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行为怪癖、自私自利怎么办?4招教你从容解决这些问题

作者:儿科医生雨滴 08-04阅读:1419次

小男孩成成今年才4岁,可是他最近的很多小动作和小心思,已经让妈妈看不懂了。

成成妈感慨,最近儿子好像很有洁癖。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只要是谁拿了他的玩具,儿子都要拿张湿纸巾擦半天。

“可是我们也没弄脏啊?况且这孩子每次出去玩都是一身泥,也没有很爱干净啊?”成成妈对于孩子的“洁癖”表示困惑。

除此之外,儿子最近还特别爱藏玩具。

妈妈从他很小的时候起,就教育儿子要把玩具归回原处,成成过去也一直做得不错。可是最近几个月,家里的沙发缝里、鞋柜角落里,甚至是冰箱的冷冻柜里,都有他的小汽车、小恐龙。

成成妈吐槽,儿子最近的行为越来越奇怪,虽然没什么大不了的,可自己就是想不明白为什么。

其实,成成的举动并非什么怪癖,只是孩子正在慢慢拥有“物权意识”,也就是逐渐认识到“这件东西是属于我的”,产生了想要自己掌控、分配物品的需求。

成成无法准确地把这些想法表达出来,只能通过一些行为来表示抗议。

比如家人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随意摆弄自己的玩具,成成就会通过反复擦拭玩具来宣示所有权,以此暗示父母“这是我的东西,你们不可以动”。多次暗示无效后,成成只好寻找自己认为隐蔽和安全的地方,把宝贝玩具藏起来,这样别人就不会触碰他的东西了。

成成的表现相对内敛,可其他一些小朋友的反抗就相当强烈了。

前不久,2岁的团团在小托班里,把比她大半岁的男同学推倒了。团妈被老师喊去了监控室,通过视频,大家看到隔壁座位的小男生3次把手搭在了团团的椅背上。前两次小姑娘都很不开心的把对方的手推了下去。

到了第三次,团团很生气,直接伸出两只小手把男同学推到了地上,摔疼了的小男孩哇哇大哭。

团团还不太会说话,却已经有了很强的物权意识。在她的小脑袋里,早托班的椅子就是属于自己的,只有她可以坐,别人碰都碰不得。

所以,当小男孩多次侵犯她的“领地”,她就变得非常愤怒。

大多数孩子在2~5岁左右,都会进入一段物权意识敏感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孩子会表现得有点自私,不愿意分享。具体表现在说话时重复“我的”,情绪方面容易烦躁和抵触他人。如果沟通不顺利,还会用肢体攻击别人。

“物权意识”是每个人都有的。只是成年人很清楚地了解,别人擦桌子时挪动一下我们的物品,并不意味着他要拿走属于我们的东西。

可处在敏感期的小孩子,不一定能分清什么东西是大家共用的,什么东西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什么时候别人只是借走自己的玩具,用一会儿就会还回来;哪些物品是别人的,自己拿走时应该事先告知。

这段时间,孩子会表现叛逆,但此时正是培养宝宝们接受和分享的关键时期。

“物权意识”的养成,意味着孩子正慢慢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能帮助宝宝们更加爱惜自己的东西,也逐渐从分享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

只要家长施以恰当的指引,孩子就能顺利度过敏感期,明白什么时候应该管理好自己的物品,什么时候应该与他人共享。

想要帮助宝宝顺利度过敏感期,培养成优秀的习惯,家长们就需要做到:表尊重,善沟通,立规矩,促分享。

1. 表尊重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不一定理解你的语言,但却能从你的表情和神态中,感受到你的情绪。

在物权意识敏感期间,大人千万不要引逗、抢夺宝宝的东西,试图利用家长的权威来“纠正”孩子的行为。

你可以通过蹲下来平等沟通,询问宝宝的意见,为他们划定专属的玩具存放区等言行,让宝宝们感受到你很尊重他们的敏感,也能够理解他们心里的想法。

2. 善沟通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们要掌握沟通的技巧,温和地和孩子讲话,而非严厉地命令或批评。

比如,当你给孩子购买了一件新玩具时,可以明确告诉他“这是你的”。在幼儿园和游乐场,就要告诉孩子“这是小朋友们的,不是你一个人的。”

在打扫家里卫生,或者需要触碰属于宝宝的东西时,也要尽量事先询问“妈妈挪动一下你的玩具可以吗?”

3. 立规矩

很多家长在养育孩子的时候都不懂得立规矩,或者有规矩却总是朝令夕改。

例如明明告诉孩子“这个玩具是你的”,却在二宝或者其他小朋友争抢时,为了平息“战争”,让孩子让着弟弟妹妹。

还有些家庭的长辈特别喜欢逗孩子,会哄骗孩子“你不吃饭,我就把你的玩具都扔了”,或者“你乖乖听话,我就给你买XXX”。

规矩不仅是针对孩子的,家长们也要共同遵守。有规矩的家庭,往往更能养育出好习惯的孩子。

4. 促分享

宝宝们不愿意分享玩具,并不是因为自私,而是他们还不理解有借有还、互惠互利的好处。这时候爸爸妈妈们就应当给予引导,促进孩子养成分享意识。

家长可以在宝宝们之间帮助调解,“你把小汽车分享给弟弟,弟弟把小恐龙给哥哥玩好吗?你们交换一下。”在游戏结束后,家长还要帮助孩子换回自己的物品,并赞美孩子大方、热情。

多次引导之后,孩子们的行为模式就会逐渐发生改变,物权意识的敏感性也会慢慢降低,

学会分享互动,也学会尊重他人。

在教育宝宝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乱贴标签,动不动就用“自私自利”“小心眼”等负面词汇来贬低孩子。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劳拉·马卡姆指出,强迫孩子分享,不但不能让他们学会慷慨,更有极大可能性适得其反。

如果家长不能站在孩子那一边,他们也会产生强烈对抗的心理,之后就更加难以管教。

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去与宝宝相处,陪伴他们度过最宝贵的童年时光!

关于今天的话题,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欢迎留言评论,和我们一起交流哦。

如果宝妈宝爸还有什么其他想了解的话题,可以告诉我们。写文不易,多多帮我留言点赞转发哦,雨滴医生谢谢你了!

免责声明:本人的科普,科普内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人就职单位无任何关系。 如果我的科普内容有误,请留言告诉我,我非常愿意核实并更正。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