绪上,对双方都没有任何意义。忍住自己坏情绪,当妈的人,在孩子成长的问题上“选择性认怂”,又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

本文作者:米小妈妈,《生活是最好的教养》《让孩子爱上阅读,家长该怎么做》畅销图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