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记!不要和5岁以下的孩子讲道理,不然麻烦会越来越多

作者:沛泽妈读心理 04-09阅读:5607次

那天,我在公交车上遇到一对母女,一路上这对母女都在“争吵”,争吵的起因是由孩子看到路边有一个卖鱼的商贩引起的。

“妈妈,那是什么?”女孩指着站在路边卖鱼商贩手里的鱼问,“那是鱼。”“那为什么和你给我买的鱼不一样呢?”女孩纳闷地问妈妈,“那是金鱼,这是你吃的鲤鱼,是不一样的。”

“那为什么他们不一样也都叫鱼呢?”妈妈的回答依然令小女孩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它们都生活在水里,都会游泳啊!”女孩听到妈妈这样的回答,立马惊恐起来,大喊道:“妈妈,快下车,快下车。”

孩子的突然发飙令妈妈紧张起来,连忙问:“怎么了?”女孩紧张地说:“我不要去水立方游泳了,不要去!”女孩急得都快哭了。

“为什么呀?我们不是和小朋友约好了吗?”“游泳会变成鱼,那我就找不到爸爸妈妈了。”说着小女孩的眼泪已经掉了起来。

这并不是一个笑话,而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可能很多人也会接触到这种类似的“笑话”,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可笑的想法呢?这就是要从孩子的思维方式说起。

什么是转导推理

转导推理是以从一个具体的视察中形成一个具体的结论为根本的,比如,猫吃肉,我也吃肉,所以我是猫。转导推理是儿童最初的推理形式,孩子2岁时就会出现转导推理,3~4岁时会经常使用,到了4~5岁时仍会出现。

转导推理思维形式是由于孩子受思维发展和生活经验的局限导致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增加,儿童的推理逐步会向揭示事物间内在、本质和规律性的联系发展。

孩子爱反驳与思维特点有关

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所以,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很多家长都会采取说理的方法,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去纠正错误,可是,爱“说理”的家庭,同样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爱反驳,他会用你教给他的道理来反驳你,让你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沛泽小的时候犯了错误,老公通常会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让他认识到错误,但后来我发现儿子特别爱反驳,而且经常学爸爸的样子,给我们讲爸爸曾经将给他的道理,弄得我们哑口无言。

比如,儿子起床后,就在床上磨蹭好久才穿好衣服,你若催促他,他就会说:“你不是要我做事要有耐心,要细心的嘛!”

有一次我带孩子去姥姥家,妈妈问我:“杨子(老公名字)怎么没来?”没等我回答,儿子就抢话说:“姥姥,杨子要加班,他不能来。”我责备道:“你怎么能直呼爸爸的名字呢?你应该说爸爸。”“那姥姥为什么能叫呢?”儿子反问道。

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相信很多宝妈对此也深有体会吧,可能你会觉得这是孩子故意挑衅、找茬、挤兑你,其实还真不是。

我们经常给孩子讲道理,希望他能明白事理,但是对于幼儿来说,因为他的思维有限,他是无法理解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行为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才会导致孩子以一条真理放之四海皆准。

这提醒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不能和他讲大道理,要具体事情具体要求,不要笼统地给孩子制定一个标准,这样孩子就知道如何处理不同的事情,不至于因为标准不一,出现顶撞父母的情况了。

比如,沛泽起晚了,我不会直接催促他快点,以免他反驳我,我会告诉他,“你这样下去,我上班就要迟到了,你上幼儿园也会迟到,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在穿衣服上磨蹭。”将催促变得具体,孩子就不会反驳了。

另外,不要在孩子面前使用“特殊情况例外”的字眼,拿催促孩子快点起床来说,孩子会反驳你,“为什么要快,你不是告诉我做事要认真嘛!”遭到孩子这样反驳时,可能很多家长会随口回一句“特殊情况例外”。

殊不知,这句“特殊情况例外”将成为孩子反驳你的法宝,当他因为生病不愿意去上学时,他可以随口回应一句“特殊情况例外”,令你无言以对,所以,最好的教育方法应该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千万不要采用一言以蔽之的教育方式。

亲子推理游戏

为了促进宝宝思维的发展,我们平时和宝宝做一些推理游戏,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两种有趣的亲子游戏。

1.捉迷藏

3岁以下的宝宝玩捉迷藏非常有意思,他们经常会藏到一个地方,比如第一次藏到门后面被你发现了,那么,第二次他还会藏到门后面。

2.搭积木

积木往往会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我们和宝宝玩积木时,就可以给宝宝制造一点“小困难”,比如让宝宝找出长方形的、红颜色的积木,这是一种顺向的推理,考察的是孩子的综合能力。

如果孩子一开始不知道如何去做,我们可以分步进行,第一步,让宝宝找出红颜色的积木,放在一起,第二步,让宝宝找出长方形的积木。

另外,宝宝陪我们在厨房做饭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宝宝找一找厨房里哪些蔬菜是绿色的,哪些是能直接入口食用的,然后让宝宝找出绿色的能直接入口的蔬菜。这就是一种推理。

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游戏,只要我们用心,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是很好的教育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