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喵姐早教说从此育儿好轻松
1
赢在子宫里还不够?
香港TVB拍了一部这样的纪录片《没有起跑线?》,讲出了“赢在射精前”的残酷教育问题。
这档真人秀节目里追访了4个家庭,其中Irene已经怀孕5个月了,她还有一个一岁半的儿子。当初Irene没有特别催促儿子学习,导致儿子在面试幼儿园时屡屡失败告终。所以离女儿的出生还有五个月,妈妈Irene就已经开始为她报读幼儿园筹谋了,她要让女儿“赢在子宫里”。
6个月大的孩子能干什么?妈妈Irene给出了答案:学习。
别人家的小孩6个月开始就上各种班,而自己小孩6个月的时候只会玩。这就是为什么儿子上幼儿园失败的原因。
光“赢在子宫里”就够了吗?too young too naïve
有些出了名的竞争激烈的好学校,一年只收10个孩子,并且只收1月生的。所以孩子还要“赢在射精前”。
一家补习社甚至打出了“你不爱竞争?但竞争会找上你”这样的广告标语。
光学习就够了吗?也不够,你得有和别人不一样的竞争力才行。
学什么乐器才好?要学就学冷门的、没人会学的,这才拿得出手。
而孩子为什么要学这些?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他们只是知道“我需要学”“爸爸妈妈需要我学”而已。
孩子的才艺多,获奖多,简历才够好看,才更容易获得名校的青睐。于是一个小朋友一天上两个幼儿园是很普遍的事情,为了学更多的东西,让自己的简历更好看,才几岁大的小孩就要每天在外面奔波。
“小孩学习这么辛苦好可怜。”
“你的小孩没有学校要是不是更可怜?”
“很多所谓的补习班可能只是为了赚父母的钱。”
“这钱不花,孩子以后输给别人怎么办?”
疯狂又残酷。
这些无益于都加深了为人父母的焦虑情绪。
不想要孩子落在人后,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能够更上好的大学,于是父母不得不在孩子出生前就开始“未雨绸缪”,互相追赶着上培训班,成为媒体眼中的“怪兽家长”。
2
教育的差距
这是香港的情况,在内地的北上广,我相信境况亦不会好到哪里去,就光看看幼升小的激烈就知道,人人挤得头破血流,无一例外。
有一天,乐天派的先生突然发了两张朋友圈的截图给我,还配上了一句忧心忡忡的文字“在我朋友圈里,看大圣和贝蒂这两个孩子的成长史,真是看到阶级不同的赤裸裸的差距。要想孩子不被比下去,父母要付出的实在太多太多了。”
我瞧了瞧图片便明白了,原来是他两个朋友同时发了朋友圈:一个朋友的孩子大圣在小区幼儿园里玩,另一个朋友的孩子贝蒂在日本迪士尼过生日。
大圣是个男孩子,马上三岁。爸爸是普通工薪阶级,妈妈在家全职带孩子,最近刚刚怀了老二。平时看大圣妈妈发的朋友圈都是带孩子去家附近的儿童游乐中心玩,去郊区采摘,烧烤,露营,偶尔会在社区中心上几节早教课、手工课。刚刚面试了小区里的幼儿园,秋季就准备入园了,就跟大多数的家庭一样。
虽然是个男孩,大圣却是个安静的男孩子,不爱说话。出来聚餐几次,我都没怎么见他说过话——他总是专注在某一件事情上,譬如玩具,餐具,椅子背或者其他手边的东西上。对除了父母之外的人视而不见,就连妈妈拍他玩耍的各种小视频,他都不会看镜头,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贝蒂是个女孩子,幼儿园中班在读,性格开朗活泼,结结实实的小胖墩一个,尽管胖乎乎却超级有自信。经常看到她在小视频里即兴跳舞,唱英文儿歌。贝蒂一岁多的时候就在很著名的早教中心上早教,后来满了三岁就送到了纯美语的私立幼儿园,跟一群洋娃娃式的外国小孩一起上学。他们家最爱去日本迪士尼,去趟日本就像去郊区一样,晒出的照片不是贝蒂穿着可爱的衣服背着卡通米奇包在世界各地旅行,就是在看英文木偶剧,在幼儿园表演节目,跳芭蕾。
迟钝如先生,一个对孩子教育从来没有特别上心的人,就因为朋友圈看到两个孩子的成长轨迹,突然一下子引发了焦虑:阶级造成的差距如何弥补?我们怎样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咬咬牙让孩子去上更好的学校未尝不可,可孩子拿什么跟人家比呢?
同事娟子的焦虑来到更早。今年年初我们闲聊时,她就透露了想要移民的打算。我本以为她只是说着玩玩,没想到娟子两口子已经准备今年把雅思考出来,上下班路上都在背单词。我十分不解:都是在国内工作了十几年的人了,折腾个什么劲儿呢?
娟子摇摇头:“你们家宝宝还小,所以你没有这种忧虑。我们家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我实在是等不了了”。
原来娟子费尽心力人力物力才将孩子送进一所不错的公立幼儿园,就遭受到了赤裸裸的阶级碾压。人家就是有能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有能力调动最好的教育资源,这种能力和地位,是娟子这种普通人再怎么努力也追赶不上的。比如钢琴课,同样在能力内给孩子最好的,人家可以请到名师给孩子授课,她只能找普通的老师。人家一周给孩子选修三门特长课,她不论财力、人力都达不到这样的标准。
所以娟子超级焦虑,在现有的国家教育体制下,一年又一年的上下来,自己的孩子怎样才能不落后呢?于是两口子思量再三决定卖了房子带孩子移民,让孩子换一个教育体制,也许孩子的路会好走一些。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娟子的做法是不是正确。但是我很认同她一点: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在课程选择和教学方式上也许存在枯燥、刻板的问题,我们的孩子也承担着非常大的压力。甚至孩子“被迫”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也越来越让家长感到筋疲力尽。
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融入集体生活中,每一场活动每一场比赛背后牵扯着是父母的能力和实力。
有人说,有了孩子才是人生的另一个开始,没错,这才是开始,不管你愿不愿意。孩子的简历,获奖记录,背后都是拼的家长的付出。
而物质的攀比,所谓的优质生活,是没有止境的,永远有更好的,更贵的,上无止境。
住得起名校学区房就要有等同的实力和精力,不由得你自己想怎样。
所以奉劝各位家长:孩子是我们努力打拼和进步的动力,我们总想给孩子最好的,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必须牺牲家庭的生活品质去上好学校,牺牲一切去挤入不属于自己的阶级,那很可能是另一场灾难的开始。
我们能给予孩子能力之内最好的,无论经济还是精力都是可以承受的,这就足够了。千万不要好高骛远,自己的孩子能在健康快乐的环境里成长最最重要!
想要孩子比我们更好、更优秀,是每个父母的心愿,可怜天下父母心,却不知道这样的期盼是否会成为孩子身上沉重的枷锁。
今日讨论
你对文章有什么看法
在留言处写下来
让更多人看到你的思想
长按图片扫码,进入公众号报名,领取免费订阅卡~
▼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