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垃圾桶创意,两个家庭不同态度,导致孩子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作者:福林妈咪 08-30阅读:2102次

文|福林妈咪

在《家有儿女》电视剧中,有一个片段特别有意思:

刘星姐弟三个和刘星的同学鼠标在家玩一个垃圾桶。这个垃圾桶侧边被挖了一个洞,玩的时候把垃圾桶套在头上,转动垃圾桶,当垃圾桶上的洞转到人的面前时,里面的人可以做不同的表情。

四个孩子被这个创意的玩儿法刺激的相当兴奋,当刘星的父母夏东海和刘梅回来之后,因为这个创意狠狠夸了游戏的“创始人”鼠标同学。

后来,鼠标拿着这个“创意垃圾桶”回家的时候,被父母一顿骂:天天只知道想着歪点子玩,不知道学习!

结果鼠标仓促之下,将创意的“所有权”转移到了刘星名下。

当我们看到鼠标的这个创意的时候,很多人都惊讶,这也太有创意了!一个小小的垃圾桶被玩儿出了时空扭曲、穿梭、四川变脸的感觉,原来垃圾桶还能这么玩?

但是鼠标的父母的态度也代表了一部分父母的态度:你玩儿的再有创意,这都没用,只有学习才是最正确的路!

有些父母会把孩子的创意当做是“调皮”、“恶作剧”、“捣乱”来处理,但是创意的萌发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有重要的意义。

创意和创造力,在当前和未来的社会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在2007年的时候,乔布斯第一次把全触屏的苹果展示到所有人面前,他摒弃键盘的创意震撼了每一个人。直到现在,我们每个人都用着全触屏手机的手机的时候,想到第一支全触屏手机问世的时候,都会有震撼感。

乔布斯的创意,改变了世界。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希望我的孩子以后有一个稳定工作,我不管什么创造、创意的,也不需要我的孩子改变世界,只希望他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行了。

但是,没有创造力和创意,在将来真的可以稳稳当当的做好手头常年不变的工作吗?

在2018年,李开复在《AI.未来》中写道:真的有创意的东西肯定是艺术家的作品,比如毕加索打造新派系,优秀作家写了专栏评论,科学家发明解决某种癌症的药物,这些是否能被AI创造,显然面临较高的门槛。

也就是说,AI智能在将来会取代做重复性的工作,而那些让AI取代不了的,是真正渗透情感和思想的创造。

在将来,一个人没有创造力和创意,他在社会中就缺乏竞争力,很容易被淘汰,跟不上社会节奏。

其实,世界一直在被创意改变,我们现在使用的小到一个吸管,大到乘坐的飞机,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创意。

那么,创意从哪儿来?为什么会产生创意呢?

创意是过去经验的综合。

乔布斯说,“创造力就是将事情联结起来,它的秘觉在于经验。有了经验以后,便可以将过去的经验综合成全新的事物。”

经验对创意是非常重要的

就像我前一段时间做蛋糕。

在之前我、父母、父母的父母,再往上的祖祖辈辈,他们看到面粉,首先想到的是馒头,不会想到蛋糕,更别说在原有蛋糕上面做改变。

我们不可能凭空发明、创造出一件物品,所有的创造都是在过去的经验基础下进行的变型、再创造。

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的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里“巨人”的肩膀是“前人的经验”,所以我们一直在不断的学习,努力的了解更多的知识,才能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出属于自己“创意的花”。

而见识是指一个人对外界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种见解和看法要经历众多的事物,积累出来的独属于自己气质的才智。

所以说,如果想让孩子成为有创造力的人,想让孩子能够产生独特创意,就不得不努力学习、吸收知识,多接触不同的环境、人和书本。

争取站的更高,“站在巨人肩膀上”,视界不狭隘,思想不再局限,才有创造的基础。

不过,父母不要太局限这个“站的更高”,在任何一个高度,都会有独属于这个阶段的创意,创意有大小高低之分,父母只有保护了孩子“小的”、“低的”创意,孩子在不断的学习之后,才可能产生“大的”、“高的”创意。

当然了,创意不可能只凭经验就可以得来的。

创意是将过去经验变型、处理、思考下的成果。这个处理过程的能力就是创造力。

创意和创造和生活息息相关,也影响着孩子的未来,怎样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呢?

1、培养孩子讲故事的能力

很多育儿专家和创意方面的专家,都十分注重从小培养孩子讲故事的能力。

讲故事分为两种:

一是培养孩子将自己经历复述出来能力的讲故事

在丹尼尔.西格尔《全脑教养法》中提到:右脑负责处理情绪和记忆,左脑为情绪和意义赋予意义。

当孩子在复述故事时,为了将故事复述的合乎情理,左脑要用词汇和逻辑把事件整理好,右脑则致力于处理感受、原始情绪和个人记忆。

这样动用左右脑的讲故事的能力,可以不断的刺激孩子大脑的发育。

所以当孩子从幼儿园回来的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讲述一下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帮助孩子梳理故事和情绪。

二是培养孩子将已知事物关联起来能力的讲故事

在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克苏鲁的呼唤》中提到:人的思维缺乏将已知事物联系起来的能力,这是史上最仁慈的事了。

这位作家认为,人类的创造和探索会让人类走入绝境。但是却从另一方面佐证了,将已知事物联系起来,对创造力和探索能力的正面作用。

父母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跟孩子一起玩一个游戏:

父母可以找出生活中的一个词语当做中心词,让孩子想象和这个词语相关的其他词语,这样不断发散出很多词语。在从发散的词语中的一个当做中心词,继续发散,然后孩子根据词汇,讲出自己心中的故事。

在之后,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将两个完全不想关的事物拿出来,让孩子尝试说出自己想到的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引导尤其重要,不仅要让孩子认识到相关词汇之间的联系,也让孩子学会自发思考故事从哪里开始。

2、保护孩子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

想象力是一种能力,而不是空想。

小孩子的想象力十分的丰富,我们成人会说:这孩子真有童趣。

在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中,讲了很多孩子们的“童趣”,他们想象力丰富,让成人叹为观止:用芭蕉扇做脚踏车,麻雀牌堆或者、汽车,给桌子、凳子穿袜子……

还有的孩子会想象自己是超人、公主,想象自己打败了怪兽,拯救了父母。孩子的想象力不拘一格。

但是很多父母会对孩子说,整天胡思乱想,不知道学习!

就像鼠标的父母那样,认为“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全不怕”、“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当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产生有意思的创意时,父母会用自己的经验来打击、否定孩子。

这样的做法非常的错误。

父母给孩子更多相对自由的“胡思乱想”的空间,对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有极大的促进和保护作用。

创意和创造力是将来孩子走入社会中拥有的最强大的能力,也是孩子在将来不会被社会淘汰的要求。

有人说:父母的眼界,决定了孩子所能到达的边界。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要像鼠标的父母那样,将孩子的学习当成一切,并且斩断其他的一切可能性。一边要求孩子要比自己强、比自己有出息,却一边把孩子禁锢在自己的经验、能力、眼界范围内,这样对孩子的伤害太大了!