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10岁孩子一个人坐火车?培养抗挫折能力,不能实力坑娃

作者:陪宝宝写日记 03-21阅读:1848次

近年来,网络上频频曝光各种孩子因为压力大而造成的悲剧事件,无独有偶,前段时间我们这里发生一件类似的事情:一个重点高中的尖子班有个男孩儿因为一次英语考试没考好,被老师批评,还给家长打了电话,家长听说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严厉地批评了男孩,结果第二天男孩想不开,在学校跳楼自杀了。

据我所知男孩学习成绩一向很好,是学校和老师重点的培优对象,而所谓的“没考好”,无非是从年级前十的成绩,退步到了年级前三十,跟他之前的成绩相比是有些退步,但跟其他同学比还是要好很多。

很多人听说这件事之后,除了惋惜和唏嘘,都觉得孩子太过脆弱,一点小事都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说白了还是孩子“抗挫折能力太差”。

一时间,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教育”成了很多家长关注的事情。身在现代都市,孩子每天都在父母的保护下生活,怎么样才能更有效地锻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呢?

人为的“挫折教育”只会适得其反

前段时间看过这样一个新闻,一个十岁的小女孩要独自乘坐火车去外婆家,这是她第一次独自买票乘坐火车,根本不知道安检流程,也不知道该从哪个进站口进站,于是又着急又害怕,没有人帮助的她,只好站在火车站的进站口无助地哭泣。

发现异样的站点警察帮忙小女孩联系到了她的父母,原来这是小女孩的父亲亲自导演的事件,旨在“锻炼”孩子,希望以此来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有点啼笑皆非?别人都说坑爹,这个小女孩却生生地被亲爹给坑了一把。她的父亲在没有任何教导和培训情况下,就这样把小女孩一个人扔在了火车站那样陌生而复杂的环境里,初衷虽然是为了锻炼孩子,但在孩子缺乏自我保护技能和意识的前提下,无异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在《家为何会伤人》里就解释过:孩子的挫折教育不是不需要,而是不能额外和附加,否则就会演变成伤害。

孩子打出生开始,周围就不乏挫折,我们的甩手“挖坑”,不仅用处不大,还会给孩子增加巨大的心理负担。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地强迫她接受所谓的“挫折教育”,并不会让孩子在挫折中成长,反而会让孩子受到伤害,从而害怕再独自去面对挫折。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在孩子遇到困难与失败时,教给孩子应对的方法,不去代替孩子经历他所要必须经历的事情。

父母可以陪在孩子身边,帮助孩子、鼓励孩子、引导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与父母对自己的爱,让孩子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从而让孩子勇敢去面对,并且想方设法去解决,绝对不是家长人为的制造挫折,不停去增加孩子的挫折感。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父母的以身作则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一对美国的小姐妹因为追逐一头小鹿,在森林中迷了路,那还是个恶劣的下雨天,两个姐妹被困了44个小时,终于等到救援人员将她们救了出来。医护人员给她们检查身体的时候,竟然发现两个人身体状况良好,没有丝毫的受伤迹象。

事后,8岁的姐姐接受采访时透露说,每年夏天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带她们去露营,还会教给她们一些野外生存的知识,教她们怎么生火来保暖。而且平时她们也喜欢看一些野外生存的节目,所以知道怎么保护好自己和妹妹。

试想一下,别说是8岁的孩子,就是我们常年生活在城市里的成年人,如果遭遇到森林中迷路这样的事件,我们能否如小女孩一样冷静地独立想出办法呢?

正是父母平时对孩子的独立能力的培养,才会让两个女孩在遇到危险时能冷静应对,利用平时父母教授的野外生存知识来保护自己,直到接受救援。

所谓言传身教可能正是如此吧,在这个里面,身教往往比言传来的重要的多。父母嘴上说要让孩子坚强,给孩子讲道理,不如带领孩子经历挫折,在这个过程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给孩子如何面对挫折。

当孩子面对挫折时,家长需要做些什么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

可以说我们的孩子从第一次睁开眼睛观望这个世界开始就在不停地遭遇挫折,小小的不会说话时的他,就要自己想办法让父母知道自己渴了、饿了、不舒服了,慢慢长大一点,开始学着如何利用手脚协调使自己坐起来、如何克服一次次的摔倒走出人生中的第一步。

在这些过程中需要他的不断学习,也需要他不断地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他也不停地在犯错、不停地纠错。但是我们作为父母只能纠正他、引导他,不能代替他。

所以不用刻意地去给他制造挫折,只需要在该他面对的时候让他独立面对即可,那我们作为父母,能够做些什么呢?

01

及时接纳及认同孩子的情绪

身边有个十二岁的小男孩,父母崇尚男孩要穷养的理念,认为既然是男孩不应该太娇气,每当男孩因为一点小事而伤心的时候,父母就会嘲笑他:“一个男孩总是哭哭叽叽的,遇到事儿就不能像个男子汉一样想想办法吗,真是窝囊,哭有什么用!”

在父母又一次这样说他的时候,他哭着对旁边的人说:“我觉得自己真没用,就像我妈说的一样,太窝囊了,干什么都干不好。”

其实,从挫折教育上讲,父母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认同、接纳并且懂得疏解孩子的情绪。人有七情六欲,难过时哭泣,高兴时大笑是正常的,情绪本身并没有错,而抗拒情绪的存在才会带来问题。斯坦福大学的健康心理学家、畅销书《自控力》的作者Kelly McGonigal在她的TED演讲《如何让压力成为你的朋友》中谈道:

曾有数据显示,在美国,每年有18万人早年猝死,其中43%是因为压力。但我们团队最新的研究发现,导致一个人猝死的原因并非压力本身,而是对压力的否定、抗拒态度,一直将它视为一种有害的存在。相反,如果能把压力视作为助力,生理上的反应也会随之改变,血管会呈现无比放松的状态,这更像是感到兴奋和鼓起勇气时呈现的样子。

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懂得,孩子在经历挫折时产生压力以及随之而来会有一定的负面情绪都很正常,我们所要做的,是要能够接受到孩子的负面情绪并且给予他情感上的支持,这样孩子才会慢慢拥有察觉情感的能力,并试着控制情绪学会积极应对挫折。

02

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能力

如果一个孩子有一次考试考了60分,而之后他认为自己就是比别人笨,只能考60分,而那些考得好的同学都是天生自带学霸体质,那么这个孩子就是拥有“固定思维模式”的孩子。

他相信自己的基本素质是固定的特质,所以满足现状,不思进取,这样的孩子一遇到挫折就喜欢埋怨命运的不公,而不去反思自身的不足。

如果一个孩子有一次考了60分,他心里难过,但他仍然坚信自己能考到90分,并不断地朝着90分去努力,那么这个孩子就是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相信一个人的能力能够通过学习和努力来提高,而头脑和天赋只是基本条件。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遇到逆境、创作、悲剧、威胁或者其他重大压力之后,很快能调整自己的情绪,从失败中爬起来,继续向前。

所以想要提升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一定要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而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懂得认可孩子、鼓励孩子、夸奖孩子。

03

和孩子一起面对挫折

这个社会上存在着两种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家长,一种是过于溺爱孩子,凡事都帮孩子处理得妥妥当当,认为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就好,其它处理事情的能力,到了一定的年龄自然就会了,这样的家长培养出的孩子大多不懂得如何去爱,只懂得索取不懂得付出,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总想着依赖别人,没有独立的能力。

还有一种父母,过于相信孩子独立就要从撒手不管开始,孩子受挫折了,认为那是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在旁边会让孩子产生依赖从而影响孩子独立。

其实,孩子更需要的是能够跟他一起面对挫折的父母,他需要有人在他受到挫折时跟他一起修复情感,告诉他这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父母小时候也常常经历似乎的挫折,父母会跟他一起共同面对。

当父母懂得跟孩子共同面对挫折时,孩子的耐挫力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

不要再被“伪挫折教育”蒙蔽了双眼,让孩子正常成长,经历他该经历的,面对他必须面对的就好,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陪着他,帮助他分析成长中存在的问题,鼓励他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