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老了,孩子是否会如你掏心掏肺对他一样,好好对你?

作者:涵妈育儿 12-24阅读:4446次


我还记得小时候,听我爸讲的笑话:

一对老人,砸锅卖铁供养两个儿子,孩子学有所成后各自在北京、上海安家立业。

周围的人都羡慕老人,每次碰到老人都会说:老两口辛苦一辈子,年纪大了就不要孤零零守在老家,该跟着儿子们去享清福。

老人说:儿子们倒是孝顺,一个非要我们去上海,一个非要我们去北京,是我们呆不惯。

我爸说,其实那老人撒了谎,实际情况是,在北京的儿子要他们去上海,在上海的儿子要他们去北京……

笑话讲到最后,我爸叹一口气说:“人历来就是这样,老子养孩子是义务,老子指望孩子来养是错误。一个老子能养活十个小子(孩子),十个小子凑合不活一个老子。”

对我爸讲的“笑话”有深刻感触,是在我养毛豆后的这几年。

身边有多少背井离乡到成年子女身边帮忙照顾孙辈的老人,一边为子女做牛做马甘心操劳,一边又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自己终将老无所依。

我有一位女同事,孩子出生后,家在农村的婆婆就“抛家弃夫”住到这个小家里。这位同事比较强势,婆婆帮忙的几年,曾无数次被她挤兑地想撂挑子回老家去。

每次,同事的博士后丈夫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跟他妈谈判:

我们都上班,工作忙,你走了,孩子谁带?家务谁做?我们连饭都吃不上,你忍心这么为难你儿你孙吗;你和我爸现在还都年轻有能力,我们年轻的正是压力大的时候。现在你不帮我们,就只等着动不了的时候,我们去伺候你吗?

如果不是双方当事人亲口说出,我真的不敢相信,世界上竟然还有这种成年人与自己老母亲的对话。

原来,我爸讲给我的,不是笑话呀!

同事的婆婆,在小家里住的几年,手洗孩子衣服导致手指关节疼痛、变形;常常腰疼到夜里睡不着觉、出一身凉汗;听孙子使唤、看媳妇脸色、被儿子吓唬,连个说话倾诉的人都没有,一度发展成严重的抑郁症。

这位婆婆说,经常生气、伤心,有时一狠心真想就那么撒手不管了,但又不能那么做。

她说:我狠不下心,不是因为像孩子想的那样,指望老了依靠他们来伺候我,我知道指望不上。我照顾孙子,忍媳妇,一大把年纪的人不跟老伴在一起,每天憋憋屈屈地过日子,只因为我不想为难自己的儿子,不愿他受委屈。

就这么一个放不下儿子不忍心撒手的老人,在高烧不退住进医院的时候,儿子把她一个人留在医院,回了家,只因为老婆打电话告诉他孩子哭了找爸爸。

写这一段的时候,自认克制的我,强忍着情绪,力求表述得客观中肯,但我还是血液冲头情不自禁地哭了,为这一位(和她所代表的无数位)跟我没什么关系的老人,为被我们辜负的父母,也为终将成为老父老母、被人辜负的我们自己。

父母子女,不过是一场不断重复的辜负。只是,在这份通透后面,我们该何去何从呢?

上个月,也就是2018年11月25日,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一位上海的单亲父亲,在生命最后一刻留下一份遗嘱:只留1块钱给女儿,而其余房产、存款等所有财产,全部留给照顾了他生命最后三个月的保姆。

我们该用什么心情看这样的新闻?

这位父亲,女儿平安降生,他失态地在人流熙攘的广场上下跪磕头;这位父亲,为了女儿,把戒了100多次都没戒掉的烟戒了,28年;这位父亲,为了把女儿留在身边,在婚姻危机中放弃了所有财产要求;这位父亲,半夜抱着发高烧的女儿心疼地流泪,一边亲女儿一边哽咽着说“爸爸好爱你好爱你”……

女儿大了,离家求学了,恋爱了,结婚了,生子了,父女俩越来越远。远到,一个小时车程的距离,爸爸想女儿,却半年不得见。

这位父亲病了,一个人躺在医院,女儿为他找了一个陪了他生命最后三个月的保姆。三个月里,女儿两次露面,来去匆匆。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都没能再看他“好爱好爱”的女儿一眼。

这位父亲的遗嘱,到底包含了多少悲愤在其中,作为旁人,我们无法具体估量。

我也想起一个类似的故事。一位台湾的单亲妈妈,孩子很小时丈夫去世。她独自一人赚钱抚养儿子。儿子最后到美国读书。

毕业后,儿子留在美国,娶妻生子,安居乐业。

这位妈妈即将退休的时候,给儿子写信告知,她打算到美国跟儿子一家团圆,守着儿子看着孙子尽享天伦之乐。

不久,这位妈妈收到儿子回信,信上有三点:

不欢迎妈妈到美国同住;如果妈妈认为对儿子有养育之恩,按市价计算,约2万美金。儿子奉上一张3万美金的支票;希望妈妈不再写信提及同住的事。

这位单亲妈妈的心理煎熬和路程是怎样的,我们不得而知。只是,这位母亲最后用儿子给的那笔钱,做了一次环球旅行,旅行途中,她醒悟:父母子女之情,也不过无根浮萍。看破放下,心再无挂碍。

作为旁观者,很多通透的话我们都听过,也在不断重复地对人说对自己说。比如:

养孩子,注定是个伤心事;父母子女,就是一场离别;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但子女的家,一定不是父母的家;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只是孩子的余光一瞥;从子女角度来讲,我们都是命中注定了老无所依的。

如此种种,我们都懂,我们在辜负父母,也在做终将被辜负的父母,我们也都接受这种人生的必然过程。

可是,说归说,终究是不痛不痒的。当被辜负的那一刻来临,我们真能做到波澜不惊无动于衷?

为人父母,我们不遗余力地爱,穷尽金钱、精力、爱心,甚至生命,可是孩子会这样爱我们吗?

从来只有最多的爱给孩子,没听说最多的爱给老人的。月嫂月薪一万五,临终关怀护工月薪四千块,而且脏累苦。这就是市场价值的反应。

我就听说很多护工考月嫂证,跳出去,再也不肯伺候老人了。总之能伺候婴儿的,绝不伺候老人。

给孩子的教育投入,是消费行为,而非投资行为,因为你赚不回本的。

可我们依然不会嗔怪那个注定离开我们的孩子,不会认为爱孩子是对他们的恩情,更不会按市价来要求孩子清偿。

因为,只顾着爱了,不考虑生养孩子的付出,不计较是为孩子做得多,还是孩子反哺得多,更不用孩子把我的爱还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