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隔代教育的明兰为什么远胜于父母亲自培养的两个姐姐?

作者:不辣的妈 01-23阅读:1664次

如何看待隔代教育?

从没生孩子的那一刻起,我就对孩子的教育有一种执拗:自己生的孩子,当然要自己养最好。

而生了两个孩子,六七年的养育经历,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观点,孩子说什么也不能隔代抚养。

直到最近看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让我开始对“隔代教育”这个问题做更加理性的思考。

剧中,明兰是个可怜的孩子,8岁的时候母亲就被父亲的另一个小妾设计迫害而死,幸好她的祖母可怜她,决定亲自抚养她长大。

明兰的父亲一共娶了三个女人,一个妻,两个妾。

他一共有6个孩子,大娘子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林小娘生了一个女儿一个儿子。明兰的母亲,只生下了明兰一个孩子,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难产而亡。

大娘子生的如兰、林小娘生的墨兰和没有母亲的明兰,三个女孩年龄差不多,脾气秉性却大不同,命运也截然不同。

如兰性格如同母亲一般,没有什么城府,脾气急躁,但天性纯良,最终嫁给了一个没什么背景地位的新科进士,有丈夫的爱戴,婆母摄于她的娘家势力,也不敢对她怎样。

墨兰处处争强好胜,她耍心眼,使手段,最终嫁进了伯爵府,从此过上了表面光鲜,实则鸡飞狗跳的生活。

明兰表面性格温顺,实则处处隐藏聪慧,她有主意、有手段,被几个优秀的男子追求,最终嫁给了跟她性格相投的顾廷烨,从此夫妇互相扶持,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看了剧之后感觉,不光是男人们喜欢明兰,就是我这个看剧的,从老母亲的角度,如果三个女孩都是自己的,也会更喜欢明兰,因为她太招人喜欢了。

那么问题来了,明兰明明是被祖母养大的,也没有得到父亲的疼惜。而如兰和墨兰都是父母疼着,亲自教养着长大的,为什么会这样?

这几天我一直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

如果把明兰和她两个姐姐的教育作为一个案例来分析的话,能不能颠覆之前我坚持的孩子不能隔代抚养的观点?

最终,我得出一个并不矛盾的结论:教育孩子,首先要看教育者本身的素质。如果父母和祖父母水平差不多,当然父母亲自教育对孩子更好。如果父母水平太差,祖父母高出好几个档次,那祖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未尝不好。

以明兰、如兰、墨兰为例,作为三个女儿,父亲对她们的教育和影响微乎其微,她们主要的教育者就是她们身边的母亲或者相当于母亲的祖母。

如兰的母亲,作为当家主母,当年又是带着丰厚的嫁妆出嫁的,娘家一直也混的不错,所以在这个家里她本是有地位有面子的。但无奈自己的丈夫是庶出,尝尽了庶出的苦,所以格外偏爱他的妾和妾的孩子,这让大娘子心里很不爽。然而,她的不爽很简单,有什么不痛快就说什么,毫无心机和策略,往往吃大亏。

而在她的教养下的如兰,也承继了她的很多特点,如没有心机,没有策略,处处依仗着自己嫡女的身份,却处处被庶出的姐姐压制。作为嫡出的孩子,她没有奋起的危机感,反而有一种优越感。

这决定了她是一个简单的人,也是一个平庸的人,幸好她嫁了一个喜欢的人,还有娘家撑场面,否则也不会过的顺心。

墨兰的母亲,本来家世还可以,无奈出了变故,只好委身于现在的丈夫。在她的心中,除了自己和两个孩子的前途命运,别的都是不重要的。她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装可怜,要么哭,要么晕,她吃定了丈夫吃她这一套。她处处算计,捞钱捞财产,除了没有安全感,还有点贪。

墨兰再这样的母亲身边,母亲的那一套,她自然都学会了,母亲的心胸、做派,她无一遗漏,于是,她成了另一个林小娘。

剧中的明兰,亲生母亲也是一个智慧明理的人,可惜活的时间太短,对明兰的影响也没有多大,对明兰影响最大的还是她的祖母。

明兰的祖母,是侯府的独女,又经历过几十年的磨砺,变成了一个通透的老太太。这样的老太太,有阅历、有眼光、有心胸、有筹谋,她是剧中最明智的一个老太太。

她疼爱明兰,却不溺爱;她交给明兰人生智慧,她教她十八般武艺,她教她做人做事的哲学,能教的,她恨不能都教给了明兰。

在这样的祖母身边长大,是明兰的福气,甚至比那些父母双全的孩子都要有福。因为有父母的孩子太多,而遇到这样一个老太太着实不易。

再回过头来看我之前的观点,我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笃定的坚持这样的观点?

直到现在才明白,我的人生经历中,没有遇到过像明兰祖母这样的老人。

在我有限的认知中,大部分的老年人都被生活磨砺的没有了棱角,随着年岁的增长,除了日渐衰弱的身体,智慧也并不见得增长了多少,很多人吃着几十年前的老本,于是等他们到了做祖母的年龄,就表现出了固执、愚昧还有溺爱,在年轻人看来,这些似乎已经落伍了。

所以,在两代人观念的冲突中,自然而然的就认为老人带孩子不如父母自己带孩子。

反观明兰的祖母,思想不保守,脑袋不顽固,还比明兰的父母们更通情达理,更有智慧,遇上这样的祖母,实在是一种幸运。

当然,这世上还有一种老年人,虽然年龄很老,但心很年轻,始终没有放弃过学习,没有放弃过追求,没有放弃过自己,他们一出场,就有一种强大的气场,虽不张扬,但让人天然亲近,只是以我自己的层次,还没有机会遇到几个。

有幸遇到的几个,也没有机会深入接触。

所以,我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很久,不是没有道理的。

看看明兰三姐妹的教育,除了谈隔代教育,还有一个更加明显和浅显的道理:你是什么样,你的女儿就是什么样。

做好自己,比对孩子说一千句一万句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