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生就具备专注做一件事情的能力!

作者:涵妈育儿 01-16阅读:5240次

很多人担忧自己孩子的专注力不够,“上课坐不住,小动作、不认真听讲,写作业拖拉、磨蹭,学龄前的孩子玩起来东一下西一下,没有长性,做事情坚持不了几分钟。”大家都很想知道答案 -- 专注力该怎样培养?

首先,孩子专注力的发展与他的成长阶段息息相关。

孩子3岁时,注意力能够集中的时间一般在3-5分钟,5、6岁时,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一般在10分钟,7-10岁时,会上升到15-20分钟,10-12岁时,约为25-30分钟,12岁以上才能超过30分钟,当然这些时间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兴趣、环境干扰等等。

所以,你也就可以理解,一个3岁的孩子东一下、西一下,一个低年级的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总是间断的行为。

孩子的专注力是一次次重复出来的。

一次,带孩子去科技馆的儿童乐园,门口有一个小铁球的传送装置,装置上有四到五个出口,孩子们需要通过摇、压等方式把小球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一轮又一轮。那是一个周末,人很多,想要玩上一轮就要排很长时间的队。孩子在那里一玩儿就是1个多小时,在这1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看到不少于10个孩子被家长拉走,拉走的原因是“这里是刚进门啊,你别光这一个玩个没完啊,里面还有好多好玩的呢!”、“排队的人太多了,先去玩儿别的!等一会儿人少了再过来。”“你还不走啊,这孩子真不听话,那我们走了啊,你自己在那儿吧!”

出于职业病,对于这些话我会特别敏感,为什么我们在孩子想要专注的时候用各种方式生生的把他们拉开,而到他们真的不专注时却每天苦思冥想要让孩子怎样专注呢?要知道,即使只玩这一样东西也是值得的,因为从一次次的重复排队到游戏的过程中,韧性、专注、合作精神都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我也在思考,我们和孩子真的不是生活在一个世界里,他们总是想着此时此刻,而我们总是想着“接下来”,接下来要玩别的,接下来要学更多的知识,接下来要回家吃饭……孩子总是活在当下,活在当下的感受、能力和需求之中,而我们总是活在对未来的紧张和焦虑之中。

让一个孩子专注,要允许他一次次的重复,就像重复的让你讲一个故事,重复的让你只说一句台词,重复的和他玩一个游戏。过多的干扰、束缚,过多选择都会让孩子失去专注(过多的玩具和过多的书)。

孩子的专注力是保护出来的。

小孩子天生就具备专注一件事情的能力。

记得宝宝3岁多的时候,我带着他排队等候着坐“摇摇乐”,他忽然蹲下来,紧接着又跪到地上,盯着摇摇乐的底部看,我好奇他在做什么,就也趴在地上跟着看,原来他在看摇摇乐的轴承,当知道了那个小小的“理工男”在做着这样一件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我怎么会忍心打断他呢,那会儿的我对他是有耐心的,我愿意去等他。

但为人父母的耐心并不总是足够,特别是当这个小男孩儿无论身高和思想都开始逼近自己的时候。

就在前些日子,宝宝在沙发上玩着他刚下载的“我的世界”(这是一款手机游戏,被很多孩子追捧,对于玩游戏和孩子有很大程度上的共识)。到了洗漱的时间,他没有动,我催了他几遍,他放下手机走过来,一边拿起牙刷一边对我说:“妈妈,你试想一下,如果是你在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有人让你必须停下来去做别的,你会怎么想?”

听到这些话,本来有些心烦的我顿时放松下来,不仅仅因为孩子所说的话,还有他平和镇静的态度,他用这样一种方式把我从偏离的紧张和急切中拉回了当下,我突然能够融入他的思想去看待这个问题,尽管这个问题涉及到的是我们认为玩物丧志的游戏,但那也是他当下所做着的、让他专注和开心的事情,更何况他在这件事上从来没有令我们彼此失望过,为什么不能让他享受一下当下,超出那几分钟的时间呢?

专注力还应该是当下享受出来的。

我们经常会赋予美好生活一种解释,那就是要对每一天都充满新希望,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太多的事情已经习惯性地习以为常,不再抱有希望。孩子与我们最不同的是他们是永远会充满新奇地看待周围的一切。孩子们总能够充当这样的角色,努力拉着我们回到现实,享受当下,他们总是一次次告诉我们,放下紧张和焦虑,什么都别想,别带有那么多的目的。

孩子蹲下来看那些觅食的小蚂蚁,他的眼睛跟随着蚂蚁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他为此着迷。他惊奇的发现那些小家伙会排成队拖举着自己的食物,这个时候,他不想走开,他想看看他们要把这些东西运到哪里?那里还有谁?

孩子把沙子扬来扬去,他发现沙子不光可以堆东西,把它们扬起来竟然会那样不同,特别是挥洒在阳光下,这些沙子就像是长了翅膀。

孩子洗手的时候开着水龙头,他的目的可不在洗手,他会一直开着水龙头不肯关掉,用他的手在水柱中间抓来抓去,他发现这个水柱如此奇特,明明看得到、感觉得到,却怎么也抓不到。

他在洗脸刷牙的时候,对着镜子一次次哈气,他的目的可不仅仅在洗脸刷牙,而是发现了一次次的哈气形成了不同的图案,而且这些图案竟然还会奇迹般的消失……

只要给他们时间,只要不带有单纯性的目的,我们就是在保护他们的专注。

可事实上,又有多少次你会紧张的催促他快点回家吃饭;孩子正在玩或是看书的时候,递给他一杯水:“该喝水了!”;动画片放到一半,你关切的对她说:“再看10分钟就关掉吧,要保护眼睛!”;“快点走,地上好脏”;“快点走,作业还没写完”;你满眼看到的是随性、拖沓和磨蹭。曾经也同样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你却被真实的世界改变了模样,追求规则、步调一致,追求完成某一项目标,忽略了活在当下的意义。

一次和孩子一起看了一个剧,被宣传了很久的《影子梦工厂》,不知为什么,这个剧一推出我就买了票,没有看过任何宣传,没有想过它会怎样,对于跟梦有关的题材我会特别的钟爱,就像看到大卫.威斯纳那本《7号梦工厂》一样,我看到这个名字就很喜欢。那次剧的结尾,我哭了,因为演员说了一句话,深深的触动了我,他告诉那些坐在台下的人们:“无论多大,都要记得玩哦。”

是啊,无论多大,都要记得玩哦,都要记得生活不仅仅是一种程序,还应该是为了享受和感受生命而活着。

从这一刻起,允许孩子们专注他们所感兴趣的事情,事实上也是在让我们自己为享受和感受生命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