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个理由,将幼儿园大班孩子全部骗走,我们的孩子真的好骗吗

作者:沛泽妈读心理 03-27阅读:3817次

因幼儿园做防拐防骗主题教育,一位宝妈被邀请去当坏人,拐骗大班的孩子,她用“阿姨需要帮忙”和“我有一个超人英雄任务要你配合”两个原由,分次将全班的孩子全部拐走了。事后,这位宝妈很内疚,尽管她和孩子们道歉了,她觉得欺骗了孩子,心里上过意不去。

我家大宝读幼儿园时,幼儿园里也搞过类似的活动,一位家长充当坏人,请孩子们帮忙去幼儿园外拿玩具。大宝是他们班上为数不多没有被骗走的孩子,不少家长以为是我教育得好,其实我并不这么认为,那时大宝才两岁多一点,和他同班的孩子大都在3岁以上,大宝还处于“不太合群”的阶段,所以,他对那些骗他的“坏人”并不感冒,他们说什么,他估计听都没有听,只顾着自己玩,所以才没有被骗走。

那次活动让不少家长忧心忡忡,觉得孩子太好骗了,别人三两句话就给骗走了,是不是自己的教育不到位,以后还需要加强防拐防骗教育呀!而我在思考:这样的活动真能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吗?会不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呢?比如,让孩子对陌生人产生恐惧,对他人产生不信任呢?

一、防拐防骗教育的对象主体应该是家长,而非孩子

依靠一两次防拐防骗教育,就希望孩子能够学会自我保护、识别坏人,那是不现实的。即便是我们成年人,又有多少人有过被骗的经历呢?我们阅历比孩子丰富,识别能力比孩子强,心智比孩子成熟得多,但只要我们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落入骗子精心编制的骗局之中,更不用说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的心智远不如大人成熟,岂能靠父母的几次教育,就能识别出坏人的伎俩呢?

因此,防拐防骗教育的对象主体应该是家长,家长应该提高安全意识,看护好孩子,带孩子外出时时刻要绷紧这根弦,不要觉得所生活的时代天下太平,只有经历过危险的人,才知道时刻提高安全意识有多么的重要。

我们小区有一位宝爸,有一次带11岁的女儿和6岁的儿子出去吃饭,从饭店出来,女儿和宝爸并肩走,儿子一蹦一跳地走在前面,距离大概三四米的样子,突然有一个陌生男人搂住儿子的肩膀,使劲地往下拉孩子,不远处就是一个拐角,好在宝爸及时上前制止,陌生男人才松手跑开。

事后这位宝爸惊出一身冷汗,特别后怕,如果孩子被带到拐角处,或许他就真的把孩子丢了。为了给大家提个醒,这位宝爸连续发了一个星期的朋友圈,将这件事重复地讲。在面对坏人时,孩子的力量是十分弱小的,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家长提高安全意识,当然,平时我们也应该教育孩子,让孩子记住爸爸妈妈的姓名、电话、家庭住址,以及报警电话等。

二、教孩子防拐防骗的同时,不要让孩子丢掉了信任与安全感

我个人是不太赞同通过家长扮演坏人来拐骗孩子的方式,来提高孩子安全意识的。幼儿园是孩子的乐园,这里有他们信任的老师,在这里孩子应该感到快乐与安全,这样的一个环境怎么能让孩子想到这里会有坏人呢?

幼儿园安排“坏人”来拐骗孩子是否会让孩子失去对幼儿园和老师的信任,是否会因此产生不安呢?孩子的世界与我们成年人不同,他们并不会理解成年人的游戏规则,就像有的孩子从小被父母吓唬:“你不听话就被警察抓走一样”,当他们看到警察时就会非常恐惧,不会信任警察,孩子并不知道那是成年人开的玩笑。

三、防拐防骗教育更应该贴近生活

好的防骗防拐教育应该更贴近真实生活,比如带孩子外出时,我们要告诉孩子商场、候车室、汽车站、火车站等,这些地方是容易和爸爸妈妈走散的,一定要拉近爸爸妈妈的手;爸爸妈妈去了卫生间,你要站在门口,爸爸妈妈没有出来前,千万不要走开;认识常见的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如警察、售票员、安保人员等,告诉孩子如果找不到爸爸妈妈了,可以找他们帮忙。

大宝读幼儿园中班时在一家公立幼儿园,公立幼儿园有七八百孩子,加上接孩子的家长有一千多人,孩子放学后都不愿意走,就在幼儿园里玩,一眨眼的功夫大宝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因为之前我看到过有的孩子因与家长走散吓得大哭,我就告诉过大宝如果与父母走散了,该怎么办。

所以,当我与大宝走散后,我并不着急,幼儿园的安保措施做得很好,如果没有家长陪同,孩子一个人是不准出去的。过了一会儿,我就看见幼儿园的园长领着大宝来找我了,大宝告诉园长:“园长奶奶,我把妈妈丢了”。

在家长眼里,防拐防骗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但我们没有必要让孩子搞得那么紧张,用一种轻松的语气和贴近生活的方式告诉孩子如何保护自己,或许效果会更好,我们的紧张焦虑只会让孩子害怕,并不能真正让孩子意识到被骗被拐会是那么危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