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愿意把孩子当做普通人,那就多给孩子这些指导

作者:烦恼嘎嘣脆 01-03阅读:3930次

很多故事,

我们只听了前面,

没听后面,

就匆忙下结论。

很多育儿方法,

我们以为我们听懂了,

便开始实行。

但我们忘了,

很多故事

只是注入了作家的一厢情愿,

未必真实。

1

曾经听过这样一则故事:

小女孩成绩不是特别好,也没有什么特长,每次考试都处在中游,无论父母想什么办法进行鼓励,都无济于事。

后来,小女孩告诉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很多人因此得出结论:

让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挺好,世界上没有那么多英雄。

但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小女孩虽然成绩处于中游,但在班级里却像是一位“小明星”。

在班级里举行的“你最欣赏班里哪位同学?”的评选中,她获得了几乎所有人的认可,无疑她是那个已经得到掌声的人。

而且能向妈妈说出这番话的孩子,绝不会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

2

我们认为好的父母,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决定。

但很多时候,孩子因为自身条件的局限,他们并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等他们想去改变的时候,就已经错失了很多机会。

在《家有儿女》中,有这么一幕:

刘星和小雨一起抱怨,如果从小上兴趣班,应该掌握了很多特长。

妈妈刘梅说:“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

刘星反驳:“我不愿意学,你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您就不懂事吗?您就应该从小教育我”

3

真正的爱不是放纵,是要鼓励他们多坚持一下。

在泰国微电影《再努力一点点》中:

小男孩是一个非常不擅长踢足球的人,但作为妈妈,却一直鼓励他,要再努力一点点,再努力一点点,只要超过前面的人就好。

小男孩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最后一场比赛中,进了关键性一球。

付出后的快乐,比起为了逃避而得到的安逸,要兴奋得多。

4

更何况,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天才和傻瓜,大部分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

成功与否,99%在于努力。

很多成功人士会被“神话”。

我们夸耀莫扎特的音乐天赋,但殊不知他从3岁时便跟着父亲学习,每天除了练琴就是练琴。

我们夸耀巴菲特的商业头脑,殊不知他5岁就开始做生意,11岁开始炒股,在经历起起伏伏变化后,才总结出了股票的门道。

如今,他依旧坚持读各种财经报刊、保证每天阅读5-6个小时。

只有足够的输入,才有内容可以输出。

你看到了所有成功人士最光鲜的一面,却从不在意他们为此所付出的一切。

5

所以,当你的孩子,开始怀疑自己、打算“放弃”自己的时候,请一定要牵住他们的手,带他们突破当前的壁垒。

在《摔跤吧,爸爸》中:

大女儿因为进了国家队,接受了“正规”训练,而变得“忘乎所以”。

她忘记了爸爸的嘱托,开始追求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当爸爸提醒她的时候,她甚至还跟爸爸比试了一场。

在她的意识里,她认为她做的是对的。

但事实证明:从那以后,她的运动生涯一直在走下坡路。

比赛接二连三失利。

甚至她的教练都直接说她没有天赋,在55公斤比赛中必输无疑。

她怀疑过自己,但后来因为爸爸的支持,她再一次重新获得了信心,拿下了自己的第一块世界杯金牌。

6

对孩子来说,未来充满了未知。

他们只能根据现有的经验,来判断到底该做什么事情。

而很多时候,这种判断是带有局限性的。

但父母不同,孩子将要走的路,是父母已经走过的路。

很多父母说得最多的就是:

不求孩子大富大贵,只希望他一生快快乐乐的就好。

但作为成年人的我们都知道,如何才能让一生快快乐乐的?

就是你的前半生用力去追求你想做的事情,哪怕只做成了一件事情。

你的后半生也会因为你做了这件事而变得更好。

7

如果你放纵你的孩子,在该学习的时候,追求安逸。

那么他在该工作的时候,就会遭受这种安逸带给他的困惑。

当他的同龄人都能独当一面的时候,

他还在为自己的“普通”而寻找着借口。

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的生活只会变得越来越遭。

而这时,他埋怨的将会是你:为什么自己的父母那么“无能”,没有给自己留下足够挥霍的财产。

成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

孩子的世界里也没有“普通”二字。

要么你打算一直替他们负重而行,

要么教会他们怎样去争取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