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所有带孩子的朋友都不许来我家!”
一个刚刚买了大别墅的朋友
在朋友圈儿霸气地宣称。
因为上一波去她家做客的朋友
带了一群“童子军”,
对她精心培育的花园进行了碾压式的践踏。
据说在“案发”现场,
朋友无数次地对着小朋友们大喊:
“你们给我下来!别动!别踩!”,但是收效甚微。
孩子们只在话音刚落的几秒钟内做了短暂的休息,
之后就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战斗”中了。
朋在痛心疾首地说:
“我从买种子到培育出小苗,
花了很多精力和心思,
这些植物就像我的孩子一样。
所以再也不接待小朋友了,
别怪我啊,我也没办法!”。
02
最近,因为有事找朋友商量,
我于是冒着她的大不讳,
带着儿子小树来到了她家。
路上,我跟小树讲:
“阿姨家的院子里面有很多小花和小草,
阿姨非常非常喜欢,
就像小树喜欢自己的那些小汽车一样。
阿姨花了很多的时间精心地照顾它们,
如果小花小草被伤害了,阿姨会非常伤心的。
所以,我们到别人家里去做客,
要爱护花草,遵守他们家的规矩。”
一进门,正好看见朋友把多肉植物
从小小的培育格子里面移植到地里,
于是我又拉着小树一起围观。
告诉他,阿姨是如何精心照顾这些小花儿的,
给他描述这些小花从一片小小的叶子
长成现在的样子有多么辛苦。
小树听得饶有兴致,拉着我不肯离开。
我告诉小树哪里是菜地,哪里是瓜田,哪里种花,
哪里有果树,哪里的花特别名贵。
还告诉他小路在哪儿,
如果想穿越菜地应该怎么走。
什么地方是可以尽情玩儿的,
什么地方是一定不要去的。
2岁多的小树认真地听我说完,
抬起头告诉我说:
“妈妈,我不会把小花弄坏的,我很喜欢小花。”
我给了小树一个小喷壶,跟他说,
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帮着给所有的小花浇水。
小树平时最喜欢玩喷水游戏,
所以高兴得不得了,
一次一次地要求我们给他灌满水,
往返在草坪的各个角落,享受自由玩水的乐趣。
而我们大人也自得其乐,
放心地在泳池边吃樱桃、喝啤酒、听音乐。
临走的时候,
朋友园子里所有的植物都喝饱了水,
就连在角落里的小花也带着露珠。
朋友看到小树对植物精心呵护的样子十分感动,
一再邀请我们再过去玩。
作为小树的妈妈,
我当然非常高兴小树能得此“殊荣”。
03
小树没有破坏朋友的花园,
是因为小树真的很听话、很懂事嘛?
当然不是。
想象一下:
你在电影院里面看电影正看得来劲儿,
突然朋友打电话叫你出去。
你会高兴吗?但如果在电影还没开始的时候,
朋友提前告知安排,
我们就可以提前选择合适的场次
或者调整时间,也不会有不愉快的情绪。
与其和孩子讲道理,
用命令的方法试图制止孩子,
不如在事情发生之前,先和孩子做一个沟通。
告诉孩子你期望怎样,希望孩子怎样做,
这比事情发生了再去要求孩子要有用得多。
因为在事情发生的过程中,
孩子已经投入了很多情绪,也产生了很多期待,
这个时候如果告诉孩子停止或者另有安排,
即使说法是有道理的,孩子也会有情绪。
尤其对于小一点的孩子来说,
他们控制情绪的能力相对比较弱,
更不会“听话”的。
拿朋友命令孩子们不许踩花这件事来说,
她本身就是带着情绪去的,
所以说出来的话难免会带着指责和命令的口吻,
这会让孩子非常不舒服。
当孩子感觉被干预,不被理解和尊重时,
从心理上也很难真正的配合,
甚至有可能形成逆反心理。
而如果能够提前对孩子做一个告知,
比如,
“很欢迎你们来玩,也希望你们能玩得尽兴,
但是院子里的花草是我精心培育的,
如果踩到了我会很心疼。
这两个区域你们不要去踩,
其他的地方可以随便玩哦。”
孩子会得到一种感觉:
我是被欢迎的,我是被尊重的。
虽然有一些限制,但是不影响孩子们的自由,
孩子能够找到自主权,
也可以决定自己玩什么,怎么玩儿。
同时,因为提前给到孩子尊重,
就避免了在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去指责孩子,
相互之间的关系会更好,
彼此的相处也会更加顺利。
如果孩子偶尔犯规,
因为有言在先,我们只需要稍加提醒即可,
未必要闹到歇斯底里的程度。
04
孩子不喜欢玩得兴高采烈时被制止,
其实我们成人也一样。
很多时候我们拒绝为对方做一件事,
并非真的不愿意,
而是我们没有感觉到这背后的尊重。
比如一个妈妈跟我抱怨:
她老公要在家里请同事和领导吃饭,
但是当天下午才告诉她。
她觉得特别不开心,责怪老公说:
“你当我是老妈子呢?”
老公说:“那是还不是因为你做得好吃,
我这是对你的表扬啊,你还看不出来吗?”
而这位妈妈却说:我不需要你这样的表扬。
结果,两个人大吵一顿,饭也没得吃,
老公在同事和领导面前也非常没面子。
来跟我聊这件事情的时候,这位妈妈说:
“其实我知道大家喜欢吃我做的饭,
而且这次聚会对老公很重要。
其实我不是不愿意为他做这件事情,
而是他当天才跟我说,
让我觉得我就是一个小时工,根本来不及安排。
如果他能够提前告诉我,
让我能够有更多的自主权,
去安排时间,去采购,去准备菜单,
其实我是很愿意为他做这么一顿饭的。”
另一个妈妈说,她老公总是出差,
她一个人在家带孩子,两口子经常吵架。
她说,我能够理解他经常出差这件事情,
但是他总是突然就走了,
有的时候已经到了外地才给我打电话。
其实如果他能够提前跟我说一下
最近一个月的安排是什么,
对我在家带孩子表示出一些理解,
我是会支持他工作的。
其实我们很多吵架都是同样的原因。
我们是否愿意为对方付出的标准,
很多时候都是来自于尊重。
而提前告知安排,这本身就是一种尊重。
当我们考虑到自己需求的时候,
也能够提前为别人考虑需求。
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
尊重孩子,
是我把我的安排告诉你,
以便你能够在这个范围内
最大化的满足自己的需求。
而在事情发生后再去要求,则会让孩子感觉到:
我必须要配合你,必须要听命于你。
这样的结果通常是:我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