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静被儿子怼到崩溃,父母的格局藏着孩子的未来

作者:新东方家庭教育 01-09阅读:849次

文/云裳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积木育儿" (ID:jingguanyuer)

能静是圈内公认的育儿高手,虽然没有给儿子小哈利幸福美满的家庭,但却丝毫没有减少对哈利的母爱和影响。所以,哈利从小学习到考大学,一直都很出色,而且情商也很高。

不过,和很多父母一样,伊能静也因为哈利不愿学她认为好的专业、课程,而和他争吵过。

她说,当时哈利想学剪辑,但她却想让他学编剧,觉得编剧才更有前途,所以有了和哈利的第一次吵架。

在争论的过程中,哈利一句话,让她感觉醍醐灌顶——也许是自己给哈利的限制太多了。

哈利说:“你用你知道的事情来告诉我,你怎么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我的未来你又没有去过!

是啊,我们做家长的,总认为“自己吃过的盐比孩子吃过的米还多”,自己知道的肯定比孩子知道的多,所以为了能让孩子拥有更好的未来,总想让他走自己规划好的路。

然而,正如哈利所说的那样,你怎么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每个人的生活和眼界都有局限性——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时代变化如此之快,我们怎么可以如此笃定:自己的经验可能永远适用?

在我出生的那个小城市,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毕业后可以考公务员,或者进事业单位工作。我一个很优秀的同学,大学毕业时,几家世界500强企业都给了offer,可在父母的强烈要求下,她放弃了这些工作机会,而是回家考公务员。

多年过去了,很多当年不如她的同学都在大城市的名企干得风生水起,还经常带着孩子出国旅游。可她呢,每每同学聚会就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坚持自己的选择,不趁年轻多尝试,多闯荡,现在只能窝在那个小城市自怨自艾。

哈利的话不仅给了伊能静当头一棒,也给我们其他父母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警醒:

父母的格局,藏着孩子的未来。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跟孩子一起拓宽自己的眼界,并适时地从自己的框框里跳出来,给孩子更多选择。这样,孩子的未来才能走得更远。

除此之外,父母还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① 父母需要终身学习。

一天,我带孩子在公园玩,他看到一只小昆虫,他用棍子戳戳它的尾部,跟我说:“妈妈,这是一只天牛。它会啃树木,幼虫生活在树木里……”我当时特别惊讶:“这些妈妈还真不知道呢,你是从哪里得知的?”他说:“你不是给我买了《法布尔昆虫记》吗?”从那天开始,我就决定要把给他买的书都看一遍。

是啊,孩子知道的并不比我们知道的少。又比如学英语,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死记硬背学到的英语,也许因为缺少语言环境早已忘了,可现在的孩子却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向外教学习,不出几年,英语水平就完全可能赶超我们了。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真的需要有一种危机感——我们如果不持续学习,那真的很快就会陷入知识全面被孩子碾压的境地,想要跟上孩子成长的速度,为孩子的未来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我们做父母的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

只有一直保持清晰思维、高远眼光的父母,才能在孩子需要指引时,不拖后腿,并给孩子分拨迷雾的建议。

② 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影响孩子。

杨澜说:“做父母要有格局。父母既要让孩子们在身体上健康地发育和成长,给他们吃穿,供他们上学,更要在精神上去陪伴和引导孩子的成长。”

我一个远亲在村里口碑很差,他做事从来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自私到没朋友。他的儿子长大后也成功继承了父亲的“优良传统”——“抠”到极限,在他父亲躺在病床上整整两年的时间里,他都“没钱”去照顾,“没时间”去探望,最后父亲死了,他却给风风光光大操大办了一场葬礼,让所有亲友看了都觉得齿寒。可是,这还不都是他父亲自己当初作的孽吗?

可惜,很多人没弄明白,不是把孩子生出来就可以成为“父母”。等到孩子也变得劣迹斑斑,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愿认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哈佛大学有一个研究,课题是“怎样才能成为完美的父母”。最后的结论是,真正能够影响到孩子的成就和人生的因素,都跟“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关,而不是“父母到底为孩子做了什么事”有关。

换句话说,在教育孩子时,父母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远比他们对孩子采用何种教育方法,更重要,更能影响孩子。

③ 引导孩子走出自我中心,更好地去处理自己与他人、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我们经常看到高智商、低情商孩子的新闻。比如,北大学生杀害自己的亲生母亲,并藏尸家中;海归留学生不肯出去工作,四十多岁了还要赖在家里“啃老”;一个名校研究生因为嫉妒,杀害了自己高中时期的同班同学……

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父母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过于重视智商的发展,而忽视了情商的培养。

而情商的培养最基本的,就是要引导孩子去厘清自己与自己、与他人、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如果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并能很好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那么他前方的道路一定是宽广的;相反,他的路就会越走越窄。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不要一味地督促孩子看书、写作业、上课外班,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人格的发展上面,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