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了宝宝还不开口说话,妈妈还心存幻想长大就好?您还真心大啊

作者:沫沫的静好岁月 03-05阅读:5770次

图片源自网络

昨天我在家族群里发了几个我家小宝的小视频:有模有样做运动的、装模作样看书的、咿咿呀呀背诗的……

很快有个舅家的表妹问我,她家小宝比我家小宝还大2个月,其他情况都很好,就是不怎么说话。

我不由好奇,2-3岁的孩子,正是语言表达的“爆炸期”,天天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究竟是怎么个“不怎么说话”呢?是孩子内敛不愿意说,还是孩子表达不出来呢?

表妹想了半天,认为是孩子表达不出来的缘故。

平日里她和孩子爸爸都很忙,疏于和孩子的交流,常常一个月能见孩子一次,也都是匆匆忙忙的。孩子一直跟着爷爷在乡下生活,可是爷爷年龄大了,也不怎么爱说话,所以孩子就更不愿意说话了。

我听着就有些心疼孩子。虽然说现实很骨感,充满了各种身不由已的悲催,但是哪个宝宝不是带着希望、带着憧憬来到妈妈身边的?生而不养,对于宝宝来讲又是何其残酷!

图片源自网络

如果2-3岁的孩子在语言上出现下列症状,那么,父母们就该提高警惕了:

1、即使很简单的词语搭配也不会用;

2、大多数时候你都听不懂孩子在说什么;

3、无法和其他的小朋友交流和玩耍;

4、听不懂别人的问题或者做很简单的回答;

5、认不出或者叫不上常见的东西的名字。

有些父母在发现问题后,总是抱着再看看的态度,总觉得孩子长长就好了。其实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耽误就诊的害处。及早发现问题,才能及早治疗,而且恢复效果也会更好。

宝宝的语言问题,本就涉及到身体的很多方面,更是不得不防。

首先,排除听力问题

要做的便是带孩子到儿童医院做听力测试,以排除孩子是否存在听力障碍。

其次,观察孩子的异常表现

如果没有外界的帮助,一个语言能力发育不良的孩子会通过越来越频繁地发脾气,和一些毫无意义的举动来表达自己的挫败感。这时,找到适当地和孩子交流的方式就是至关重要的了。

第三,也许是口腔肌肉的原因

还有一些很常见的、导致孩子语言能力发育迟缓的原因,需要爸爸妈妈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并且帮助孩子克服它们。

例如:

宝宝偏爱糊糊状的食物;

吃东西的时候总会有汤汤水水流出来;

平时总爱流口水;

经常用嘴呼吸。

那么就需要加强宝宝口腔肌肉的力量。例如吹泡泡、吹羽毛、练习吹的乐器等等,来增加宝宝口腔肌肉。

图片源自网络

除此之外,就是要增强和宝宝交流的时间和频率,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宝宝尽早开口。

1、及早开始“亲子对话”

“亲子对话”,不仅仅指的语言对话哦。

从宝宝诞生那天开始,妈妈就可以跟宝宝进行“眼神交流”了。深情的目光,温柔的抚摸,亲切的话语,这些都是宝宝对“说话方式”的第一印象。

慢慢地,宝宝就能“听”懂妈妈的表情和动作,并尝试着用自己独有的方式,例如不同的哭声和动作,来与妈妈交流。

这时,若妈妈能够及时地回应宝宝,宝宝也会得到心灵的满足感,并且像受到了鼓励一样,更加勇敢地表达自己。

2、善用一切来帮助宝宝理解

跟宝宝说话的时候,妈妈要注意语言要简洁、语速要放慢、重点要突出,同时运用身边的一切来帮助宝宝理解,例如夸张的表情、简单的动作,以及图片、实物等。

宝宝天生爱模仿,当他能够将特定的表情、动作与语言相结合的时候,他会更容易记住,也会尝试着模仿这样的表情和动作。

例如最简单的挥手说“再见”,每次爸爸妈妈要出门,他都会看见爸爸妈妈对他挥手,并且说“再见”,他很快就明白,分离的时候要用这样的语言和动作来表达,假以时日,爸爸妈妈又要出门的时候,宝宝就会向你挥动他的小手,甚至还能说出“再见”。

3、随时随地与宝宝对话

每一段声音都能够让宝宝的听觉变得敏锐,水龙头的流水声、吸尘器的声音、汽车的喇叭声等,都可以让宝宝感受接触更广;

每一个场景和物品都能够让宝宝的理解能力变强,公园里孩子们在滑滑梯、奶奶在做家务、汽车在马路上跑等等,都可以培养宝宝的辨识和联想能力。

所以妈妈要随时随地对宝宝讲解他听见、看见的东西,不管是换尿布、喝奶或洗澡,都可以让宝宝的视觉、听觉与具体的语言结合理解,久而久之,宝宝的语言能力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

4、热情鼓励、积极引导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个性,语言的发展特征也不尽相同,即使自己的宝宝说话晚、不爱说话,也不要当着陌生人的面说“我宝宝不爱说话”“我宝宝很害羞”等。

这些消极的暗示除了让你在别人面前显得谦虚以外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让宝宝朝着他听到的方向发展。

给宝宝多做一些积极的暗示,热情鼓励宝宝表现自己,让他多与年龄相近的小伙伴接触,并积极引导宝宝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这对宝宝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图片源自网络

科学研究证明,婴儿的脑细胞在见、闻、觉、知的多种刺激下才能不断成长,从而对周围的一切产生印象。

所以父母认为刚出生的婴儿不了解语言的含义,因此在孩子的婴儿时期没有必要和他说话,只要把他照顾好就可以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一般来说,孩子对语言的敏感期会出现在1~2岁之间,这期间他对语言特别敏感,并能够区分周围环境中的不同声音和语言。

有些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孩子不但会牙牙学语,还经常“自言自语”。他“咿咿呀呀”地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话,这正是孩子最初的语言雏形。此时,孩子已经正式进入语言敏感期,而多数孩子的语言敏感期会持续到6岁之后。

作为家长应尽量了解孩子在语言敏感期内的种种表现,掌握他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从而引导孩子熟练地掌握语言。

总而言之,就是妈妈要多和宝宝沟通交流,用语言来引导宝宝,用肢体来帮助宝宝,用耐心和爱陪伴宝宝,让他可以勇敢表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